都會區
都市區(英語: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又稱大都市、都市圈,是指以大都市的中央城區為核心,向周圍市郊、遠郊、衛星城、邊緣區的集鎮、村鎮、鄉村等地區蔓延構成一個受同一行政區劃管轄的複合城市集合區域。都市圈的特點反映在其各個聚居地之間緊密的經濟聯繫、產業的分工與合作,交通與社會生活、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相互影響。
北美地區的「metropolitan area」在中文裡一般譯作「大都市」、「大都市區」或「都會區」。
定義分歧
此章節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大都市區包括了市區(連續的建成區)和可能不具城市特色的區域,但這些區域通過就業或其他商業活動與中心緊密相連。這些邊遠區域有時被稱為通勤帶(commuter belt),可能遠遠超出城市區域,延伸到其他行政區。例如,紐約長島的艾斯利普被認為是紐約大都會區的一部分。
實際使用中,官方和非官方的大都市區的界限都不盡相同。有時它們與市區(urban area)差別不大,而有時它們覆蓋的區域與單一的城市聚落沒什麼關係;大都市區的比較統計數據應當考慮到這一點。即使對同一個都市區,其人口統計數字之間也可能相差上百萬。
英語中,自1950年採用以來,大都市區(metropolitan areas)的基本概念沒有發生明顯變化,[1]不過地理分布則有明顯變化,並且未來還可能會有更多變化。[2]由於「大都市統計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一詞的不穩定性,人們使用的更通俗的術語是「都市服務區」(metro service area)、「都市區」(metro area)或「MSA」,不僅包括城市,還包括郊區,遠郊,有時還包括農村地區,這些都被認為會有影響。多中心都市區包含多個不連續發展的城市集聚區(urban agglomeration)。定義都市圈時,僅需一個或多個城市形成一個核心,而其他區域與之高度融合。
台灣
在同一區域內,由一個或一個以上之中心都市為核心,連結與此中心都市在社會、經濟上合為一體之市、鎮、鄉(稱為衛星市鎮)所共同組成之地區,且其區內人口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過去對「都市圈」「都會區」「城市群」「大都市圈」等概念並無嚴格區分,其中「城市群」為中國大陸自1990年代以後常用的地域經濟用語,但也常直接借用日文「都市圈」來表示同一概念,日文「都市圏」即英文「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之含義。2019年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其中「都市圈」被定義為「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3],從官方上定義了「都市圈」。
而事實上,一些更早的規劃已經將「都市圈」等作為「城市群」的次一層級,例如《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珠江三角洲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中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分為廣佛肇都市區、深莞惠都市區、珠中江都市區[4];2016年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了「一核五圈四帶」,其中「五圈」是指「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5]
《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指出,除港澳台之外,全國共有34個中心城市都市圈,占到全國總面積的24%,總人口的59%,GDP的77.8%。根據發展水平差異,報告將這些都市圈分為成熟型、發展型和培育型三個層級,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範圍內的7個都市圈發展最為成熟,已經形成連綿成片、互相重疊的都市連綿區。
- 成熟型都市圈:長三角連綿區包括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寧波市為中心城市的城鎮密集區域,在都市圈發展水平、中心城市貢獻度、同城化機制三個方面位於全國首位,都市圈聯繫強度方面位於全國第二。珠三角連綿區指以廣州市都市圈和深圳市都市圈所在區域,發展質量僅次於長三角,但在內部城市之間聯繫度上優於長三角。
- 發展型都市圈:16個,除首都都市圈包含北京和天津兩個中心城市之外,其餘都市圈均為單一中心城市,這些中心城市分別為合肥、青島、成都、西安、鄭州、廈門、濟南、武漢、石家莊、長春、太原、長沙、貴陽、南寧、瀋陽。
- 培育型都市圈:11個,各自所在區域的中心城市分別為南昌、昆明、重慶、哈爾濱、大連、烏魯木齊、福州、呼和浩特、銀川、蘭州-西寧[6]。
除去長三角和珠三角連綿區,一些發展型都市圈在一些單項排名中很突出。在都市圈發展水平排名中,首都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廈門都市圈排名靠前。報告認為,首都都市圈之所以低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在於北京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多體現在全國尺度,其次,河北相關城市與北京和天津相比存在斷層,拉低整體發展水平[7]。
2019年6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都市圈報告》,從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營商競爭力及宜居競爭力四個維度,對18個發展較為完善的都市圈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都市連綿區兩大「頭部」都市圈競爭激烈,整體表現最為出色。與此同時,青島都市圈、廈門都市圈也以「黑馬」之姿突出重圍,在四個榜單中都穩居前五強。其中,兩大都市圈在可持續競爭力、宜商競爭力及宜居競爭力上甚至都超過首都都市圈。[8]
香港
根據香港政府的定義,香港的都會區指香港島(及鄰近島嶼)、九龍半島和荃灣新市鎮(即葵青區及荃灣區扣除馬灣和北大嶼山外的地區)。
新界地區如沙田區、大埔區、北區、西貢區、元朗區、屯門區、離島區以及屬於荃灣區的馬灣及北大嶼山並不是香港的市中心,因此不算是香港的都會區。
日本
在日本,各個政府部門對「都市圈」的定義有所出入。總務省統計局的國勢調查(人口普查)中,都市圈是為了定義的廣域的城市區域,超越行政區域而設定的統計上的地域區分。俗稱「1.5%都市圈」。
南韓
法國
在法國,都市圈以市鎮公共合作組織(EPCI)的形式而存在,並且根據人口數量分為四個等級,其最高的級別為都會區,可在其區域範圍內行使經濟、教育、交通、環境等多個方面的權力。截止2019年7月,法國共有21個都會區,另有可以制定部分省級法令的里昂大都會。
各地實例
|
|
|
參考文獻
- ^ Metropolitan and Micropolitan. [2016-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4).
- ^ Whitehouse.gov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7-23.
- ^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9-02-19 [201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2).
- ^ 印发《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0-07-30 [201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3).
- ^ 5.0 5.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PDF). 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 2016-06-01 [2019-0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23).
- ^ 劉雲中; 劉嘉傑. 国研中心|从38个都市圈发展看推动都市圈建设的着力点. [202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 ^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发布.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6).
- ^ 18个都市圈,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