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翡翠
白領翡翠(學名:Todiramphus chloris)為翠鳥科領翡翠屬的鳥類。此物種分佈廣泛,範圍東起紅海非洲沿岸,經南亞大陸,最東達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亞。
白領翡翠 | |
---|---|
Todiramphus chloris humii,泰國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
科: | 翠鳥科 Alcedinidae |
屬: | 領翡翠屬 Todiramphus |
種: | 白領翡翠 T. chloris
|
二名法 | |
Todiramphus chloris | |
異名 | |
|
描述
白領翡翠身長23至25 cm(9.1至9.8英寸),雄鳥重51至90 g(1.8至3.2 oz),而雌鳥重54—100 g(1.9—3.5 oz)。[3]背部為藍色或綠色,而腹部可能為白色或淺黃色。頸部有白色環繞,因而得名。有些亞種眼睛上方有白色或淺黃色條紋,而其他亞種在眼睛和鳥喙之間則有白色斑點。[3]可能有一過眼黑色條紋。上嘴喙是黑色的,下嘴喙近根部則是淺黃色。雌鳥往往比雄鳥更偏向綠色。亞成鳥體色較灰暗,頸部和胸部有深色鱗屑斑紋。
叫聲因地理位置不同,而略有差異。 最典型的叫聲是重複多次的響亮,刺耳且帶金屬風的「 kee-kee-kee」。[3]
分佈及棲地
常見於沿海地區,特別是在紅樹林沼澤中。也出沒於農田,開闊的林地,草地和花園中。在某些地區,特別是在島嶼上,可以在更遠的內陸森林或山區發現。喜歡停棲於電線、岩石或光禿樹枝上。
分佈範圍西邊最遠達非洲的阿比西尼亞、蘇丹和索馬利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阿曼皆有繁殖紀錄。其他亞種則在印度和孟加拉沿海以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出現。
在東南亞和印尼,則有廣泛的分佈,某些地區可在深入內陸很遠的地方發現。
食性
沿海地區偏向攝食螃蟹和蝦子,但也包括其他多種動物,包括昆蟲(包括甲蟲、蟬、竹節蟲、蚱蜢、飛蛾和蝴蝶)、蜘蛛、蚯蚓、蝸牛、青蛙、蜥蜴、小蛇、小魚,有時也攝食很小的鳥跟老鼠。[3]
白領翡翠習慣長時間靜止等待獵物。當發現目標時,會俯衝下來抓住,然後帶回高處。如果是較大的獵物,會以樹枝撞擊制伏。[3]難消化的食物,會以食繭吐出。
繁殖
以洞穴為巢,可以是自然的樹洞,也可以是自己在爛樹,白蟻巢或土堤中開挖的洞穴,[3] 有時也會佔據舊啄木鳥的樹洞。通常將2~5個卵直接放在洞穴中,不使用任何築巢材料,卵呈圓形白色。雌雄皆參與孵化及餵養。幼鳥在孵化大約44天後離巢。[3]一年中通常可以養育兩個幼雛。
亞種
該物種在大部分沿海地區和島嶼皆有亞種發現,分佈範圍從紅海往東達波里尼西亞:[4][5]
紅海和阿拉伯海岸
- T. c. abyssinicus (Pelzeln, 1856) – 索馬利亞和阿拉比亞的紅海海岸
- T. c. kalbaensis (Cowles, 1980)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東北海岸及阿曼北部海岸[3]
印度和印度洋
- T. c. vidali (Sharpe, 1892) – 印度西部,從Ratnagiri到Kerala。[3]
- T. c. davisoni (Sharpe, 1892) – 安達曼群島和可可群島(在緬甸以南的孟加拉灣中)[3]
- T. c. occipitalis (Blyth, 1846) – 尼科巴群島
東南亞
- T. c. humii (Sharpe, 1892) – 由西孟加拉海岸,東至緬甸(包括墨吉群島),馬來半島,刁曼和蘇門答臘東北部。[3]
- 白領翡翠華東亞種 T. c. armstrongi (Sharpe, 1892) – 緬甸和泰國內陸,中南半島和中國東部[3]。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江蘇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泰國。[6]
- T. c. laubmannianus (Grote, 1933) – 蘇門答臘(不包括東北部)和婆羅洲及其間的島嶼。[3]
- T. c. chloropterus (Oberholser, 1919) – 蘇門答臘西部的小島
- T. c. azelus (Oberholser, 1919) – Enggano(位於蘇門答臘西南部)[3]
- T. c. palmeri (Oberholser, 1919) – 爪哇、峇厘島、巴韋安島和康厄安群島[3]
- T. c. collaris (Scopoli, 1786) – 菲律賓,包括巴拉望和附近的島嶼。[3]
華萊士區、新幾內亞
- T. c. chloris (Boddaert, 1783) – 塔勞群島、桑義赫群島經蘇拉威西島到小巽他群島 (東起Lombok), 西巴布安島以及新幾內亞西北(Vogelkop和Onin peninsulas).[3]
- T. c. teraokai (Nagamichi Kuroda, 1915) – 帛琉
參考文獻
- ^ Todiramphus chlor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白领翡翠.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Woodall, P. F. (2020). "Collared Kingfisher (Todiramphus chlori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B. K. Keeney, P. G. Rodewald, and T. S. Schulenberg,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colkin1.01
- ^ Collared Kingfisher (Todiramphus chloris). Internet Bird Collection (HBW 6, p.219). Lynx Editions. [2012-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3).
- ^ Gill, F.; D. Donsker (編). IOC World Bird List (v 10.1). 2020 [2020-07-06]. doi:10.14344/IOC.ML.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白领翡翠华东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