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樂隊
滾石樂隊(英語:The Rolling Stones)是一支英國搖滾樂樂隊,於1962年4月在倫敦成立。布萊恩·瓊斯(Brian Jones ,吉他手、口琴手、和唱)、伊恩·史都華(Ian Stewart, 鋼琴手、和唱)、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 主唱、口琴手)以及基思·理查茲(Keith Richards, 吉他手、和唱及主唱),加上貝斯手比爾·懷曼(Bill Wyman)和鼓手查理·沃茨(Charlie Watts)組成了早期的滾石樂隊。[1]伊恩·史都華雖然1963年在官方的團員名單中被移除,但還是偶爾會擔任樂隊中的鋼琴手,直到他在1985年逝世。布萊恩·瓊斯在1969年時被迫離開了樂隊,不到一個月後就離奇的溺斃在自家的游泳池,之後被米克‧泰勒所取代,直到1975年米克‧泰勒也離開了樂團。從那時開始,朗·伍德(Ronnie Wood)即成為了樂隊中的吉他手,直到現今。在1993年比爾‧懷曼離開了樂隊之後,達里爾·瓊斯(Darryl Jones)成為了樂團中的主要貝斯手。其他值得注意的樂隊中的鍵盤手包括尼基·霍普金(Nicky Hopkins),在1967年至1982年間在樂團中活躍;比利·普雷斯頓(Billy Preston)在1970年代中期也擔任過樂團中的鍵盤手,查克‧雷佛(Chuck Leavell)則在1982年擔任鍵盤手至今。滾石樂團在樂團初期是由布萊恩‧瓊斯所領導,不過在不久賈格爾和理查茲成為樂團中的主要創作動力來源之後,賈格爾和理查茲則取得了樂團中實際的領導地位。
| |
---|---|
組合 | |
暱稱 | The Stones |
音樂類型 | 搖滾樂, 藍調, 藍調搖滾, 節奏布魯斯, 搖滾 |
出道地點 | 倫敦, 英國 |
活躍年代 | 1962年至今 |
唱片公司 | Decca, London, Rolling Stones, Virgin, ABKCO, Interscope, Polydor |
網站 | rollingstones |
現任成員 | |
已離開成員 | |
滾石樂團是在1964-1965年間在美國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英國入侵樂團中的前鋒樂團,並且在1960年代被視為反叛、反文化、青春的象徵。在1966年至1967年間,滾石樂團受到迷幻搖滾的影響而進行了很多音樂上新的嘗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專輯是《魔鬼殿下們的要求》(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1967) ,此時期也被樂評及樂迷視為滾石樂隊隊史上的低潮[2]。在那之後,滾石樂團回歸到藍調的根基,發行了《乞丐盛宴》(Beggars' Banquet, 1968)、《任血流淌》(Let It Bleed, 1969)、《偷竊的手指》(Sticky Fingers, 1971)、《流亡大街》(Exile On Main Street, 1972)四張被公認為樂隊隊史上最棒的專輯。
滾石樂團則繼續發行了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專輯,例如有些女孩(Some Girls, 1978)、將你紋身(Tattoo You, 1981),在1980年代,米克‧傑格與基思‧理查茲之間因為音樂上的發展方向的對立而使樂隊幾乎面臨解散,不過之後他們設法修補它們之間的關係,並在1989年回歸,發行了鐵圈(Steel Wheels, 1989),並舉行了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巡迴演唱會。自1990年代開始,滾石樂團新的音樂作品就越來越沒那麼廣受好評和頻繁了。儘管如此,滾石樂隊還是繼續以現場演唱會作為樂團的吸引力,舉辦了包括在1990和2000年代創紀錄的體育館等級的巡迴演唱會。在2007年,滾石樂團一舉包辦了在史上最賣座的巡迴演唱會前五名的其中四名。
滾石樂隊在1989年入選了美國搖滾名人堂 [3] , 在2004年則入選了英國音樂名人堂。《滾石雜誌》在"史上最偉大的100位藝人"中將滾石樂隊排名第四,只落後於披頭四樂團、巴布‧狄倫、與貓王,他們在全世界預估已經銷售超過兩億張唱片,在2008年,《告示牌》雜誌在"史上最熱賣的100個藝人"當中將他們名列第十。
