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西民主黨

政党

州權民主黨(英語:States' Rights Democratic Party),也被其成員稱為迪克西民主黨(英語:Dixiecrats),是短暫存在於美國南部的政黨。該黨成立的原因是南方民主黨人不滿其北方同僚的民族融合政策。1948年,時任美國總統選哈里·S·杜魯門決定用軍隊強行維護非裔美國人的民權,這一舉動促使南方種族隔離制度的支持者出走成立迪克西民主黨,以求維護南方各州實施種族隔離制度的州權。[4]

州權民主黨
States' Rights Democratic Party
成立1948年 (1948)
解散1948年 (1948)
分裂自民主黨
併入民主黨
意識形態
事實上的黨旗[1][2][3]
聯盟戰旗:紅色背景上印有藍色條紋和白色條紋邊框,條紋上印有白色星星。
美國政治
政黨 · 選舉

20世紀30年代,由於羅斯福新政導致了政黨重組,很多來自南方的民主黨人開始支持經濟干預主義政策。不過由於這些南方民主黨人控制着美國國會的許多關鍵職位,因此關於維護非裔民權的議題尚未提上日程。[5]這些南方民主黨人的支持者對南方各州的民主黨組織形成了掌控之勢,他們反對種族融合政策,並希望在可能面臨聯邦干預的情況下保留吉姆·克勞法和其他包含種族歧視內容的法律。這些成員被稱為「迪克西民主黨人」(Dixiecrats),該詞是由「迪克西」(Dixie,指美國南部)和「民主黨人」(Democrat)拼接而成的混成詞

儘管迪克西民主黨在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贏下了南方數州,但杜魯門還是實現了連任。迪克西民主黨成員在此次選舉後重返民主黨[6],而該黨總統候選人斯特羅姆·瑟蒙德隨後於1964年轉投共和黨。迪克西民主黨的出現意味着「南方鐵票倉」遭到了削弱,民主黨在南方的總統和國會選舉中優勢減少。在此之前南方民主黨人曾於1890年至1908年間通過剝奪投票權的方式阻礙非裔支持的共和黨人當選,但參與大遷徙的非裔選民則發現在北方和西部民主黨候選人更符合他們的利益。[7]

背景

 
深紅色的州構成了今天的南方腹地。德克薩斯州東部、西田納西和佛羅里達州北部與之毗的鄰地區也被視為南方腹地的一部分。 而這些州在歷史上都曾是美利堅聯盟國的一部分
 
"南方鐵票倉":阿肯色州1876年至1964年全部23次總統選舉中皆支持民主黨。其他州雖不似阿肯色州那樣一邊倒,但總體上還是支持民主黨居多

重建時期以來,南方白人選民在地方和全國選舉中皆以壓倒性優勢支持民主黨(但部分阿巴拉契亞地區,特別是東田納西、德克薩斯州中部的吉萊斯皮縣肯德爾縣除外),形成了所謂的「鐵票倉」。在重建時期的最後幾年,民主黨人開始利用準軍事叛亂分子和其他極端分子破壞並恐嚇支持共和黨的黑人選民,其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包括在投票站欺詐和襲擊他們的領導人。選舉暴力最終導致民主黨重新控制各州議會,並在1890年至1908年通過新的憲法及法律剝奪大多數黑人和許多貧困白人的選舉權。此外他們還實行《吉姆·克勞法》,將將黑人視為二等公民並對其實施種族隔離,導致美國南部大部分地區的黑人喪失政治力量。「南方鐵票倉」正是建立在這樣一種社會基礎之上的。不過當時依然根據總人口數來分配各州的國會席位。[8]

三度參選總統的民主黨候選人的威廉·詹寧斯·布萊恩預計三K黨很快就會解散,因此反對在192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一項對其發起譴責的決議,隨後這一舉動引發了爭議。雖然布萊恩並不喜歡三K黨,但他從未公開對其進行抨擊。[9]

20世紀30年代,由於羅斯福新政導致了政黨重組,很多來自南方的民主黨人開始支持經濟干預主義政策。不過由於這些南方民主黨人控制着美國國會的許多關鍵職位,因此關於維護非裔民權的議題尚未提上日程。[5]不過隨着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吉姆·克勞法》開始面臨挑戰。在此期間有超過150萬名非裔美國人在奉行種族隔離制度的美軍中服役[10],並且這些人和白人官兵享有同等標準的薪資待遇。不過由於退伍軍人福利有各州而非聯邦負責,因此這些非裔官兵在退役後很難完全享有法律所規定的退役軍人福利。[11]而根據第8802例行政命令,很多非裔在勞動力匱乏時被招募參與戰備生產,這使得國防工業無法再基於種族推行歧視性政策。

