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雜誌是由台灣台北文星書店」在1957年創辦的雜誌;在1960年代,曾對台灣青年思想產生重要影響。

1957年創刊到1965年被停的文星

1952年,蕭孟能、朱婉堅夫婦於台北開設「文星書店」。經營「文星書店」5年之後,由葉明勛擔任發行人,蕭孟能任社長,創辦了《文星》雜誌。《文星》雜誌的初期,編輯部有三位負責人,陳立峰約稿及業務,何凡看稿、改稿,林海音編輯文藝版及校對。《文星》雜誌創刊於1957年11月5日,每月1期,每6期為1卷。《文星》的代發刊詞「不按牌理出牌」由何凡所撰寫,其創刊詞提出的編輯方針為:「文學的、藝術的、生活的」,但到1959年《文星》第25期,雜誌編輯方針始改為「思想的、生活的、藝術的」。 [1]

中西文化論戰

1961年, 《文星》第48期(10月1日)刊出居浩然寫的《徐復觀的故事》,把批判對象指向了徐復觀;第49期(11月1日)又刊出李敖寫的《老年人和棒子》,批評中式的老年人;在第50期(12月1日),又刊出胡適在亞東區科學教育會議上發表的英文演講中譯稿《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這篇講稿燃起中西文化論戰的戰火,徐復觀首先開炮,他在《民主評論》第12卷24期(12月20日)發表《中國人的恥辱東方人的恥辱》嚴厲批評胡適;次年1月,《文星》第51期刊出李敖的《播種者胡適》力挺胡適;2月,第52期又刊出李敖的《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繼續反駁徐復觀們。至此, 李敖、胡秋原、徐復觀、居浩然等人於《文星》雜誌上,展開一場中西文化論戰[2]  [3]

文星人事變動

據潘光哲主編的《胡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 紀念胡適先生12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41頁)所記錄:1962年8月1日,《文星》刊載啟事,聲明「原發行人葉明勛與主編陳立峰自該月份同時離職」。從雜誌第58期開始,李敖成為主編, 蕭孟能擔任發行人[4]

李敖主編文星

1962年,李敖出任主編之後,文星編輯方向發生改變,更加注重「思想」性與批判性。據李敖在其回憶錄中所言:1965年5月27日到1965年6月8日舉辦的香港書展,參展單位22間、2萬7千4百多冊中,文星書店就獨占了2萬4535冊,將近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也因為文星書店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施壓,到了1966年的書展,文星書店負責人朱婉堅即被禁止出境;甚至到了1967年的書展,也禁止文星書店參加。

1965年8月31日,《文星》雜誌第90期登載張湫濤的《陳副總統和中共禍國文件的攝製》報導陳誠副總統早年「剿匪時代」所搜集的有關中共叛亂的文件,及應美國方面的要求,委託中央研究院把這些文件攝製成縮影膠片,以贈送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經過;遭到警備總司令部以「(54)訓喚五九八四號」查禁,理由是「為匪宣傳」;8天後,警備總司令部又以「(54)訓喚九三四五號」查禁《文星》雜誌第97期。

1965年11月1日,《文星》第97期刊出李敖的《新夷說─「孫逸仙和中國西化醫學」代序》用文學性的語言「三分中國人,七分洋鬼子」批評「國父」孫中山,這一期又遭到扣押。學者陶恒生,在他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文星雜誌》指出:這一篇《孫逸仙和中國西化醫學》是李敖應台灣省醫師公會之請所寫的,可是在出書之前,醫師公會要求文稿先送該會「專程中央黨部審核認可」 ,《文星》認為沒有道理,予以拒絕而徑行出書,結果觸怒了黨部,遭到扣押。

1965年12月,《文星》第98期刊出社論《我們對「國法黨限」的嚴正表示──以謝然之的作風為例》,指出黨官跨過政務官,越權指揮小老百姓之荒謬行為,從而質問中華民國早已進入憲政體制,為何主持黨務的人還停留在訓政時代,大開民主倒車;再指名抗議主管黨部宣傳的「中四組」主任謝然之公然構陷徵信新聞報派駐歐洲的記者,充分暴露黨部對「國法黨限」觀念的混亂,以及高層黨員行事的乖謬失當。歷數罪狀之餘,社論大聲疾呼:「對這樣的一個破壞國民黨黨譽,違反蔣總統指示,箝制人民言論自由,亂用誣陷手法陷害忠良愛國青年的人物,我們唾棄他!」這一期《文星》終於招來「殺身之禍」[5]

1965年12月25日,《文星》第99期尚待排印之時,台北市警局的警員直接到印刷工廠沒收了待印稿件。兩天後,高玉樹市長下達《文星》雜誌停刊1年的行政命令。1966年12月,《文星》停刊1年期滿,蕭孟能依法申請復刊,未獲批准。至此,《文星》成為了繼《自由中國》後,又一被封殺的雜誌。[1]

1986年復刊到1988年停刊的文星

1986年5月7日,《文星》雜誌獲得了出版登記,距離1965年被迫停刊,整整20年。9月1日,《文星》出了第99期復刊號,其復刊詞《「文星」復活了》由蕭孟能撰寫。復刊後的文星雜誌,於1988年6月20日,出了最後一期停刊號(第120期)。至此,台灣蕭孟能主辦的《文星》雜誌,走入了歷史。此次的停刊,蕭孟能在《「文星」停刊了》中作了一些交待:「財務的沉重負擔,個人年紀和健康,都是促成停刊的一些因素」[6]

參考文獻

  1. ^ 1.0 1.1 “不按牌理出牌”的文星杂志. [2019-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 
  2. ^ 谈谈台湾早年的中西文化论战. [2019-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3. ^ 标新立异的《文星》杂志. [201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4. ^ 《文星》杂志创刊. [2019-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5. ^ 追溯《文星》殒落的轨迹. [201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6. ^ 《文星》(代发刊词):不按牌理出牌. [2019-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 李敖,《李敖回憶錄》,商周出版,2001年11月二版14刷。
  • 《文星》,第99、120期。
  • 潘光哲主編,《胡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 紀念胡適先生12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3年9月版。
  • 賴柏翰,〈臺灣戰後文化場域中的《文星》〉,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