歷史
創始之初
基思‧理查茲(Keith Richards)與米克‧賈格(Mick Jagger)在幼年時即是朋友,同時也是在肯特郡達特福德的同班同學,直到賈格搬到威明頓。賈格跟狄克‧泰勒(Dick Taylor)組成了一個車庫樂隊,主要演奏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查克‧貝里(Chuck Berry)、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嚎叫野狼(Howlin' Wolf)和波‧迪德利(Bo Diddley)的作品。賈格1960年時與理查茲在達特福德火車站意外重會,賈格當時手上拿著查克‧貝里與馬迪‧沃特斯的唱片,揭露了兩人在音樂上的相同興趣。理查茲加入了賈格與泰勒在賈格家中的頻繁會面。這個會面隨後在1961年末改成在泰勒家中舉辦,在那時
早期活動(1961—1967年)
基思·理查茲和米克·賈格爾是同學,1961年他們遇到布萊恩·瓊斯後一起組織了滾石樂隊。滾石的名字來自馬迪·沃特斯的一首歌,此前至少有兩個其它的樂隊(和一個馬戲團的蹦床隊)也叫滾石。一開始的樂隊組織是傑格為歌手,瓊斯為吉他手,理查茲為吉他手,伊恩·斯圖爾鋼琴,查理·沃茨為鼓手和迪克·泰勒為貝斯手。不久泰勒離開了滾石組織了漂亮東西樂隊,比爾·懷曼成為滾石的貝斯手。出於他們的經理的要求,在他們錄製他們的第一張唱片時雖然斯圖爾參加演奏,他沒有算為樂隊的「正式」成員。樂隊成員的共同興趣是節奏和布魯斯音樂,他們在表演上花了許多時間排練,但只偶爾在倫敦的一個俱樂部演出(該俱樂部是亞歷克西斯·科納領導的藍調公司樂團表演節奏藍調的常駐俱樂部)。開始時吉他手瓊斯是樂隊的創造性首領,除吉他外瓊斯還試驗了許多其它樂器。樂隊在倫敦很快就出名了,他們改編了他們的節奏和布魯斯榜樣的歌,使得這些歌變得非常瘋狂和有力。在他們的經理人安德魯·魯格·奧德漢姆的安排下他們與Decca Records簽署了合同(Decca Records此前拒絕與披頭士樂隊簽署合同,成為該公司的一大錯步)。此時滾石樂隊的音樂還很不完善:理查茲是從聽查克·貝里的唱片學得演奏吉他的,當時他還沒有養成他自己的風格,傑格也還沒有獲得他的技巧。此時沃茨和理查茲之間的節奏表演是他們的音樂的中心。
他們的第一張唱片的選曲反映了他們的登台表演的節目。1964年出版的唱片《滾石》也包含了許多經典歌曲。他們的這些唱片對將節奏和布魯斯音樂介紹給英國的白種年輕人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了60年代的英國音樂熱潮。更重要的是,此前的披頭士樂隊還體現了舉止優雅的男生的形象,而滾石則建立了與此正好相反的形象:他們衣裝不整,在照相機前一幅怒容,就好像他們怕自己的笑容會遮住他們的一口惡牙一樣。這種壞孩子的形象吸引了許多女孩子,使他們成為一個青少年的神像樂隊。他們的第二張唱片《滾石#2》也主要由改編的歌組成,不過在這張唱片中也有一些他們自己的作品。他們的經理人把傑格和理查茲鎖在一個房間中,直到他們寫出了一些他們自己創作的歌以前,拒絕放他們出來。在奧德漢姆的支持下滾石樂隊流訪歐洲和美國,在尖叫的青少年群前演奏。在這些循環演奏中他們還訪問了重要的音樂史場地,從中獲得自己的靈感,並在芝加哥的Chess Records唱片公司錄了一張唱片。
在這段時間裡整個樂隊的成員組成相當穩定。傑格、理查茲和瓊斯在1963年大多數時候住在同一幢樓里。兩年後瓊斯認識了演員和模特安妮塔·帕倫貝爾格(Anita Pallenberg),帕倫貝爾格將他們引入了她所活動的圈子:一個由年輕的藝術家、音樂家和電影製片人組成的圈子。奧德漢姆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經理人,他很快就能認識到財源何在,在他的鼓勵下傑格和理查茲寫了更多的自己的歌。1965年出版的《出自我們的頭腦》,《Highway 61 Revisited》含有許多他們自己的歌,包括其經典作(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Like a Rolling Stone等,同時整個樂隊開始變化,傑格和理查茲開始成為樂隊的領頭。瓊斯認識到自己的影響的減退,開始濫用毒品,這使瓊斯和帕倫貝爾格開始變得疏遠。理查茲和帕倫貝爾格之間產生了新的關係,兩人的關係持續了十多年。在這段時間裡樂隊成員非常信任帕倫貝爾格,因此她對音樂的見解對整個樂隊有很大的影響。1966年出版的《惡夢》只含有他們傑格和理查茲的作品,包括關於濫用藥品的《媽媽的小幫手》和厭女症的《在拇指下》。1967年的《按鈕之間》含有許多當時其它樂隊如誰人樂隊和奇想樂團的影響。
