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坑 (新竹縣)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沙坑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沙坑莊」,隸屬於竹北一堡。該莊東北與大平地莊為鄰,東南與八十份莊為鄰,西南邊為十份藔莊,西北邊為鹿藔坑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莊隸屬於新竹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莊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為「沙坑」大字,隸屬於新竹州竹東郡橫山莊[2]。
交通
省道台3線俗稱「內山公路」,是台北至屏東的內陸縱貫幹道,大致以縱向轉東北東—西南西走向蜿蜒經過沙坑地區中部偏東南地帶,向北可前往關西、龍潭、大溪、三峽等地,向南轉西可前往橫山市區(九讚頭)、下公館、北埔、峨眉等地。
鄉道竹26線(沙坑農路)是石碧潭至大平地的道路,大致以橫向轉西南—東北走向再轉橫向蜿蜒經過本地區西北部,向西轉西南可前往鹿寮坑、石碧潭(石壁潭)並止於縣道123號路口,向東可前往大平地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
鄉道竹30線是十六張至沙坑的道路,其南側端點位於沙坑國小旁省道台3線路口。由此向東經八十分轉北再轉西可前往石門、老社寮、十六張並止於東光國小前省道台3線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