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

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越王勾踐劍春秋時代末年的青銅,為勾踐所使用。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後藏於湖北省博物館。位列2013年頒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越王勾踐劍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布
越王勾踐劍
時代春秋晚期
出土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墓(1965年)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入錄2013年

形制

劍長55.7厘米;劍寬4.6厘米;劍柄長8.4厘米;質量875公克。劍身兩面有深色菱形暗紋,護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劍首為圓箍形,內有11道同心圓圈。劍身整體經過硫化處理,耐腐蝕性和強韌程度得到極大地提高,說明中國古人在金屬冶煉表面處理方面的技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該劍出土時仍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反映了中國古代高超的製劍技術,為古代兵器中的奇寶。

關于越王之劍為什麼出現在湖北境內,有多種解釋。有些歷史學家推測是楚國越國之後,此劍作為戰利品被楚國收藏;但有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出土此劍之墓在楚昭王楚懷王時已存在,所以也有一種更為世人接受的說法,認為越國曾經和楚國聯姻,此劍為越國公主陪嫁,來到楚國,後世楚王將此劍賜予大臣,後來被人所發現。

銘文

 
刻字解析

其劍身刻有鳥蟲書銘文「越王鳩淺」和「自乍用鐱」,經學者唐蘭考證意即「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其他

另外,同墓亦曾出土與越王勾踐劍極為相似的一把銅劍,長60.6厘米,只是沒有銘文,現該劍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越王劍實際上有很多,當時春秋晚期,越交戰,越王曾尋製劍大師歐冶子到越地製劍。現在出土的其他越王劍有越王不壽劍、越王州句複合劍、和多把越王者旨於睗劍。四代越王劍曾經多次在國內不同博物館一起展出,不過從文物價值來看,越王勾踐劍更為知名,稱其為「天下第一劍」主要是因為這是勾踐的「自用」劍。在劍身上有八個美麗的篆文,而且這種篆文是經過特別美化的,稱為「鳥篆」。篆文當時能夠明確認出來的只有六個字「越王**自作用劍」,只能說明為越王用劍,越國有十個越王,無法確認確切主人為何者。考古現場專家方壯猷認為這兩個字是「邵滑」,是楚國派到越國的「越奸」,最後被封為越王。不過,古文字專家唐蘭卻認為,這兩個字是「鳩淺」,是「勾踐」的通假字。這個觀點最後也得到了其他專家的認同。[1]:第五章

外展及損壞

1993年,越王勾踐劍出展於新加坡皇后坊博物館舉辦的「戰國楚文物展」[2][3][4]。但在1994年8月24日撤展時,由於館方工作人員操作不慎,使一塊有機玻璃卡在了勾踐劍的劍刃上。劍拆下後,中方發現劍刃部有一道長0.7厘米、寬0.1厘米的新傷痕。事件在國內激起強烈反響,國家文物局的專家最終結論為「輕微損傷」。

圖集

 
劍身側觀

參見

參考文獻

  1. ^ 鄭建斌. 解密传世国宝. 現代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2441163. 
  2. ^ 凌光. 探究越王勾践剑之谜:八字铭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谁. 中國日報. 2016-12-08 (中文(中國大陸)). 
  3. ^ Yan, Alice. Not just in America ... other Chinese relics damaged on loan in Singapore, Japan and Taiwan. 南華早報. 2018-02-27 [2024-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英語). 
  4. ^ Press Release (PD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1994-09-30 [2024-10-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11-25)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