性愛、毒品、死亡和搖滾(1967—1971年)
此時滾石樂隊已經成為1960年代後期的造反精神的同義詞之一,它也成為濫用毒品的一個代表。因此警察獲得搜查理查茲的農莊的允許。1967年2月,當樂隊正在慶祝時,警察開始進行搜查並找到了數量十分多的大麻。這次搜查成為後來的滾石樂隊的神話的一部分。這次搜查也成為後來許多杜撰的故事的出發點。這些故事主要圍繞着樂隊的朋友馬麗安·費斯福爾的形象和態度,實際上這些杜撰的故事只是被用來擴大樂隊的名聲。理查茲被控告,數月後因允許在他家裡使用毒品當庭受審。傑格因沒有藥方擁有安非他命藥片被控。兩人都被判有罪。媒介對這個法律過程的興趣非常大。理查茲被判一年徒刑,傑格被判四個月。《泰晤士報》為此寫了一篇批評這個判決的社論。在這篇名為《誰螳臂當車》的社論中編輯威廉·瑞斯摩格寫道:
- 假如我們想要將一個判決當成優良的英國傳統與新的享樂主義的鬥爭的代表的話,那麼我們應該保證優良的英國傳統包括容忍和平等。
就在這場引人注目的事件中滾石樂隊的唱片公司在美國出版了一張提名為《花》的唱片(花,Flower,在英國俚語中指的是大麻),雖然這張唱片只不過收集了一些受歡迎的歌和一些過去沒有能夠被錄音為唱片的歌,它依然非常暢銷。
就在理查茲和傑格要入獄和上訴前幾天他們還錄音了一個「幻覺式」的唱片。傑格希望這張唱片可以成為對披頭四樂隊的《佩珀軍士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的回覆。這張唱片後來被命名為《魔鬼陛下的要求》,它受到的反應並不佳,因為其中的音樂與樂隊本來的風格非常不配。理查茲後來在一次訪問中稱這張唱片為「胡扯」。但在這張唱片中有一些顯示了理查茲和傑格在他們的創作技巧上進一步完善的作品。這張唱片中原來樂隊的頭領瓊斯的貢獻非常小。在樂隊中瓊斯的影響也越來越小,而理查茲和傑格的影響則日益擴大。
1968年瓊斯和理查茲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他們出版了《乞丐盛宴》,回到了他們開始時期的黑人音樂。雖然內部的不和傑格和理查茲在寫了一些他們最值得回憶的歌,包括將尼龍弦吉他的聲音改變了的《街頭鬥士》和《對魔鬼的同情心》,這段時間裡評論家開始將滾石樂隊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搖滾樂隊」。他們的音樂的根基在於布魯斯,但吸收了1960年代的音樂的改變和影響,吸收了鮑勃·迪倫和開始出現的奶油樂隊(Cream)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的重搖滾的成分。與這些先例不同的是,滾石樂隊的音樂缺乏嬉皮的成分。在滾石樂隊的音樂中代替「自由性愛」的姿態的是一種下流的詞彙。還有兩個事件改變了滾石樂隊的音樂。首先理查茲跟隨萊·庫德學習吉他演奏。他後來說,我從萊·庫德學到了我能夠學到的一切。其次傑格和理查茲兩人與格蘭·帕爾森斯(Gram Parsons)交了朋友。帕爾森斯教兩人他與之長大的鄉村音樂。不過滾石與帕爾森斯之間不止有音樂這個共同愛好。後來理查茲說:「我們都喜歡毒品,我們喜歡最高的質量。」
但是濫用毒品使瓊斯變得越來越不可靠,他往往不參加錄音。1969年5月他被擠出了樂隊,本來為約翰·梅耶爾效力的米克·泰勒取代了他。泰勒是一位受爵士樂影響的吉他手。但就在滾石樂隊要在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音樂會前幾天有人發現瓊斯死在他的游泳池中。瓊斯的死因最終沒有完全解密。當場的人的報道互有衝突,最可能的是他是淹死的。雖然如此這場音樂會還是舉辦了。上十萬觀眾參加。傑格朗誦了雪萊的《阿多尼斯》並釋放了一群蝴蝶作為對瓊斯的紀念。但是這場音樂會的表演受到了樂隊成員吸入的麻醉品的影響相當混亂。音樂會後不久樂隊發表了他們很成功的歌《夜總會女郎》,這首歌在錄音時還是瓊斯演奏的吉他,但在1969年7月3日發表前他的演奏部分被泰勒的取代了。此後《任血流淌》被發表並很快就成為滾石樂隊的另一個經典作品。緩慢沉思的《給我庇護》、《你不能永遠得償所願》和另一首回到他們的根本的對羅伯特·約翰遜的《沒用的愛》的改變也被相繼發表。然後樂隊立刻赴美國表演。滾石樂隊此時已經成為了搖滾樂的貴族了,他們能夠在他們的巡迴演出中表演他們所代表的享樂主義。
