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
段玉裁(1735年—1815年10月10日),字若膺,號茂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金壇人。清朝語言學家,訓詁家、經學家。
段玉裁 | |
---|---|
大清四川巫山縣知縣 | |
籍貫 | 江蘇金壇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若膺,號茂堂 |
出生 | 雍正十三年(1735年) |
逝世 | 嘉慶二十年(1815年) |
出身 | |
|
生平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西門外大壩頭村。曾祖段武,祖父段文。十三歲補諸生,曾至揚州安定書院就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十五歲中舉人,任國子監教習。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師事戴震,與錢大昕、邵晉涵、姚鼐、劉台拱、汪中等學者有往來。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段玉裁任貴州玉屏縣知縣。兩年後調四川省,任四川富順、南溪及巫山等知縣,任職期間清正廉明,並完成了古音學之作《六書音均表》,結合了顧炎武、江永的成果,分古韻為17部,提出「古無去聲」、「同聲必同部」等見解。代理富順縣知縣期間開始撰寫《說文解字注》,每至深夜,—燈熒然,寫成五百四十卷。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46歲時去職歸里,返金壇時僅有72箱書稿。嘉慶十二年,顧廣圻與段玉裁為了《禮記·王制》「西郊」還是「四郊」出現歧議,顧千里評其「今大說反將凡所舉出者,遇一經改一經,遇一注改一注,遇一正義掊擊一正義」,成為清代校勘學史上的重大公案。[1]段玉裁有腿病,家人迷信,主張遷墳,由於新墳地點未跟當地地主商量,遷墳時發生土地糾紛,叔父打死了對方,雙方打上官司,最後舉家遷到蘇州閶門外下津橋。
段玉裁根據《說文解字》的體例和宋朝以前的著作中所引用的《說文解字》的詞句,對《說文解字》進行了校正,至嘉慶十二年(1807年),花了30多年的時間寫下了《說文解字注》30卷,王念孫推崇說,自許慎之後「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曾提到,著此書前,乃先有長編《說文解字讀》之作:「始為長編,名《說文解字讀》,始為五百四十卷,既乃檃括成此《注》。」《說文解字讀》在《說文》研究之中一直未受到學者重視,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已經亡佚[2]。1981年日本人阿辻哲次首次發表〈北京圖書館藏段玉裁說文解字讀初探〉開其先聲,朱小健、張和生等人繼其後於1987年發表相關論述[3]。《說文解字讀》為札記性質著作,大多為經籍訓詁資料之整理,成書於乾隆51年至59年之間,代表著段玉裁十餘年之研究生涯。
嘉慶二十年(1815年),五月《說文解字注》全書刻成。九月八日在貧病交加之中去世,王念孫悲曰:「若膺死,天下無讀書人矣!」。
著述
著有《六書音均表》、《說文解字讀》、《說文解字注》三十卷、《毛詩故訓傳定本》、《經韻樓集》十二卷、《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及《汲古閣說文訂》等書。
紀念
常州段玉裁墓,在常州金壇花山鄉大壩頭村。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段玉裁紀念館,位於江蘇省金壇市城南風景區,占地一萬五千平方公尺,是一座仿清式的古建築,磚木結構,四合院佈局。於1985年10月25日開館。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