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美國定居點

美國定居點於1881年在耶路撒冷建立,創建者是一個基督教烏托邦社團,由霍雷肖·斯帕福德和安娜·斯帕福德領導。定居點原址現為東耶路撒冷的一個酒店,仍然使用這個名稱。

歷史照片
耶路撒冷美國定居點公墓 in 斯科普斯山

歷史

1871年芝加哥大火後,芝加哥居民安娜·斯帕福德和霍雷肖·斯帕福德夫婦一家遭受了一系列悲劇性的損失。1881年,他們帶領一支美國小隊伍來到耶路撒冷,形成一個基督教烏托邦社會。美國定居點出名後,瑞典基督徒也來加入。他們在耶路撒冷人中從事慈善工作,不分宗教信仰,獲得當地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教社區的信任。[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美國城開展慈善工作,以減輕當地居民的痛苦,開設湯館、醫院孤兒院和其他慈善事業。

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雖然美國定居點不再是一個宗教團體,個人會員繼續活躍在耶路撒冷的日常生活。20世紀50年代末,社團的公共住所改造成美國定居點酒店。該酒店是耶路撒冷景觀一個組成部分。1992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以色列的代表在該酒店會見,在那裡他們開始談判,帶進了歷史性的1993年奧斯陸協議

參考文獻

引用

  1. ^ A History of Modern Palestine, Ilan Pappe. Books.google.com. 2006-07-31 [2013-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3). 

來源

  • Dudman, Helga; Kark, Ruth. The American Colony: scenes from a Jerusalem saga. Carta Jerusalem. 1998. ISBN 978-965-220-399-1. 
  • Fletcher Geniesse, Jane. American Priestes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Anna Spafford and the American Colony in Jerusalem.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09. ISBN 978-0-307-27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