為了重立海德公園裡的氣氛以及作為對伍德斯托克節的反映這次巡迴演出的高潮計劃是在舊金山外40英里的一個廢棄了的賽車場舉行。整個音樂會的治安由地獄天使 (幫會)組織,由於其組織不良成為了一場大災難。聽眾與治安警之間爆發了戰鬥,而樂隊則在台上繼續演奏。一個黑人青年不明智地帶了一支槍,就在樂隊在演奏《在拇指下》時被治安人員打死。後來有人傳說說他是在演奏《對魔鬼的同情心》時被打死的,但實際上這個傳說不正確。
這場發生在瓊斯死後不久的謀殺對理查茲的打擊很大。他對此的反應則是沈溺於更多更多的海洛因欲藉此忘卻煩憂。此後十年中他有不少時間有毒癮,有時他去私人診所試圖戒毒,但隨後他又上癮。滾石樂隊的音樂會越來越難組織。警察和習俗官員對他們提出越來越苛刻的條件。理查茲自己說他的毒癮從未影響過他的台上表演。(但音樂會的錄像,包括1976年他在台上睡着,顯示了相反的事實。)
1971年發表的《偷竊的手指》是第一個使用他們自己的滾石錄音商標發表的唱片,是《任血流淌》的繼續。其中包括搖滾樂的《褐色的糖》,鄉村音樂式的《野馬》(帕爾森斯與傑格爭誰是這首歌的作者),多情的《月光英里》和費斯福爾唱的《嗎啡姊妹》,這首歌反映了她本人的海洛因癮。在這張唱片中米克·泰勒與傑格合作最多,因為理查茲的毒癮使他往往無法工作。緩慢的《你沒聽見我在敲嗎》反映了泰勒的影響。但所有的歌依然是注名傑格/理查茲發表的,這當然使泰勒非常不滿。
任血流淌(1972—1981年)
理查茲越來越遠離社會,而傑格則越來越向高級的社會階層靠近。他與一個尼加拉瓜模特結婚,兩人奢侈的生活方式使他們與理查茲更加疏遠了。由於英國財政機構要求他們上交數年未交的所得稅樂隊遷居法國南部。理查茲在那裡租了一座宮殿並將其中的房間分配給樂隊成員及其附屬。他們使用此時完成的運動工作室在他們的新基地錄音他們的專集《流亡大街》(1972年)。唱片出版時樂隊中的一些人稱之為懶散和放縱,今天這張專輯被看作是滾石樂隊最偉大的一張之一。從未正式公布的紀錄片《Cocksucker Blues》記載了此後的巡迴演出。
這是樂隊作為一個整體的最後一次巡迴演出。這次巡迴演出後傑格向樂隊其他成員表示他更想作為一個名人生活而不打算繼續工作。他們的錄音越來越成為拼湊品。只有在樂隊成員能夠足夠長地和睦地在一起聚會時他們才錄片斷的音。1973年發表的《Goats Head Soup》是一個大失望,滾石樂隊特有的風格被華麗搖滾的影響沖淡了。唯一的一部比較成功的曲子是《安吉》。許多人以為歌里唱的是大衛·鮑威的新妻,實際上它是另一首理查茲給帕倫貝爾格的情詩。錄音同時樂隊再次因為毒品與司法機構衝突。但1973年秋滾石樂隊巡迴歐洲時其狀態極好。尤其泰勒在《午夜漫步》和《你不能永遠得償所願》中的獨奏和與理查茲在節奏吉他上的對奏非常出色。10月17日在布魯塞爾的一次現場錄像本來打算作為正式的音樂會錄像發表,但出於法律原因成為非法出版。許多樂隊的擁護者和評論家認為這些錄像是滾石樂隊錄像中最好的。
1974年樂隊在慕尼黑錄製《只是搖滾樂》時的困難更大了。出於濫用毒品的原因出版商吉米·米勒越來越不可靠,他往往在錄製時不在場。批評家常稱這張唱片是一支停而不進的樂隊的無靈感的作品,但雖然錄音後沒有進行促進出售的巡迴演出這張唱片和裡面的單歌非常暢銷。樂隊內部的爭吵持續着。泰勒與理查茲之間的關係非常不好。在錄音期間理查茲常常訓斥泰勒。泰勒在這張唱片中的貢獻相當小。1976年在《遍體鱗傷》開始錄音前泰勒宣布離開樂隊。樂隊在錄音期間(再次在慕尼黑)討論聽取其他音樂家的演奏來尋找取代泰勒的人。肉餅樂隊的領頭彼德·福蘭頓和前雛鳥樂隊的傑夫·貝克被聽取,哈威·曼德爾在唱片上也錄了不少音,但最後樂隊選擇了朗·伍德,伍德是理查茲的長期朋友,是臉樂隊的吉他手,這個樂隊的歌手洛·史都華此前不久獨立了。伍德此前在《只是搖滾樂》中就已經為滾石樂隊賣過力了,但第一次與樂隊一起登台是在1975年的美國巡迴演出中。這次音樂會滾石樂隊使用了不少新的表演技巧和技術,比如他們使用了一個巨大的,可充氣擴張的菲勒斯,傑格騎在一座高空車上飛入觀眾場。這些技巧使傑格和理查茲之間的關係繼續變壞。理查茲認為這些東西分散聽眾對音樂的注意力,而傑格則只是在觀察1970年代中的市場趨勢,他引入了皇后樂隊和艾爾頓·約翰的表演技術。滾石樂隊的演出在此後幾年中越來越昂貴和精心製作。