當時共和黨人和許多來自北方和西部的民主黨人支持民權立法,但來自南方腹地的民主黨人則一致表示反對。[12][13]

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

羅斯福去世後,新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成立了一個備受矚目的總統民權委員會,並於1948年發布了第9981例行政命令,以解決軍隊中的種族歧視問題。鑑於此,包括斯特羅姆·瑟蒙德菲爾丁·L·賴特在內的南方諸州州長決定開會討論南方民主黨人在民主黨內的地位問題。在與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兼杜魯門總統密友J·霍華德·麥格拉思會談後,南方諸州州長決定如果杜魯門在1948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中獲得總統選舉提名,他們這些南方民主黨人將會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召開自己的代表大會。[14]大會隨後於同年7月提名杜魯門參選連任,並採納了以休伯特·漢弗萊為首的北方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支持民權綱領。這一事件導致35名來自南方的民主黨代表退場,以求將杜魯門的名字踢出南方各州的選票。隨後這些南方民主黨人選擇成立新政黨,即迪克西民主黨。

就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沒幾天,迪克西民主黨如約在7月17日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的市政禮堂舉行了自己的代表大會。[15]雖然以斯特羅姆·瑟蒙德和詹姆斯·伊斯特蘭為首的幾位迪克西民主黨領袖參加了此次大會,但絕大多數南方民主黨人並未參加[16],其中包括在1948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中獲得代表票數第二多的小理查德·羅素[16]

 
1948南美國總統選舉各黨派得票情況,其中迪克西民主黨(橙色)贏得了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南卡羅來納州,並在田納西州獲得了一張失信選舉人票。藍色代表投給民主黨人哈里·S·杜魯門/阿爾本·W·巴克利組合的州,紅色則代表投給共和黨人托馬斯·杜威/厄爾·沃倫組合的州

在迪克西民主黨召開代表大會之前,很多成員尚不明確其目的究竟僅是阻止南方選民投票給杜魯門還是希望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16]當時有媒體預測,如果迪克西民主黨決定推出自己的候選人,那麼阿肯色州州長本傑明·T·萊尼最終將獲提名,而瑟蒙德或賴特將會成為其競選搭檔。[16]儘管萊尼在大會期間來到了伯明翰,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去參會。[16]而瑟蒙德本人雖對以第三黨候選人參選的策略持懷疑態度,但依舊在大會中說服參會者獲得提名,並在隨後選擇賴特成為其競選搭檔。[16]雖然賴特的支持者們雖然都希望他能擊敗瑟蒙德,但由於後者在全國範圍內聲望更高,因此賴特最終只得向瑟蒙德認輸。[16]瑟蒙德的當選獲得了全國新聞媒體相當正面的評價,因為瑟蒙德對民權政策的立場較為溫和,與其他支持種族隔離的強硬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7]

迪克西民主黨人在競選時並沒有以第三黨候選人自居,他們只是「建議」各州的民主黨人將票投給瑟蒙德/賴特組合。[16]他們的目標是在南方鐵票倉贏下127張選舉人票,這樣就會使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皆無法贏得絕對多數的選舉人票,從而進行權變選舉[16]一旦進行權變選舉,國會中的南方民主黨人將會投票給任何支持種族隔離政策的候選人。[16]即使共和黨人獲得了絕對多數選舉人票(正如當時很多人所預測的那樣),那麼南方民主黨人依舊可以藉助此次選舉贏回其在民主黨內部的話語權。[16]但在競選時,迪克西民主黨在不同州需要面對不同且複雜的選舉制度。[16]瑟蒙德/賴特組合最終在阿拉巴馬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南卡羅來納州贏得了當地民主黨組織的官方支持[18],但在其他州則被迫以第三黨候選人的身份參選。[18]

迪克西民主黨於1948年8月14日在俄克拉荷馬城舉辦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參會者比第一次大會多了6000人[19]。迪克西民主黨在此次大會中通過了以下黨綱:

