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諡文節,吉州吉水縣人,官至寶謨閣學士。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1]。
生平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二十二日,生於吉州吉水縣[2]。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務,官至寶謨閣學士。主張抗擊金人,收復失地,以正直敢言,一生奉行「正心誠意」,嗜茶如命[3]。後因權臣韓侂冑專權辭官居家,隱居十五年不出,史彌忠任吉州知州時,特來拜訪楊萬里,見其居家老舊,嘆稱「蓋知謀國而不知營家」。
開禧二年(1206年)五月八日,憂憤而死。臨終前寫下「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遺言。
家庭
詩學
其詩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盡焚少時千餘首作品,而另闢蹊徑[5]。他在《荊溪集自序》自述:「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終自成一家,即嚴羽《滄浪詩話》所謂「誠齋體」。
誠齋體的特色是富於幽默詼諧、活潑自然,一反「江西詩派」的生硬槎椏。此對當時詩壇風氣之轉變,頗起作用。錢鍾書《宋詩選注》說「在當時,楊萬里卻是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創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襯得陸和范的風格都保守或者穩健。」因此嚴羽只舉出「楊誠齋體」,沒說起「陸放翁體」或「范石湖體」。但錢亦認為「楊萬里在理論上並沒有跳出黃庭堅所謂『無字無來處』的圈套……而他用的俗語都有出典,是白話中比較『古雅』的部分。」
作品
先生曾詠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6],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包括十種詩集及各體文章)。並有《楊文節公詩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誠齋詩話》一卷。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詞今存僅15首。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二十卷,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
傳記
《宋史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註釋
參考文獻
-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
- 淺見洋二:〈蘇軾及楊萬里詩中山水的擬人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