雖然滾石樂隊在1970年代依然非常出名,但音樂批評家對其作品則越來越不滿意。理查茲毒品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他多次戒毒,包括過濾他的血液,但1977年他和帕倫貝爾格在多倫多的旅館中因攜帶海洛因被捕。這場法庭判決持續了一年時間,最後理查茲被判緩刑和他必須為當地的福利機構進行一次音樂會。這使他再次戒毒,基本上成功。這個事件也是他與帕倫貝爾格的關係的結束。兩人的第三個孩子死後兩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在理查茲解決他的法庭和個人關係的時候傑格繼續他的豪華生活。他是紐約的54俱樂部的一個常客,往往模特傑瑞·夏爾是他的伴侶。同年他離婚。此時龐克搖滾越來越時髦,滾石樂隊的音樂被批評為頹廢的、老百萬富翁的音樂。許多人認為他們的音樂停而不前和無意義。衝擊合唱團的歌手喬·史楚默甚至稱「1977年沒有貓王,沒有披頭士樂隊,沒有滾石」。
1978年滾石樂隊錄音了《一些女孩》,儘管這首歌的厭女症歌詞,這是他們一段時間以來最精力集中和最成功的唱片。傑格和理查茲似乎將許多圍繞着他們的混亂轉化為新的創造力。除《想你》外唱片上所有的歌都是受迪斯科影響的快速的、由吉他主導的搖滾樂。這張唱片滿足了許多批評家。1980年的《Emotional Rescue》與之類似。1981年的《替你紋身》與《Emotional Rescue》一樣主要是利用了過去錄音時沒有使用的歌。其中的《從我開始》體現了理查茲依然能夠寫出象十年前那樣的吉他曲調來。這張唱片和此後的巡迴演出在經濟上都很成功。
混合的情感(1981—1999年)
1980年代初傑格和理查茲之間的關係繼續變壞,他們的唱片也因此受影響。在1983年出版的《隱秘》中,傑格試圖使得滾石的音樂更適合當時的聽眾的胃口。唱片的風格和其中的強烈的政治和性愛內容都沒有獲得愛好者和批評家的青睞。更糟糕的是此時朗·伍德越來越受毒品影響。1982年傑格與樂隊的新出版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簽署了一個單人合同。理查茲對此非常生氣,他認為這說明傑格不致力於樂隊。事實上傑格花許多時間來錄他的單人的音樂。1986年出版的《齷齪之作》大多數是理查茲的作品。這張唱片不暢銷,也許這與傑格決定不參加促進出售的巡迴演出有關。
同年樂隊的非正式成員伊恩·史都華死於心肌梗塞。滾石樂隊此時唯一的一次登台表演是為了紀念斯圖爾舉行的。同年樂隊也為其終生貢獻獲得了格萊美獎。與此同時傑格和理查茲也開始公開在媒介互相批評對方,許多觀察家認為樂隊將分裂。傑格的單人唱片《她是老闆》(1985年)和《遠古的冷漠》(1987年)的出版更加劇了這個印象。1988年理查茲出版了他的單人唱片《說話不值錢》,理查茲很勉強地錄了這張唱片因為他覺得他更應該為樂隊負責。有趣的是這張唱片卻促使傑格暫時擱置了他的單人計劃而開始為樂隊花更多的精力。1989年滾石出版了《鋼輪》並進行巡迴演出,這張唱片被看作是他們恢復到他們原有的水平。同年樂隊也被收入搖滾名人堂。
1991年比爾·懷曼離開了滾石樂隊並發表了一部狂亂的自傳(2002年他又出版了一本名為《滾動那些石頭》的自傳)。他走後樂隊縮小為一個四人樂隊。活茨被授命為樂隊挑選一名貝斯手,他選擇了邁爾·戴維斯的副手達里爾·瓊斯。瓊斯參加了1994年《巫毒的閒逛》和1997年《通往巴比倫的橋》的錄音和音樂會並受到好評。
微軟使用滾石樂隊《從我開始》的樂調作為其Windows 95操作系統的啟動樂調。此前滾石樂隊從未允許他們的音樂作商業使用。
不停止(2000年至今)
2002年滾石樂隊出版了《四十首歌》,其中收集了他們開始以來最好的歌曲和四首新歌。2003年7月30日他們在加拿大多倫多參加音樂會來幫助多倫多克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的流行帶來的蕭條。11月9日他們首次在香港登台。
2004年12月滾石樂隊在巴黎完成了一張新唱片的錄音,傑格和理查茲一起寫了新的歌。這張新唱片據說在2005年夏出版。據說其中的音樂與滾石至今為止的音樂非常不同。查利·活茨喉癌治癒後健康良好參加了錄音。2005年5月10日,滾石宣布再次進行巡迴演出,第一場音樂會將於8月21日在波士頓進行。傑格宣布這不一定是滾石的最後一次巡迴演出,並稱一張新唱片(《百分之八十五》)的工作已經完成。2006年4月9日,滾石巡演到上海。[1]
2021年8月24日,查理·華茲在家人的陪伴下離世,享壽80歲。
專輯
- 英國
