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紺
發
發紺 | |
---|---|
手部發紺 | |
類型 | 膚色異常[*]、皮膚與外皮組織症狀[*]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胸腔醫學、心臟學 |
ICD-11 | ME64.1 |
OMIM | 219400 |
DiseasesDB | 17332 |
MedlinePlus | 003215 |
eMedicine | 303533 |
根據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1],當去氧血紅素的濃度達到5.0 g/dL以上時,就會開始發紺[2],但常常被忽略的是,這個數字是從動脈及周圍靜脈的血氧濃度估計來的[3]。因為缺氧的評估是以動脈血氣分析或是脈搏血氧飽和度,可能會有高估的情形,去氧血紅素濃度達到2.0 g/dL是比較可靠會有發紺的條件[4]不過是否出現發紺和去氧血紅素絕對的量有關,若血紅素的量比貧血下的量要多很多,發紺的青色會更加明顯。若膚色較深的人,比較不容易看到發紺的情形。若發紺的症狀剛開始在嘴唇或是手指出現,需在三至五分鐘內進行干預,因為發紺可能是因為缺氧或嚴重的循環衰竭所造成。
定義
發紺被定義為帶青紫色的變色,尤其是皮膚和黏膜,由於脫氧血紅蛋白引起的脫氧血濃度過高。
發紺分為兩種主要類型:中心性發紺和末梢性發紺。
種類
發紺可以是在手指,包括指甲,及其他四肢部位(稱為「末梢性發紺」),或是在嘴唇及面部(稱為「中心性發紺」)。
中心性發紺
中心性發紺,或稱中央性發紺是因空氣循環或通風的問題,導致在肺部缺少氧合的血液,或是因在皮膚表面血管內血液循環的減慢,令較多氧氣被抽離。激烈的發紺可以引起窒息或哽塞,是最明顯呼吸被阻礙的徵狀。發紺的基本原理是脫氧的血紅蛋白呈現青紫色,而血管收縮更令情況明顯。因此,缺氧導致嘴唇及其他黏膜呈現青紫色。
其他亦會引起發紺徵狀的疾病:
-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氣腫、重症肺結核、肺梗塞、肺水腫、氣胸和大量胸膜腔積液等。
- 呼吸道阻塞,如哮喘、喉炎、白喉、氣管異物或瘤等。
- 心臟疾病,如心臟病、心力衰竭、動脈或靜脈阻塞等。
- 血液中含有變性血紅蛋白或硫血紅蛋白。
末梢性發紺
末梢性發紺是在四肢或末端的發紺,成因是微血管內血液循環不良,例如在天氣冷時手會出現發紺。另外,情緒緊張、驚嚇、休克等狀況下,亦可以導致末梢性發紺,皮膚會冰冷發黑。但是,這種徵狀並非長久,有時只要在正常體溫下就能回復。
但是,現時有一種稱為「手足發紺」(或「手足紫紺症」)的病症,它有著末梢性發紺的徵狀,但若不適當處理這種病症是會致命的。
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 ^ Lundsgaard, Christen; Van Slyke, Donald D. CYANOSIS. Medicine. 1923-02, 2 (1)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美國英語).
- ^ Wilkinson, Ian; Rajagopalan, Supraj R. Mini Oxford handbook of clinical medicine 7th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19-953983-3. OCLC 173498644.
- ^ Lundsgaard, C; Van Slyke, D; Abbott, M E. Cyanosis.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923-08-01, 13 (8) [2022-11-14]. ISSN 0008-4409. PMC 1707134 . PMID 203147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 ^ Goss, G A; Hayes, J A; Burdon, J G. Deoxy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detection of central cyanosis.. Thorax. 1988-03-01, 43 (3). ISSN 0040-6376. PMID 3406907. doi:10.1136/thx.43.3.21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