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絞染
日本絞染(日語:絞り染め)專指日式的紮染技術,是一種在染布時利用綁繩、壓力等各種方法,令布的一部分不會染色,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花紋的染色技術[1]。
歷史
絞染在日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遡至公元8世紀。不過直到20世紀之前,這種技術未有在日本廣泛流行。儘管在日本以外,不少地方都各自發展出類似的技術,舉例說:大約建於公元前2世紀阿育王時代至公元後7世紀期間建造,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的阿旃陀石窟,的壁畫就有近似絞染的描繪;位於中亞阿斯塔那古墓群亦增出土過類似絞染的編織物,但用的是木棉製的布。
技術
概述
絞染是一種染布工藝,在染色之前,人們會通過綑紮、縫合、摺疊、編織、或者夾、壓等方式處理織物,使其在染色時由於綁紮處染料無法滲入,從而形成各種不同的樣式[2]。雖然每一種處理方都能夠在布的表面創造出漂亮而非凡的視覺設計,並產生一種近乎固定圖樣,但花式不同同樣與織物的質地息息相關。
所以,絞染不僅僅是一種依賴於如何通過不同的手法設計圖案的技藝,它同樣與不同材質織物的面料特性有着密切的聯繫[2]。而且,人們會在同一條織物上採用不同的絞染技術來獲得更為繁雜精美的花式。
鹿子絞
鹿子絞[3](日語:鹿の子絞り(かのこしぼり)作為一種通過繩、索等將織物綑紮染色來設計達到不同花式的染色技術[3]為。同時,它也是花式最為繁多複雜的染色方式[3]。因其上一個個密集的圈狀紋樣像小鹿背上的花紋而得名。[4]
傳統的鹿子絞要求用各種絲狀物來綑紮織物,所產生花式的不同不僅取決於綑紮的鬆緊程度,同樣取決於所絲狀物捆綁的位置。絲狀物綑紮成的每一個獨立的節都是由手藝人手工編扎而成,並在染色處理後,再由手藝人一個個解開。[3][5]織物上未被綑紮的區域形成一個圓,那麼染色展開後的花式將是一個空心圓。同樣,如果織物在捆綁染色前先進行摺疊,那麼染色展開後的效果也會因為摺疊方式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三浦絞
三浦絞分為環狀染色和捆綁染色。手藝人往往只通過掛鉤或針將織物的某一部分縫合起來。並用麻繩等繩狀物將縫合部分纏繞兩次。縫紉用的線僅僅是為了拉住織物,在尾端並不打結。[4]
由於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花紋有着水流紋路一般的美感,並且不要求手藝人將編扎用的繩索逐一打結,所以三浦染的處理方式更為輕鬆簡單。因此,三浦染被更為廣泛的運用開來。
蜘蛛絞
蜘蛛絞是一種通過將織物均分摺疊再進行綑紮的絞染技術,因為能產生類似蛛網樣式的花紋而得名。蜘蛛絞要求手藝人先將布料均分摺疊,並將摺疊中心扭成點狀並打結。之後再重複進行相同的處理,直至處理到布料中心,最後將所有的節點用橡皮筋或繩索鏈接。[4]
由於蜘蛛絞沒有固定的編織手法,花式的不同便取決於手藝人的心意與手感,並沒有高下好壞之分。[5]
摺染
摺染是一種可以保持形狀的染色方式。通常,手藝人把織物用兩塊木板摺疊起來,並在外部用有彈性的繩子結紮固定。
參考文獻
- ^ 1.0 1.1 Wada, Yoshiko Iwamoto; Rice, Mary Kellogg; Barton, Jane. Shibori: the inventive art of Japanese shaped resist dyeing. Tokyo, Japa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83 (英語).
- ^ 2.0 2.1 日本最著名的百年染色技术——shibori.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 ^ 3.0 3.1 3.2 3.3 京鹿子绞染. [2016-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 ^ 4.0 4.1 4.2 有种靛蓝叫shibori绞染.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 ^ 5.0 5.1 绞:shibori. [2016-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