- 《The Rolling Stones》(1964年4月16日)
- 《The Rolling Stones No. 2》(1965年1月15日)
- 《Out of Our Heads》(1965年9月24日)
- 《Aftermath》(1966年4月15日)
- 《Between the Buttons》(1967年1月20日)
- 《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1967年12月8日)
- 《Beggars Banquet》(1968年12月6日)
- 《Let It Bleed》(1969年11月28日)
- 《Sticky Fingers》(1971年4月23日)
- 《Exile on Main St.》(1972年5月12日)
- 《Goats Head Soup》(1973年8月31日)
- 《It's Only Rock 'n' Roll》(1974年10月18日)
- 《Black and Blue》(1976年4月23日)
- 《Some Girls》(1978年6月9日)
- 《Emotional Rescue》(1980年6月20日)
- 《Tattoo You》(1981年8月24日)
- 《Undercover》(1983年11月7日)
- 《Dirty Work》(1986年3月24日)
- 《Steel Wheels》(1989年8月29日)
- 《Voodoo Lounge》(1994年7月11日)
- 《Bridges to Babylon》(1997年9月29日)
- 《A Bigger Bang》(2005年9月5日)
- 《Blue & Lonesome》(2016年)
- 《Hackney Diamonds》(2023年10月20日)
- 美國
- 《The Rolling Stones》(1964年5月30日)
- 《12 X 5》(1964年10月17日)
- 《The Rolling Stones, Now!》(1965年2月13日)
- 《Out of Our Heads》(1965年7月30日)
- 《December's Children》(1965年12月4日)
- 《Aftermath》(1966年6月20日)
- 《Between the Buttons》(1967年2月11日)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Egan, Sean, The Rough Guide to the Rolling Stones, London: Penguin, 2006 [2012-05-02], ISBN 18435371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3)
- Paytress, Mark, Rolling Stones : off the record, London ; New York: Omnibus, 2003 [2012-05-02], ISBN 07119886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 Forget, Thomas, The Rolling Stones, New York, NY: Rosen Central, 2003 [2012-05-02], ISBN 08239364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 Sanchez, Tony, Up and down with the Rolling Stones, New York: Da Capo, 1996 [2012-05-02], ISBN 0306807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 Miller, Jim, 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rock & roll :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tists and their music,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0 [2012-05-02], ISBN 