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民國)

王英(1895年—1950年11月4日),號傑臣直隷省順德府邢臺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生平

早期活動

王英為清末水利專家王同春之子,出生於河套一個特大地主家庭,排行老三。

18歲時,他從北京匯文中學畢業。

1920年(民國9年),他在綏遠都統馬福祥手下,任都統署參議及騎兵營營長。

1925年(民國14年),他任馮玉祥部五原、臨河騎兵團團長。同年秋,他任包寧護路司令兼綏遠省革命協會會長。

民國15年(1926年),他轉投奉系,任奉系第三十一軍軍長,後來他轉投閻錫山,任山西騎兵第4師師長。

1930年(民國19年)中原大戰爆發,以山西騎兵副司令,隨騎兵司令趙承綬前往河南參戰。王英派他曾經的團長張忠元聯絡蔣介石,準備在前線率部反正。蔣介石委任王英為中央騎兵第3師師長。同年9月18日張學良東北軍入關參戰,趙承綬退入石家莊,王英請長假回天津,與晉系脫離關係,王英轉赴瀋陽,把馮閻兩軍情況匯報於張學良,幫助奉系順利占領了平津與華北,張學良資助王英返回綏西,後於1931年正月十五抵達臨河,開始居住於綏西。

1931年夏,馮玉祥策動雷中田發動政變推翻甘肅省政府代理主席馬鴻賓,並勸誘王英從河套、蘇雨生彬縣夾擊寧夏。

1931年8月25日馮玉祥發動「雷馬事變」,同年12月上旬國民革命軍成功鎮壓。

1931年(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王英被蔣介石任命為察北義勇軍司令。

1933年(民國22年)夏,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王英在馮的手下任遊撃第1路司令(察北遊撃司令)。同盟軍解體後的同年冬,王英到蘭州,被任命為甘肅省政府參議。

大漢義軍

1935年(民國24年),王英投降日本,被梅津美治郎任命為大漢義軍司令,翌年11月,王英率大漢義軍和德穆楚克棟魯普(徳王)、李守信率領的蒙古軍聯合進攻綏遠。在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的反撃下,進攻失敗(綏遠抗戰)。

1937年(民國26年)王英任綏西自治委員會委員長。

1939年(民國28年)11月,他任綏西自治聯軍總司令,形式上,王英是德穆楚克棟魯普的部下,實際上卻直接接受關東軍的命令。[1]。其後,他和傅作義作戰,但總體處於劣勢[1]

1945年(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王英率軍投降傅作義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任騎兵第1集團軍總司令,其後調任第12戰區騎兵第14縱隊縱隊長。

1946年(民國35年)秋,王英任北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高級參謀,此後,他任平蒲路剿共軍總司令。

1949年(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英被人民政府逮捕。

1950年(民國39年)5月23日,北京市人民法院因漢奸罪與反革命罪判處死刑,因為王英不服,提起上訴,但最高人民法院也維持原判。11月4日,他在北京市被槍決,終年55歲。[2]

參考文獻

  1. ^ 1.0 1.1 李泰棻《王英罪悪史》第207頁。
  2. ^ 人民日報》1950年11月5日,第2版。該記事稱「現年五十六歲」,這年齡應該是虛歲。徐主編(2007),第43頁稱「1951年1月」他被處決,但實為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