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灣(英語:Lychee Bay)是一個河涌,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泮塘一帶,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是有名消夏遊樂地,素有小秦淮之稱[1]荔灣區因此而命名。

荔枝灣是西關涌(包括上西關涌和下西關涌)和荔枝涌幾條河汊的總稱,範圍大致為現時中山八路荔灣湖公園、西郊等一帶。其地處西關腹地,毗鄰珠江,匯集眾多名人、名園故址,是西關大屋西關小姐、西關五寶、西關美食及粵劇曲藝等嶺南廣府文化風情薈萃之地,有「小秦淮」、「嶺南第一勝景」之美稱。

歷史

 
1930年代的廣州地圖,可見位於陳家祠西北的駟馬涌存有「荔枝灣」地名,但與現今以「荔枝灣」作為景點的西關涌(泮塘)並不相連。不過它們都可稱作「荔枝灣」。
 
光緒八年(1882年)文瀾書院清濠公所所立石碑,記述舊日清理西關河湧事蹟。2007年尚立在荔枝灣,現已被移至永慶坊的荔枝灣遊船碼頭旁。

相傳在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陸賈至廣州向趙佗勸降,當時陸賈在現在的西村為駐地,他在駐地的附近,沿着溪灣種植荔枝及開闢蓮塘,這就是荔枝灣的由來。

唐朝懿宗咸通年間,嶺南節度使鄭從讜在荔枝洲上構築荔園,荔枝灣因而出名。

五代南漢後主劉鋹在荔枝灣建造顯德園(今昌華苑),方圓20餘里,每當荔枝熟時便與群臣游宴,稱為「紅雲宴」。顯德園已毀於北宋初期。元朝以昌華苑為御果園,改種檸檬,製成「渴水」,列為著名貢品之一。明朝以後,荔枝灣內庭園結構建築漸多,並由皇朝禁地轉為詩人雅集的勝地。據記載,當時著名的詩社有荔香園、彭園、綺瀾堂、小畫舫齋等,現今只留下小畫舫齋故址。荔枝灣景色迷人,「荔灣漁唱」,成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

荔枝灣在古代其實並不限於今日的泮塘及荔灣湖一帶。明代的「荔灣漁唱」,有「千里紅雲,八橋畫舫」之稱,可見西關涌外圍都可稱作荔枝灣,北至駟馬涌(又名洗馬或司馬),南至黃沙。劉王花塢在泮溪(塘),唐荔園在鄭公堤江邊。《乾隆南海縣誌》稱:「廣四十里,袤五十里」。今駟馬涌和上西關涌間,仍有「西苑地」及荔枝灣地名,表示唐、宋以來園林區所在。今天荔溪東約、南約、西約、簡溪及泮塘五約圍繞的這片古荔枝灣地(荔枝灣故道),當地人稱為舊荔枝灣。

今天的荔灣涌是專指泮塘口下的上西關涌出珠江水道的一段。

1927年5月尾,市政當局正式開放西關上九甫與下九甫新馬路(即上下九),開通後人力車與私家車均可直達避暑勝地荔枝灣[2]

改建公園

1958年,荔灣區人民政府根據城市建設總規劃,由廣州市市長朱光於當年4月4日主持開工典禮,組織全區官員、民眾以參與「義務勞動」名義,將荔枝灣與泮塘一帶的水田、魚塘、爛地築改建成四個人工湖,通稱荔灣人工湖,以緩解水浸西關的隱患。後1960年正式命名荔灣湖公園[3]。院內有十多個人工湖,種有荔枝楊桃等花果。

荔枝灣涌

 
恩寧路泰華樓旁剛揭蓋時的樣子;2013年1月,揭蓋復涌工程對泰華樓造成損壞,大量市民表示不滿。[4]
 
西關培正小學門口正對面的昌華涌紅雲苑,因進行揭蓋工程而被弄得支離破碎。

荔枝灣涌是對2010年當局在部分上西關涌和下西關涌重新揭蓋的河段的俗稱,而實際上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地名。

1993年,上西關涌尾段因為污染嚴重、臭氣熏天而被石板蓋上,變成馬路下的一條暗涌,而其上面的馬路就命名為荔枝灣路。馬路兩旁亦變成了古玩街。

2010年4月,廣州市政府對上西關涌進行了「揭蓋復涌」的清淤工程,原來覆蓋在河涌上的馬路被拆除,以重現昔日「一灣溪(春)水綠,兩岸荔枝紅」的景色。11月,整治工程完工。目前荔枝灣涌分為兩段,分別是揭蓋前的荔灣涌以及揭蓋後新開挖的荔枝灣涌。這兩截河涌均為700多米,目前均與荔灣湖湖水實現了相連。

荔枝灣路復涌後,涌上重建了五座石橋方便市民出行。此五座橋中有三座沿用了原「西關八橋」的橋名。五橋沿荔枝灣涌自西向東分別命名為龍津、德興(沿用原名)、大觀(沿用原名)、至善和永寧橋(沿用原名)。古時西關有「十里紅雲,八橋畫舫」的美景,例如在十八北河旁街附近的德興橋,以前每逢二月廟會最鼎盛,曾留下「賽過波羅第八橋」的詩句。

據著名廣州媒體人彭彭透露,本地街坊不滿復涌後的風貌酷似江南水鄉完全沒有本土氣息,苛刻者言兩岸屋宇是「紙紮屋」。歷史上的沿涌是並無建造物非常貼近涌岸。

另外復涌後,每逢下雨天,泮塘段沿線街巷就經常水浸,住地下的市民生活大受影響。

古時荔灣水道發達,很多西關人家的生活都離不開船隻。現時荔枝灣涌已引入6艘花船,花船上有小姐做導遊,在河道上介紹西關的風土人情。

鄰近古蹟

附近設施

參考資料

  1. ^ 余振騶. 荔枝湾简述. 廣州文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2. ^ 廣州起義前後的全國時局: 1927.4-1928.4 廣東省檔案館, 1982
  3. ^ 荔灣區志·地理·園林綠化
  4. ^ 荔湾区已有方案全面修复泰华楼. 新快報. 2013-01-26 [2013-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7). 

外部連結

23°7′19.13″N 113°13′46.65″E / 23.1219806°N 113.2296250°E / 23.1219806; 113.229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