0679737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 Hector, James,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music of the Rolling Stones, London: Omnibus, 1995 [2012-05-02], ISBN 07119430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 Gered Mankowitz: The Rolling Stones – Out of Their Heads. Photographs 1965–67 and 1982, ISBN 978-3-89602-664-4
- Booth, Stanley, The True Adventures of the Rolling Stones, Chicago Review Press (2000), ISBN 978-1-55652-400-4 (also published as Dance with the Devil: The Rolling Stones and Their Times, Random House (1984), ISBN 978-0-394-53488-6)
- Stanley Booth, Keith: Standing in the Shadows, St. Martin's Press (1995), ISBN 978-0-312-11841-9
- Wyman, Bill, Rolling with the Stones, DK Publishing (2002), ISBN 978-0-7894-9998-1
- Carr, Roy, The Rolling Stones: An Illustrated Record, Harmony Books (1976), ISBN 978-0-517-52641-5
- Robert Greenfield, S.T.P.: A Journey Through America with the Rolling Stones (1974), Reissued Da Capo Press, 2002. ISBN 978-0-306-81199-9
- James Phelge, Nankering with the Stones 2000. ISBN 978-1-55652-373-1
- The Rolling Stones, According to the Rolling Stones, Chronicle Books (2003), ISBN 978-0-8118-4060-6
- Oldham, Andrew Loog, Stoned, St. Martin's Griffin (2000), ISBN 978-0-312-27094-0
- Chet Flippo, On the Road With the Rolling Stones, Doubleday/Dolphin (1985), ISBN 978-0-385-19374-0
- Marcus, Greil, "Myth and Misquotation", The Dustbin Of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674-21858-1
- "The Ecstasy and the Irony: The Evolution of a Rhythm & Blues Ba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an McPherson (2000)
- Lazar, Zachary, Sway, Little, Brown (2008), ISBN 978-0-316-11309-0
- Richards, Keith; Fox, James. Life. Weidenfeld & Nicolson. 2010. ISBN 9780297854395.
- Marc Spitz, Jagger: Rebel, Rock Star, Rambler, Rogue, Gotham Books (2011), ISBN 978-1-59240-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