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義
地名
知母義一詞起源於平埔族原住民「知母義社」,荷蘭文音譯為 Tivalukang、Tibolegan[1],意為「居竹林之地」。[2]。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知母義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知母義莊」,隸屬於廣儲東里。該莊輪廓呈東西狹長形,北與大目降街、礁坑仔莊為鄰,東與大坑尾莊為鄰,南邊為頂山腳莊,西邊為竹仔腳莊、洋仔莊[3]。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莊隸屬於臺南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莊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為「知母義」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新化郡新化街[4]。
戰後新化街改制為新化鎮,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50年雲、嘉、南分治,新化鎮隸屬不變。2010年12月,因臺南縣市合併直轄臺南市,新化鎮改制為新化區。
交通
國道3號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知母義地區中部偏西地帶。境內未設交流道,北側最近的是一般交流道是縣道178號交會口的善化交流道,但亦可利用較近的新化系統交流道轉國道8號至其東側端點省道台20線路口;南側最近的是省道台86線交會口的關廟交流道,由此等進入可快速前往台灣西部各地。
省道台19甲線是鹽水至梓官赤崁的幹道,大致以縱向經過本地區西部近邊界地帶,向北可前往新化市區、新市、善化、麻豆等地,向南可前往關廟、阿蓮、岡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