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 (特殊攻擊機)
神龍(神龍,しんりゅう),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末期由「美津濃」公司開發的火箭助力「特殊攻擊機」,但是整個計劃未能進入正式生產階段。
發展過程
構思
「神龍」特殊攻擊機由「美津濃」公司[1][2]負責開發,在機頭的內部像「海軍航空技術廠」MXY-7「櫻花」一樣埋藏了炸藥,在機身的前部安裝了一套「鴨翼」,後方安裝了兩台垂直助推火箭,主翼保持了後傾斜設計。機翼的下面還準備安裝八發火箭彈來攔截敵方地上裝甲車目標,有點像「巴赫姆」Ba-349「納特」。然而從生產方面考慮,「神龍」的製造流程過於複雜,很難依靠缺乏技術的工人來完成,價格和實用性也不如更加簡易的「櫻花」。如果目標為敵方裝甲車,它的生產性和價格與其它步兵攜帶的「反裝甲」設備如「四式火箭炮」和「五式無後座力炮」相比也非太經濟。「神龍」一式機可能像「櫻花」一般搭載在如「一式陸上攻擊機」或「銀河」轟炸機的底座或由其直接拖到空中,再用自帶的兩台助推火箭在最後的俯衝攻擊階段提供動力,在發射了全部八發火箭後再依靠機頭內的高爆炸藥來完成最後一擊。更加先進的「神龍」二式機則像「三菱重工」的「秋水」一樣用自己的發動機來維持包括起飛在內的全程飛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前,由於設計組一直糾結於其複雜的機身設計,只完成了不超過五架純粹的一式訓練機,而二式機未能走出圖紙階段。
機型
- 神龍一式機
- 安裝了兩台助推火箭的滑翔機型號。
- 神龍二式機
- 依靠自身動力起飛的的未來構想衍生型號。
性能
機型 | 神龍 |
---|---|
編號 | 無 |
全寬 | ?m |
全長 | ?m |
全高 | ?m |
機翼面積 | ?m² |
機翼最大承受力 | ?kg/m² |
機身自重 | ?kg |
戰鬥重量 | ?kg |
發動機 | 兩台「三菱」固體燃料「特呂一號」(特呂一号)火箭(「Tokuro-1」,每台330lbf) |
最高時速 | ?km/h |
爬升速度 | ?m/min |
最高飛行高度 | ?m |
最大飛行距離 | ?km |
裝備 | 機頭炸藥外加8發火箭彈 |
生產數量 | 五架一式訓練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