我們主張種族隔離以及維護每個種族的種族純潔性;憲法賦予我們選擇同事的權利;我們反對政府干預私人僱傭關係,以及允許所有人通過任何合法方式謀生。我們反對取消種族隔離,反對異族通婚法,以及聯邦官僚對私人僱傭關係的干預,反對像民權計劃所呼籲的那樣。我們支持家庭自治、地方自治和儘量減少對個人權利的干預。[20]

迪克西民主黨還表示:

我們呼籲所有民主黨人和所有反對國內外極權主義的愛國美國人與我們團結一致,將哈里·S·杜魯門、托馬斯·E·杜威以及所有其他希望建立美利堅合眾國警察國家的公職候選人徹底擊敗。[20]

在阿肯色州,民主黨籍的州長候選人錫德·麥克馬思在州內各地的演講中大力支持杜魯門,這讓作為瑟蒙狂熱支持者的現任州長本傑明·T·萊尼感到非常不滿。萊尼後來在1950年州長選舉中利用麥克馬思支持杜魯門的立場攻擊他,但麥克馬思還是輕鬆獲得了連任。[21]

在1948年選舉中,瑟蒙德/賴特組合贏得了此前一直是民主黨陣地的阿拉巴馬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共獲得1,169,021張普選票和39張選舉人票。進步黨總統候選人亨利·A·華萊士從民主黨的左翼吸引了和迪克西民主黨幾乎相同數量的普選票(1,157,328),但沒有贏得任何州。1948年選舉中民主黨的分裂原本被普遍預計會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威獲勝,但杜魯門最終還是實現了連任。[22]

後續的選舉

迪克西民主黨在1948年選舉後瓦解,隨後杜魯門、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南方新政民主黨採取行動確保迪克西民主黨不會在1952年總統大選中捲土重來。以路易斯安那州的利安德·佩雷斯為代表的強硬派迪克西民主黨人仍試圖在他所在的地區維繫迪克西民主黨。[23]而賴特雖堅持維護州權及種族隔離制度的觀點,但同時也承認完全堅持1948年脫離民主黨的路線將有損其家鄉密西西比州在美國的形象。[24]在1952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前南方民主黨人受到了其他成員的譴責,但還是在宣誓效忠後就座。[25]不過為提高南方民主黨人的忠誠度,來自阿拉巴馬州的溫和派聯邦參議員約翰·斯帕克曼在此次大會中被提名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25]

儘管民主黨內部關於種族隔離政策的鬥爭仍在進行,但南方民主黨在地方和聯邦國會選舉中仍然是民主黨的堅定支持者,不過在總統選舉中卻並非如此。在1952年1956年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贏得了數個南方州。而在1956年選舉中,以迪克西民主黨人自居的前國稅局局長T·科爾曼·安德魯斯僅獲得了不到0.2%的普選票。[26]1960年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人理查德·尼克松贏得了若干個南方州,來自弗吉尼亞州的聯邦參議員哈里·F·伯德獲得了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幾位未宣誓的選舉人的選票。在1964年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人巴里·戈德華特贏得了瑟蒙德在1948年所贏得的所有四個州。在1968年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人理查德·尼克松或第三黨候選人喬治·華萊士贏得了除德克薩斯州以外的所有前聯盟州。瑟蒙德最終在1964年轉投共和黨,並指責民主黨「拋棄了人民」且否定了《美國憲法》。隨後他為貝利·高華德的總統競選活動提供了支持。[27]美國記者、普利策獎獲得者萊斯·佩恩在2004年時寫道,狄克西民主黨與三K黨有關聯,他們皆反對20世紀60年代非暴力民權運動的領導者馬丁·路德·金[28]大衛·內維特在2016年為南方貧困法律中心所寫的文章中提到,「這些民主黨人在20世紀20年代為『三K黨人』,到了40年代又開始自稱為『迪克西民主黨人』,總之他們是保守派民主黨人。」[29]

總統選舉表現

年份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普選票 得票率 選舉人票
1948年  
斯特羅姆·瑟蒙德
 
