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滅張士誠之戰

朱元璋滅張士誠之戰韓宋龍鳳二年(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至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軍在江浙地區消滅張士誠的戰爭。

張士誠從高郵遷都平江府(今江蘇省蘇州市),與朱元璋勢力對峙爭戰十二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派徐達攻克鎮江。七月,張士誠派水軍來攻鎮江,被擊退。朱元璋又派徐達、湯和胡大海常遇春率軍攻打張士誠控制的常州,1357年三月攻克常州。隨後,朱元璋1357年派耿炳文攻占長興趙繼祖吳良攻下江陰,成為向江浙方向進取的通道。七月,徐達部乘勝東進,攻占常熟無錫。同時,朱元璋派胡大海等率軍向安徽東南和浙江進軍,攻取徽州建德。1358年十二月,親率十萬大軍從寧國(今安徽宣城)南下,增援胡大海,派胡大海養子胡德濟誘敵,奪占婺州(今浙江金華),在南面包圍張士誠。1359年正月,朱元璋派兵攻打臨安(今浙江杭州市臨安區西南),二月攻打湖州,沒有攻克;胡大海攻克諸暨。三月,張士誠攻打江陰,被吳良、吳禎擊退。十二月,張士誠派兵集結分水縣想要奪回婺州,被朱元璋派何世明擊敗。這時,朱元璋控制了今浙江省西部、安徽省南部,鞏固了地盤。隨後,朱元璋暫時和張士誠和解,全力對付西部的陳友諒

1362年,胡大海在婺州被殺,耿再成處州被殺,叛將歸降張士誠。張士誠派軍攻打諸暨,諸暨守將謝再興堅守,擊敗張士誠軍,收復處州。1363年二月,張士誠派呂珍率兵攻取安豐,俘殺北方紅巾軍首領劉福通。朱元璋率徐達、常遇春等部前去救援。擊敗張士誠軍,解圍安豐。

1364年,朱元璋攻滅陳友諒政權後,轉兵向東攻打張士誠。十一月,張士誠攻打長興,被湯和、耿炳文擊退。1365年二月,張士誠攻打新城被李文忠、胡德濟擊敗。張士誠轄地南北狹長、中隔長江、兵力分散,朱元璋計劃先攻淮東,再取浙西,剪除兩翼,後攻平江。十月,朱元璋命左相徐達、平章常遇春率馬步舟師進攻淮東,克海安,圍泰州,擊敗張士誠援兵。閏十月,徐達大軍克泰州,北圍興化、高郵。張士誠向宜興安吉、江陰進攻,均遭失敗。1366年三月、四月,徐達部攻克高郵、興化、淮安等地。分兵攻占通州(今江蘇南通)、濠州(今安徽鳳陽)、徐州等地,盡占淮東。

八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兵二十萬圍攻湖州。張士誠派司徒李伯升潛入城內督戰,又派平章朱暹、呂珍率兵六萬增援。徐達圍城打援,在城東舊館將其包圍。急率精兵往援,被阻撤還:九月,張士誠再派遣兵增援,戰敗。朱元璋命江浙行省左丞李文忠率部攻打杭州,指揮華雲龍率部攻打嘉興。十月,徐達攻打舊館,張士誠六萬援軍投降。十一月,湖州守軍投降,杭州、紹興、嘉興等地相繼投降。

十一月二十五日,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兵圍攻平江(今江蘇蘇州),對平江形成北、西、南合圍之勢,徐達屯葑門、常遇春屯虎丘郭興屯婁門,華雲龍屯胥門,湯和屯閶門王弼盤門張溫屯西門,康茂才屯北門,耿炳文屯城東北,仇成屯城西門,何文輝屯城西北。朱元璋強調對百姓秋毫無犯。徐達部在鯰魚口(今江蘇吳江縣西北)、尹山橋(今江蘇吳縣南)擊敗張士誠外圍軍,並在官瀆(今蘇州婁門外官瀆橋)焚毀張軍千餘戰船。1367年正月,松江府嘉定州相繼投降,平江更加孤立。朱軍在城外構築長圍,搭起木塔、築敵樓三層觀察城中,每層配備弓弩火銃和襄陽炮,日夜攻擊。圍攻八個月,張士誠士兵抵擋不住,將士多降。張士誠先後兩次突圍不成。六月初七,張士信被炮炸死。九月,徐達攻入葑門,常遇春攻入閶門,張士誠部將唐傑、潘元紹等投降。張士誠率余兵巷戰失敗,自殺未成,被俘虜,通州(今江蘇南通)、無錫(今江蘇無錫)等地相繼投降,張士誠的大周政權滅亡[1]

注釋

  1. ^ 《中國戰史·宋遼夏金元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