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保衛戰
承德保衛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中1946年1月至8月國軍與中共軍隊圍繞熱河省會承德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役。因戰役的主要戰場是在凌源、平泉和青龍縣之間進行的,也稱做「凌平青戰役」。熱河保衛戰,先後共殲國軍3.1萬餘人,遲滯了其向東北的增援。
承德保衛戰 (1946年) | |||||||
---|---|---|---|---|---|---|---|
戰役中的東北民主聯軍重機槍陣地 | |||||||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戰略:蔣介石 前線:白崇禧 杜聿明 孫立人 廖耀湘 |
戰略:毛澤東 前線:林彪 高崗 黃克誠 |
戰前部署
1945年9月19日,劉少奇為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目前任務和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的指示》中明確指出:「全國戰略方針是向東北發展,向南防禦」。「目前全黨全軍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完全控制熱、察兩省,發展東北並爭取控制東北,以便依靠東北和熱察兩省,加強全國各解放區及國民黨地區的人民鬥爭,爭取和平民主及國共談判的有利地位」。[1]1945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程子華為書記、蕭克為司令員的冀熱遼中央分局和冀熱遼軍區,意在固守承德乃至整個熱河省。[2]共軍參戰部隊:
- 楊蘇縱隊
- 冀東部隊
- 熱河部隊
- 部分地方部隊和游擊隊。
1945年11月26日,在十三軍、五十二軍攻陷錦州以後,蔣介石令杜聿明停止向東北前進,回師熱河,與北平、唐山向熱河進攻的軍隊配合,搶占凌源、平泉及古北口,從西、南、東三路奪取承德。[3]1946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令冀熱遼分局:「國民黨企圖在停戰前占領熱河。因此,熱河的命運可能在近日決定。如我能給敵軍以打擊,遲滯敵軍前進,保衛承德及其他要點在我手中,則我在熱河仍可占有優勢地位。」「最近數星期是熱河命運決定的關鍵。而我能否控制熱河對全國的地位均有極大關係,這裡決定我黨在今後整個階段中的地位問題,望你們速集中冀東楊(成武)蘇(振華)等主力,不惜一切犧牲堅決打擊進攻熱河之頑軍,保衛承德。」[4]
1946年1月5日國共兩黨達成「停止國內衝突」的協定,1月10日雙方正式公布這個協定,規定停戰從1月13日24時生效。即一月停戰令。蔣介石下令:「各部在停戰令生效前,應速搶占戰略要點,在熱河方面最好於停戰命令前占領承德,同時必須搶占古北口、建平、凌源為要」。
經過
第一次承德保衛戰
平泉市道虎溝為主戰場的戰鬥,含影碑山子和平泉縣城爭奪戰。 1946年1月9日,為了在全國「停戰令」前搶占承德,國軍十餘萬人及李守信偽軍改編的「熱河人民自衛軍」從東西南三路進攻承德:
- 西線古北口保衛戰:第十一戰區孫連仲指揮第九十二軍2個師和第十六軍1個師和治安軍第7軍的1個師,由侯鏡如統一指揮,從密雲出發,沿平古路東進。1月9日至14日,第十六軍第22師攻擊古北口外圍陣地。守衛古北口的冀東軍區第11旅第16、第53團頑強抗擊。趙爾陸熱河縱隊第1、第2旅由永寧地區出發,經5天5夜急行軍,於1月9日夜12點趕到古北口。趙爾陸縱隊1旅的1、2、3團是紅軍的老底子,戰鬥力強,很能打仗,旅長李湘。2旅的4、5兩團戰鬥力較差,第4團打過幾次小仗,第5團全是新兵,沒有參加過戰鬥。冀熱遼軍區參謀長李聚奎從承德趕到前線,負責指揮古北口保衛戰。1946年1月10日上午8時許,敵人沿鐵路線向古北口進攻,連續衝鋒,均被擊退,至下午1時左右,敵人停止進攻。從石匣方向搬運架橋材料,企圖架橋過潮河,向共軍左翼迂迴攻擊。李聚奎令4團隱蔽,勿暴露目標,嚴密監視敵人,待敵尖兵部隊過河後尚未站穩腳跟時,即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全力出擊,將敵先頭部隊消滅之。其餘縮回石匣去了。古北口西南約15公里的香水峪北面是一座高山(桃山,1099米)。10日黃昏,發現敵軍從密雲向香水峪方向開進。根據以上情況判斷,敵人明天可能向香水峪北面的大山進攻,企圖搶占軍事制高點。李聚奎令1旅連夜從所在陣地向右移到香水峪附近敵人右側,準備在適當時機側擊敵人。冀東14分區司令員曾雍雅指揮(16團、55團)4個連隊擔任從香水峪正面阻擊敵人任務。令2旅第4團移到古北口以南正面原1營陣地上,監視正面敵人。令2旅第5團進到石匣河對岸,虛張聲勢,進行佯攻,迷惑敵人。敵人從11日上午9時許,開始向香水峪攻擊。於11時左右占領了香水峪及大山腳下沿線我之陣地。曾雍雅指揮的4個連撤到大山的半腰中間,繼續抵抗進攻之敵。這時,敵人已發現我1旅在他進攻的側面,同時,郭天民縱隊已由四海向密雲急進。敵人受我腹背夾擊的威脅,即於下午4時向石匣撤退。我軍乘勝追擊,消滅了一部分敵軍。經兩天激戰,敵人死傷約2000人,我繳獲各種槍支120餘支。趙爾陸縱隊發揚了艱苦奮鬥、不顧疲勞、連續作戰的頑強精神,戰勝了兩倍於我的敵人的進攻,勝利地完成了保衛軍事要地——古北口的任務。1月13日9時,國軍第九十二軍、十六軍用四個師的兵力,在五架飛機的掩護下,向大、小新開嶺、下河、兵馬營推進,被冀晉冀察兩個縱隊阻擊在小新開嶺香水峪。到14日中午,古北口保衛戰共殲滅國民黨軍1500多人,冀熱遼部隊近千人傷亡。1月26日,古北口軍民萬餘人召開追悼大會。冀晉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趙爾陸,熱河省農會主席曹國章主祭。
- 南線喜峰口方向,第九十四軍第5師和第43師兩個團及偽軍一部,從唐山分兩路於1月11日晨,向豐潤、遵化、羅文峪、豆各莊方向進攻,詹才芳冀東縱隊第13旅兩個團和遵化、豐潤、灤西縣支隊頑強的阻擊,阻敵於豐潤縣城、柴草塢、羅文口以南一線,經四晝夜殲敵700餘人。1月13日午夜,國共兩黨達成的停戰協議生效後,國軍繼續攻占玉田縣城和榛子鎮等地。1月15日,冀東縱隊等部實施反擊,收復了失地。1月18日,南路國民黨軍主力撤回唐山。
- 東線朝陽、平泉方向是承德保衛戰的主攻方面。林彪部1945年12月20日撤至西滿。熱遼黃永勝縱隊未完全參戰,冀中黃壽發縱隊裝備差。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和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軍第195師於12月28日陷義縣,30日陷阜新,第五十二軍第25師同日陷盤山、營口,解除了進攻熱河的後顧之憂,然後聚集重兵,於1946年1月4日突然向熱東進攻,使東線戰場呈現出極為險惡的局面。冀熱遼軍區命令楊(德志)蘇(振華)縱隊和冀東軍區第十二旅、第十四旅和第十三旅的十四團,日夜兼程向平泉前進。1月9日,熱河省主席兼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李運昌率領原冀熱遼軍區司令部,從阜新經朝陽、凌源回到平泉,與剛到的冀熱遼軍區司令員蕭克會合,立即研究了熱東的戰局態勢和如何阻敵、保衛承德的問題,決定在平泉東部的凌源域內打一仗,儘可能將敵人阻擊在平泉以東地區。1946年1月10日中午,蔣介石電令杜聿明「停戰令即將下達,要督令所部,星夜攻擊前進,務於停戰令生效前占領凌源、平泉、承德等重要城市」。1月12日夜,國民黨軍隊進犯平泉以東三十家子。13日,又占平泉東40里之楊樹嶺。杜聿明部署分三路向平泉進犯:
- 第十三軍第4師,沿錦承鐵路向平泉進犯,在平泉東5公里處遭王兆湘旅頑強阻擊,經10多小時激戰,連續打退敵人6次衝鋒,斃傷俘敵300餘人,完成了阻擊任務,受到指揮部表揚。
- 第五十二軍第2師,從凌源的三十家子,離開錦承鐵路和公路,轉入西南方向,經劉杖子、大河北等山間小路,從平泉南側迂迴奔襲小寺溝,妄圖從西面包圍平泉縣城。肖克指揮冀東軍區第十二旅前衛十七團及後續部隊,在道虎溝川與敵展開激戰,終將敵擊潰。冀東第十四旅也在小寺溝東面和北面阻擊了另一路敵軍的前進。是役殲敵1100餘人,俘敵30多人,阻敵不能向平泉前進。
- 第五十二軍第195師,尾隨二師、四師之後跟進。當王兆湘旅在影碑山、冀東第十二、第十三旅在道虎溝川與敵激戰之際,從影碑山與道虎溝川之間僅5公里的空隙,走山路,敵於13日下午4時侵占平泉車站及南山各制高點。但懼怕城中有埋伏,不敢進街。當時,平泉實為一座空城,當195師查明情況,向平泉街前進時,恰好楊蘇縱隊主力趕來,雙方在平泉街展開激戰。至13日24時停戰令生效後,楊蘇縱隊主動撤出平泉街,平泉失守。
- 第十三軍第54師沿葉赤線經建平、黑水向平泉迂迴攻擊前進
冀熱遼軍區部署楊蘇縱隊一、二、三旅,山東七師王兆湘旅,冀東軍區十二旅、十四旅、十三旅十四團,向凌源、平泉集結。
- 1月11日,王兆湘旅從灤平先期到達平泉,駐紮在車輪窯川待命;
- 楊蘇縱隊三旅從遵化到達平泉四合園、二道河子一線。縱隊司令員楊得志、政委蘇振華、參謀長盧紹武趕到平泉會見了蕭克、李運昌,共同研究作戰方案和部署,分派作戰任務。決定三旅到平泉北25公里的黃土梁子,以防敵十三軍54師從北部迂迴進攻平泉。
12日上午,蕭克、李運昌召集平泉縣長賀文濤等,研究布置支前工作。蕭克司令員指示:「東面有敵人四個美機械化師,經建昌、朝陽、凌源要進攻平泉、搶占承德,中央指示我們要堅決堵住敵人。我們調集了幾個旅,決定在平泉東至凌源一帶打一仗,要求縣委、縣政府做好廣大群眾支前工作,準備五六個旅的糧食供應及擔架運輸等項,以保證絕不讓敵人占領平泉」。會後,蕭克、李運昌很快接到前方情報,國軍已占領凌源西南重鎮三十家子,距平泉縣城僅35公里,且有鐵路、公路相通,如急行軍七、八個小時就可到達,情況非常緊急。由於情況變化,在平泉東的凌源境內打一仗已不可能,只能在平泉附近開闢戰場了。
1月12日下午,冀東軍區代司令員詹才芳帶十二旅、十四旅、十三旅十四團,到黨壩至龍鬚門一線。冀熱遼軍區司令部命令十二旅星夜趕到道虎溝川大營子一帶;十四旅到小寺溝五十家子一線;十三旅十四團到大吉口、黨壩集結待命。楊蘇縱隊一旅和二旅先頭部隊已到達七溝,主力在承德縣三溝、六溝一線,正沿承(德)平(泉)公路前進。冀熱遼軍區司令部決定平泉西北部戰場由楊蘇負責指揮,王兆相旅配屬楊蘇縱隊。
1月12日當晚冀熱遼分局書記、軍區政委程子華也趕到前線,與楊蘇在代銅溝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制定作戰部署。命王兆相旅連夜沿錦承鐵路向平泉東北方向迎敵,在瀑河子至楊樹嶺一線阻敵前進;一旅跟進到鳳凰嶺至七溝一線集結;二旅在平泉西二道河子、四合園一線集結;並命令三旅從黃土梁子返回平泉北部,與王兆相旅配合作戰。