菲爾丁·L·賴特
1,175,930 #3 2.4% 39

參考文獻

  1. ^ Costa-Roberts, Daniel, 8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Confederate flag, PBS NewsHour website, 2015-06-21 [202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7) (美國英語), In 1948, the newly-formed segregationist Dixiecrat party adopted the flag as a symbol of resistance to the federal government. 
  2. ^ Taylor, Jessica, The Complicat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Confederate Flag, NPR website, 2015-06-22 [202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5) (美國英語), After the war ended, the symbol became a source of Southern pride and heritage, as well as a remembrance of Confederate soldiers who died in battle. But as racism and segregation gripped the nation in the century following, it became a divisive and violent emblem of the Ku Klux Klan and white supremacist groups. It was also the symbol of the States' Rights Democratic Party, or "Dixiecrats," that formed in 1948 to oppose civil-rights platforms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3. ^ Frederickson 2001,第173–174頁The adoption of the flag as the unofficial party symbol sparked considerable debate. Ralph McGill spoke out against southerners who 「prostitute the Confederate Flag and the song 『Dixie’ to their own uses.」
  4. ^ Lemmon, Sarah McCulloh. The Ideology of the 'Dixiecrat' Movement. Social Forces. December 1951, 30 (2): 162–71. JSTOR 2571628. doi:10.2307/2571628. 
  5. ^ 5.0 5.1 Lung-Amam, Willow. The Next New Deal Must Be for Black Americans, Too. Bloomberg News. 2021-01-18 [202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英語). 
  6. ^ Bibby, John F.; Maisel, L. Sandy. Two Parties--or More?: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Avalon Publishing. 1998-04-09: 35 [2023-04-24]. ISBN 978-0-8133-999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英語). 
  7. ^ Frederickson 2001,第238頁.
  8. ^ Perman 2009,part 4.
  9. ^ Coletta, Paolo Enrico. William Jennings Bryan: 1915-1925. Political puritan. 3. 1969: 162, 177, 184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英語). 
  10. ^ African American Service Men and Women in World War II.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2). 
  11. ^ Blakemore, Erin. How the GI Bill's Promise Was Denied to a Million Black WWII Veterans. History.com. 2021-04-20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12. ^ Feldman, Glenn. Southern Disillusionment with the Democratic Party: Cultural Conformity and 'the Great Melding' of Racial and Economic Conservatism in Alabama during World War II.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August 2009, 43 (2): 199–30. S2CID 145634908. doi:10.1017/S0021875809990028. 
  13. ^ Topping, Simon. 'Never Argue with the Gallup Poll': Thomas Dewey, Civil Rights and the Election of 1948.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04, 38 (2): 179–98. JSTOR 27557513. doi:10.1017/S0021875804008400 . 
  14. ^ Donaldson, Gary. Truman Defeats Dewe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0: 118–122 [2015-10-08]. ISBN 9780813128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15. ^ Starr, J. Barton. Birmingham and the 'Dixiecrat' Convention of 1948. Alabama Historical Quarterly. 1970, 32 (1–2): 23–50. 
  16.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Frederickson 2001,第150-186頁.
  17. ^ Frederickson 2001,第143頁.
  18. ^ 18.0 18.1 Frederickson 2001,第145–147頁.
  19. ^ Frederickson 2001,第133–147頁.
  20. ^ 20.0 20.1 Platform of the States Rights Democratic Party, August 14, 1948. Political Party Platforms, Parties Receiving Electoral Votes: 1840-2004.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2012-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1). 
  21. ^ Tribble, Riley. A Term Denied: The Election Campaigns of Gov. Sid McMath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Arkansas Gazette (PDF). 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 — UCA.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15). 
  22. ^ Leip, David. 1948 Presidential Election Results. Dave Leip's Atlas of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2005-08-01).
  23. ^ Jeansonne, Glen. Leander Perez: Boss of the Delta.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2023-04-25]. ISBN 978-1-60473-63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英語). 
  24. ^ Smith 2019,第77–78頁.
  25. ^ 25.0 25.1 White, William S. Democrats Vote Today; Southerners Seated; Truman Puts His Support Behind Stevenson. The New York Times. 1952-07-25 [202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26. ^ 1956 Presidential General Election Results.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1). 
  27. ^ Thurmond Break is Made Official; He Will Work as Republican for Goldwater Ele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1964-09-17.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7) (美國英語). 
  28. ^ Payne, Les. Reaching Too Far Back to Ladle Byrd's Grease. Orlando Sentinel. 2004-04-20 [202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8). 
  29. ^ David, Neiwert. No, the Ku Klux Klan Has Never, Ever Been a 'Leftist' Organization.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8).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