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之戰 (1933-1934年)

第二次迪化之戰是1933年—1934年冬在新疆省迪化縣的一場發生於盛世才領導的新疆省政府軍和中國穆斯林將領馬仲英和漢族將領張培元聯軍之間的衝突。[1][2]張培元奪取了塔城和新疆省會迪化之間的道路。[3]盛世才指揮東北義勇軍舊部和一隊由巴品古特上校率領的歸化軍[4][5]儘管國民政府準備宣誓任盛世才為新疆自治省政府主席,卻因為盛世才與蘇聯的聯繫,已秘密煽動張培元和馬仲英推翻盛世才。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羅文干到新疆見了馬、張,勸說他們滅盛。[6]

第二次迪化之戰
哈密暴動的一部分
日期1933年12月 – 1934年1月
地點
結果 新疆省政府勝利
參戰方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

新疆省政府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馬仲英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張培元
盛世才
俄羅斯帝國 巴品古特上校英語Colonel Pappengut
兵力
10,000中國穆斯林軍和3,000漢族 數千(東北義勇軍)和歸化軍
傷亡與損失
慘重

馬、張的漢回聯軍幾乎擊敗了盛世才,盛世才求助於蘇聯。這導致了蘇聯入侵新疆和馬仲英在頭屯河戰役後撤軍。

此時蔣介石準備親自參戰,以15萬餘軍隊和1500萬元幫助馬仲英驅逐盛世才。但他被告知不能確保軍隊有足夠的食物、水和其他補給,於是蔣介石取消了行動。盛世才說:「蔣介石不喜歡我的政策,但他對我無可奈何。我距離他太遠了。」[7]

參見

參考

  1. ^ Andrew D. 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238 [2010-06-28]. ISBN 0-521-2551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3). 
  2. ^ Pʻing Cheng. Xinjiang: the land and the people. New World Press. 1989: 54 [2010-06-28]. ISBN 7-80005-07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3. ^ Taylor & Francis.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1967: 257 [2010-06-28]. ISBN 97808046051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4. ^ Andrew D. 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119 [2010-06-28]. ISBN 0-521-2551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5. ^ Peter Fleming. News from Tartary: A Journey from Peking to Kashmir. Evanston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9: 251. ISBN 0-8101-6071-4. 
  6. ^ Hsiao-ting Lin.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Taylor & Francis. 2010: 41 [2010-06-28]. ISBN 978-0-415-5826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7. ^ Jeremy Brown, Paul Pickowicz. Dilemmas of victory: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86 [2010-06-28]. ISBN 978-0-674-0261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