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 (明朝)

明朝進士

王徽(1428年—1510年),字尚文應天府上元縣江蘇省南京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天順四年(1460年)庚辰科進士,除南京刑科給事中。明憲宗繼位後,與同官王淵朱寬李翔李鈞疏陳四事。同年冬,憲宗廢吳皇后,宦官牛玉被指干預先前立后的事而被謫南京,王徽等人認為對牛玉的處罰太輕,又指責重臣李賢等「坐視成敗,不出一言」、「黨惡欺君,莫此為甚」,請求降罪李賢等。憲宗批評王徽等「妄言邀譽」,欲加罪。諸位給事中、御史論救,王徽改貶貴州普安州判官。七年後棄官歸,雖然屢有言官舉薦,但因宦官厭惡而不再錄用。孝宗弘治初年,吏部尚書王恕舉薦,起用為陝西左參議。又一年因病辭職歸鄉。有一子王韋[1]

參考文獻

  1.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0):「王徽,字尚文,應天人。天順四年進士。除南京刑科給事中。憲宗即位數月,與同官王淵、朱寬、李翔、李鈞疏陳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賢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權,致令敗壞,然後加刑,是始愛而終殺之,非所以保全之也。願法高皇帝舊制,毋令預政典兵,置產立業。家人義子,悉編原籍為民。嚴禁官吏與之交接。惟厚其賞賚,使得豐足,無復他望。此國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其冬,帝入萬妃譖,廢吳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宮,謫之南京,徽復與淵等劾之。詔謂「妄言邀譽」,欲加罪。諸給事、御史交章論救,乃並謫州判官。徽得貴州普安,淵茂州,寬潼川,翔寧州,鈞綏德。奏蓋鈞筆也。侍郎葉盛、編修陳音相繼請留,不納。最後御史楊瑯言尤切,幾得罪。微至普安,興學校教士,始有舉於鄉者。卻土官隴暢及白千戶賄,治甚有聲。居七年,棄官歸,言者屢薦,終以宦官惡之不復錄。徽嘗曰:「今仕者以剛方為刻,怠緩為寬。學者以持正為滯,恬軟為通。為文以典雅為膚淺,怪異為古健。」其論治,嘗誦張宣公語「無求辦事之人,當求曉事之人」,時皆服其切中。弘治初,吏部尚書王恕薦起陝西左參議。逾年,謝病還,卒,年八十三。子韋,見《文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