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韋傑夫·施蓬霍伊爾·卡爾尼克地震烈度表
梅德韋傑夫·施蓬霍伊爾·卡爾尼克地震烈度表(英語:Medvedev–Sponheuer–Karnik scale,縮寫MSK或MSK-64),是一種用於評估地震烈度的度量,以量化地震對某一特定地點所受到的影響。
該烈度表最初由蘇聯科學家謝爾蓋·梅德韋傑夫、東德科學家施蓬霍伊爾和捷克斯洛伐克科學家卡爾尼克於1964年提出。 它基於20世紀60年代初從麥加利地震烈度表和1953版的梅德韋傑夫烈度度量的應用所獲得的經驗,因此也稱為GEOFIAN烈度度量[1]。
發展歷史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進行了小幅修改後,MSK烈度表在歐洲和蘇聯得到廣泛應用。 在20世紀90年代初,歐洲地震委員會(ESC)採用了MSK的許多原則開發歐洲宏觀地震烈度表,該標準現已成為歐洲國家地震烈度評估的事實標準。直到現在,MSK-64烈度表仍被印度、以色列、俄羅斯以及獨聯體國家所使用。
烈度劃分
梅德韋傑夫·施蓬霍伊爾·卡爾尼克地震烈度表與美國使用的麥加利地震烈度(MM)量表有些相似。MSK有12個強度等級,用羅馬數字表示:
I.無感 | 沒有感覺,只有儀器能觀察到。 |
---|---|
II.幾乎無感 | 在靜止的情況下,少部分人有感覺。 |
III.輕微震顫 | 大部分室內的人感覺到震動,懸掛的物體輕微擺動。 |
IV.普遍有感 | 室外的人感覺到震動,少數人驚醒。有中等強度的震盪。家中飾物搖晃,但不對建築物造成破壞。 |
V.強烈搖晃 | 所有人都有感覺;睡者驚醒,牲畜不寧,擺鐘停擺,重心不穩的物件可能傾倒。 |
VI.輕微破壞 | 許多人慌張逃跑,走路搖晃;玻璃破碎,書籍或擺設從書架掉下,家具移動或傾倒,破壞輕微。 |
VII.中等破壞 | 大多數人害怕並試圖逃出室內。家具移位,可能傾倒。物體從架子上掉下來。水從容器中濺出。對舊建築造成嚴重破壞,磚石煙囪倒塌,會造成小規模滑坡。 |
VIII.嚴重破壞 | 煙囪、紀念碑、塔、牆垮塌,重型家具偏移。未周密考慮抵抗外力的建築物遭受某種損壞,部分嚴重損毀。水平方向抗力弱的建築物倒塌。破壞力強。 |
IX.毀壞 | 居民普遍恐慌。對構造良好的建築造成重大損害。地下管線破裂,地面破裂。會造成大規模山體滑坡。 |
X.嚴重毀壞 | 磚石建築被摧毀,基礎設施癱瘓。會造成大規模的山體滑坡。水體可能會被覆蓋,導致周圍地區泛濫,形成堰塞湖。 |
XI.災難性毀壞 | 只有少數建築物尚未倒塌。 |
XII.山河改觀 | 天崩地裂,所有建築物遭受毀滅性破壞。地貌有極大改動,河流變道,會造成海嘯。 |
參考資料
- ^ The European Macroseismic Scale EMS-98. Centre Européen de Géodynamique et de Séismologie (ECGS). [2013-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