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1904年)

密山抗日游擊隊創始人

李成林中國朝鮮語:리성림,1904年—1936年),原名金東軾,幼名金東植,曾用名金大倫孫靖海朝鮮族,密山抗日游擊隊創始人之一,曾任抗日救國軍宣傳部長、中共密山縣委宣傳部長、中共勃利縣委書記等職,犧牲前被提名為中共松江省委(北滿省委)書記。

李成林
리성림
本名金東軾
性別
出生金東植
1904年
 大韓帝國咸鏡南道咸州郡東川面
逝世1936年(31—32歲)
 滿洲國三江省勃利縣
墓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台河市勃利縣大四站鎮福興村
別名金大倫、孫靖海
民族朝鮮族
語言朝鮮語漢語
母校黃埔軍校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早年生涯

1904年,李成林出生於朝鮮咸鏡南道咸州郡東川面的一個貧苦家庭,是家中獨子。1914年,他隨家人遷往蘇聯濱海邊疆區。全家人後於1917年搬至中國松江省寧安縣務農。1922年,他考入位於寧安縣城的寧安吉林省立第四中學。讀中學期間,他在1924年加入了「滿洲共產青年同盟」,參加革命宣傳運動,1925年中學畢業。[1]:108-109

1926年,李成林前往廣州黃埔軍校四期學習[2][3]。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他返回寧安縣,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運動,1930年春被逮捕,同年夏被營救出獄。同年7月,他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他在中共寧安縣工農義勇隊做宣傳工作。同年秋,他與中共寧安縣委宣傳部長姜哲山(朴鳳男)一起發動當地農民開展了減租減息鬥爭和秋收暴動[1]:109-110

救國軍宣傳部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成林開始擔任中韓反日會副會長,同年底當選中共寧安中心縣委委員[1]:109-110。此後,他經李延祿介紹被中共東滿特委派到王德林的救國軍做政治工作,任救國軍總部宣傳部長,化名「金大倫」[4]:185-186

1932年初,李成林隨救國軍轉移至穆稜。在他的主持下,救國軍宣傳部創辦了《在前線上》刊物,並通過辦夜校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同年夏,救國軍轉移到東寧縣後,他修建了一個簡易印刷廠並創辦了《救國日報》。1932年8月,王德林收到蔣介石「八月剿共密電」後,李成林等6人被救國軍副總指揮孔憲榮扣押,宣傳部也被解散。在李延祿的周旋下,李成林等6人後被釋放。[1]:111-112

密山游擊隊

1932年11月,李成林被派往新成立的中共密山縣委任宣傳部長(縣委書記朴鳳男)。他開始使用「李成林」這個化名。1933年,他與縣委其它人員一起組建了中共勃利特支,後又改組成為勃利區委。與此同時,他還與縣委其它人員一起創建了密山縣反日總會,併兼任哈達河反日會會長。[1]:112-113[4]:186

1934年3月,李成林與朴鳳男等人一起創建了「密山抗日游擊隊」。游擊隊員大部分是朝鮮族,為擴大在漢族群眾的影響,推選張寶山任隊長,金伯萬任副隊長。由於受到當時王明關門主義路線影響,游擊隊很快陷入困境。舊兵出身的張寶山帶10餘名隊員叛變。李成林受中共吉東特委委派對游擊隊進行了整頓,由黨員朱守一任隊長,金伯萬繼續任副隊長,並將游擊隊改名為「密山赤色游擊隊」。1934年,該游擊隊被改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第二團。[1]:114-115[2]

勃利縣委書記

1934年夏初,李成林被調任中共密山縣委勃利區委書記。期間,他先後在勃利區委建立了3個黨支部,將黨員人數從10餘人發展到40餘人。同年10月,勃利區委被改組為中共勃利縣委,李成林任縣委書記。他又先後在大四站、城區、小五站和古城鎮建立起三個區委。此外,他還與大四站反日會負責人孫靖宇結拜為兄弟,化名「孫靖海」。孫靖宇的父親孫海道是保長。1935年3月,他聯合孫海道的自衛團和山林隊成立了一支200餘人的聯合抗日自衛隊。[1]:115-116[4]:186-187[5]:282

李成林任勃利縣委書記期間,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四軍、五軍都在勃利縣及其周邊地區活動。他積極幫助抗聯各部隊解決困難,提供兵源、情報、物資,並奉命指導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改編成為東北抗聯第四軍。1936年3月,中共中央駐滿洲省委決定撤銷中共滿洲省委,成立松江省委(即1936年9月成立的中共北滿省委)等省委。李成林被提名為中共松江省委書記。同年6月,他與抗聯四軍二團副官劉喜一起從勃利縣大四站前往依蘭縣開會,途徑馬糞包溝(今勃利縣大四站鎮福興村)時遭土匪襲擊犧牲,時年32歲。[4]:116-118[5]:283[2]

紀念

  • 李成林犧牲地七台河市勃利縣大四站鎮福興村建有李成林墓[6],以及李成林烈士紀念碑。1992年,紀念碑被遷至西山烈士陵園。[7]
  • 2009年7月,李成林烈士犧牲地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於曉峰; 黃有福; 金昌錫. 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 第十卷 人物英华篇.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34-7560-3. 
  2. ^ 2.0 2.1 2.2 馬興達. 东北抗联中的黄埔师生 (PDF). 黃埔. 2022, (4). 
  3. ^ 在抗战中黄埔将领指挥的著名战役. 黃埔軍校同學會. 2016-05-04 [202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30). 
  4. ^ 4.0 4.1 4.2 4.3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 東北烈士紀念館 , 編. 东北抗日烈士传 第二辑.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1. 
  5. ^ 5.0 5.1 中國朝鮮族歷史足跡叢書編委會. 烽火. 延邊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88-1396-9. 
  6. ^ 大四站镇开展“清明时节祭英烈,红色基因永传承”清明祭扫活动. 勃利縣人民政府. 2024-04-07. 
  7. ^ 7.0 7.1 李成林烈士牺牲地. 博雅地名網. [2024-11-0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