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勞德主義

白勞德主義(英語:Browderis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共產黨總書記厄爾·白勞德提出的投降主義改良主義思想。1944年,白勞德發表《德黑蘭:我們在戰爭與和平中的道路》,闡述了白勞德主義的主要理論。白勞德主義的主要觀點包括:美國資本主義仍然「保持着青年資本主義的一些特點」,能夠克服生產過剩危機,從而避免資本主義的全面危機,並否認美國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性質;主張美國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之間存在「共同利益」,倡導階級合作與階級和平;否認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在現代社會中的領導地位,主張取消共產黨,使工人階級和共產黨從屬於「自由的」資產階級,受資產階級政府的支配;認為在國際上和美國國內會出現長久的階級和平與團結合作的新時期,希望社會主義國家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與帝國主義壟斷集團友好合作,要求美國工人階級放棄社會主義,以實現全國團結。白勞德主義的核心是傳統的美國例外論,其美化美國的壟斷資本集團和資產階級民主,否定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理論,要求取消無產階級政黨,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白勞德主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西方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對美國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的共產主義運動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受到美國共產黨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共產黨的批判[1][2]

厄爾·白勞德

參考文獻

  1. ^ 藍瑛、吳耀輝. 非洲社会主义小辞典.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09. ISBN 9787561708460. 
  2. ^ Harvey Klehr, John Earl Haynes, and Kirill M. Anderson, The Soviet World of American Communism.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g.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