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以字行,諡敬,通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與樂毅齊名,周穆王的後代[2]。管仲雖然僅是齊國下卿[3],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任內大興改革,重視商業。[4]《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載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中也有幾處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論》也對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管仲 | |||||||||
---|---|---|---|---|---|---|---|---|---|
春秋時代齊國官員 | |||||||||
齊國 | |||||||||
氏 | 管 | ||||||||
姓 | 姬 | ||||||||
名 | 夷吾 | ||||||||
字 | 仲 | ||||||||
其他名號 | 管子、管夷仲、管敬仲 | ||||||||
出生 | 西元前723年(齊釐公八年) 潁上(今屬安徽省) | ||||||||
逝世 | 西元前645年(齊桓公四十一年) 齊國 | ||||||||
諡號 | 敬 | ||||||||
| |||||||||
著作 | |||||||||
| |||||||||
管鮑之交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與管仲交往,[5]往來過程中,管仲常佔鮑叔牙便宜,鮑叔牙不以為意,反為他著想,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被大夫連稱、管至父兵變殺死,公孫無知因而篡位。前685年春,齊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管仲射箭中了齊桓公的帶鈎,齊桓公裝死,騙過了管仲。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莊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一次,在管仲病危的時候。齊桓公找管仲商量誰可接相位,提出要將相位傳與鮑叔牙。而管仲卻堅決反對,認為鮑叔牙雖是君子,為人近乎完美,但過於清白而容不得一絲醜惡,不適合做丞相;最後管仲推薦了隰朋。[6]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7]
管仲變法
此章節需要擴充。 |
廢除井田制,建立土地稅收制度,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化。建立常備軍。
早在公元前八世紀的管仲已經掌握了鼔勵營商環境的基本法則:虛車勿索,徒負勿入,以來遠人。[8]意思是說空車來的和徒步背東西的,都給予免稅優惠,這樣就能吸引遠方的人來做買賣。
歷史評價
- 孔子曾言:「管仲之器小哉……焉得儉?」但也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等等。基本上稱讚管仲施政成績優異,使得齊國強大,褒大於貶。
- 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中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爲周道衰微,桓公旣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太史公自序》:「晏子儉矣,夷吾則奢;齊桓以霸,景公以治。」
- 劉安《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訓》:「文王舉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舉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 諸葛亮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歷史上管仲相齊,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諸葛亮相蜀,使劉備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二人皆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而且居功至偉。
- 劉勰:「古之將相,疵咎實多。至如管仲孝竊,吳起之貪淫,陳平之污點,絳灌之讒嫉,沿茲以下,不可勝數。孔光負衡據鼎,而仄媚董賢,況班馬之賤職,潘岳之下位哉?王戎開國上秩,而鬻官囂俗;況馬杜之磬懸,丁路之貧薄哉?然子夏無虧於名儒,浚沖不塵乎竹林者,名崇而譏減也。若夫屈賈之忠貞,鄒枚之機覺,黃香之淳孝,徐幹之沉默,豈曰文士,必其玷歟?」(《文心雕龍·程器第四十九》)
- 房玄齡:「至若夷吾體仁,能相小國,孔明踐義,善翊新邦,撫事論情,抑斯之類也。」(《舊唐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 李靖:「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查天時地利,安能邇忽?」(《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 司馬光說:「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9]
- 根據唐代司馬貞為《史記》做的《索隱》,「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是管仲的思想。管仲的原話是「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史記正義》:「夷吾成霸,平仲稱賢。粟乃實廩,豆不掩肩。轉禍為福,危言獲全。孔賴左衽,史忻執鞭。成禮而去,人望存焉。」
- 成海應:「知人之術,不可學而能也。或失於小,或失於大,若拘以細行,則失於大,若取以大節,則失於小。失於大者,不若失於小也。管仲當貧賤時,欺負鮑叔多矣。其行豈能一一中於宜乎?凡人之志必薄之,顧乃畧其細而取其長,卒乃免於堂阜。而俾以齊國之政,己無與焉。無與焉者,不欲分其權也。是故,一匡天下而未嘗劃一策,九合諸侯而未嘗出一謀,桓公至謂之仲父而無猜忌,齊國只知有管仲而無嫉妬。此其心,豈非休休然大臣者耶。是故,子孫世執齊國之權,而其功德,反有加於管仲者也。」(『硏經齋全集續集』10冊,史論,鮑叔)
參見
注釋
- ^ 1.0 1.1 《世本》:莊仲山產敬仲夷吾,夷吾產武子鳴,鳴產桓子啟方,啟方產成子孺,孺產莊子盧,盧產悼子其夷,其夷產襄子武,武產景子耐涉,耐涉產微,凡十代。
- ^ 《春秋左傳正義·僖公十二年》:《世族譜》:「管氏出自周穆王。」
- ^ 《左傳·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余嘉乃勛,應乃懿德,謂督不忘。往踐乃職,無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
- ^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華品文創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1頁
- ^ 《國語·齊語》第一篇:鮑叔對齊桓公說:「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於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弗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 ^ 《呂氏春秋·貴公》:「公曰:『鮑叔牙可乎?』管仲對曰:『不可。夷吾善鮑叔牙,鮑叔牙之為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勿已,則隰朋其可乎?』『隰朋之爲人也,上志而下求,醜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其於國也,有不聞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其於人也,有不見也。勿已乎,則隰朋可也。』」
- ^ 《史記·齊太公世家》說齊桓公四十一年,「是歲,管仲、隰朋皆卒。」另《史記·秦本記》又作:「十二年(前648年),齊管仲、隰朋死。」
- ^ 《管子·霸言篇》
- ^ 司馬光:〈訓儉示康〉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