1月13日凌晨2時,敵4師、195師由三十家子越過劉杖子,進入平泉東20公里的楊樹嶺地域。已經駐紮在凌源的第十三軍軍長石覺,命令部隊不准停留,連夜迅速分兩路向平泉攻擊前進。一路是十三軍四師和第五十二軍一九五師,沿錦承鐵路西進;一路是五十二軍二師五團從楊樹嶺的獅子溝折向西,沿道虎溝川向小寺溝前進,四團向楊樹嶺南10公里的營子方向迂迴攻擊小寺溝。企圖兩路同時搶占平泉和小寺溝,然後沿錦承鐵路和承平公路搶占承德。到停戰令生效,國共軍隊各占領平泉縣城的一半。14日晨,共軍撤出平泉縣城。1月14日,冀東十二旅、十四旅和楊蘇縱隊在道虎溝川、影碑山子、喇嘛山、大東山一帶同五十二軍二師、一九五師、十三軍四師展開了激戰。
第二次承德保衛戰
1月19日,軍調部第2執行小組到達赤峰。當天,國軍第十三軍第54師西犯,進占了天義、平莊、乃林等地,企圖搶占赤峰。第十三軍第54師第126團(團長易惠),共有1700多人,全部美械裝備,配屬師炮兵營兩個炮連,號稱「鐵團」,攻占葉赤線北端距赤峰七十華里的古山車站(今赤峰市元寶山區古山鎮)。
2月1日,軍調部第11執行小組到達承德。2月上旬國軍第十三軍第54師從天義進占平泉縣城以北50km的黃土梁子;冀東的國軍第九十四軍第5師調綏中,折向熱河,進占建昌、刀爾登,2月11日進占平泉縣城以南的桲欏樹川。
2月21日,國軍以4個師,分兵四路以平泉為中心,向熱河解放區發動進攻。共軍進行了第二次承德保衛戰。
- 黃土梁子方向:楊(得志)蘇(振華)縱隊迅速擊退了從平泉縣城以北黃土梁子和沿承(德)平(泉)公路向承德進攻之敵
- 二道河子方向
- 小寺溝方向
- 桲欏樹川方向:為主戰場。2月25日,國軍第九十四軍第5師又進占平泉以南桲欏樹川地區,並向承德進攻。詹才芳統一指揮冀東、冀晉、熱遼三個縱隊的主力,突然將其四面包圍,在平泉縣城以南餑羅樹地區給敵以嚴重打擊。激戰至29日,殲其1300餘人。
共斃傷敵3000餘人,終止了國軍向熱河的進攻,熱河戰場暫處雙方對峙狀態。
3月9日,中央社宣布所謂共軍圍攻平泉事件。軍調部承德小組中共代表在談判過程中,違背冀熱遼中央分局規定的「《黨壩協定》執行前不與對方談判任何新協定」的方針,不經請示於3月20日簽訂了《葉柏壽協定》,允許被趕跑的國民黨派去的建平縣長徐文亮和保安隊回建平推行憲政,所有八路軍和地方部隊均不得妨害。3月22日又簽訂了《凌南協定》,承認熱東土匪於大川部為國軍,駐守建昌,並保證凌綏公路的運輸安全。這兩個協定被冀熱遼中央分局認為是片面的、錯誤的,4月3日經分局討論,決定撤換軍調部承德小組中方代表,由段蘇權出任,由冀熱遼軍區司令員肖克召見軍調部承德執行小組嚴正聲明不承認這2個協定,並向北平軍調部提出備忘錄抗議。軍調部派出第26執行小組,在朝陽談判《葉柏壽協定》和《凌南協定》,共方堅持這2個協定是承德小組共方代表超越職權簽訂的,不能算數,必須重新談判。由於東北戰局在四平膠着,國軍不願分兵投入熱河,國方最終同意中止這2個協定執行。
赤(峰)葉(柏壽)戰役與五月戰役
詹才芳的冀東部隊的破路行動,引起毛澤東的注意,毛於1946年4月12日致電中共東北局及林彪:在東北作戰,「以集中力量殲滅敵人為主,不以固守城市為主,並須統籌全局,作長期打算」,並介紹了詹才芳部的作戰經驗:「詹才芳在綏中破路已見大效,望你們重視破路,看作戰勝敵人的重要方法。」
1946年4月底出現了「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局面。1946年5月,為策應四平保衛戰,牽制熱河敵軍東調,晉察冀第二野戰軍發動赤(峰)葉(柏壽)戰役。經一周作戰,晉察冀第二野戰軍控制了赤峰至葉柏壽間葉赤鐵路130公里,使熱河東部鐵路、公路交通完全癱瘓。期間,「詹才芳部在遼西也先後占領小松嶺、沙河、石河橋及高嶺等車站和據點,炸毀北寧路山海關至錦州段大部橋梁,遲滯了國民黨軍及其軍火物資的調運。」
進入5月份後,東北大戰已經全面展開。國民黨抽調原在熱河的部分兵力投入東北戰場。為配合東北作戰,中共中央電示冀熱遼軍區:「務望肖(克)程(子華)指揮熱河各部積極動作,儘量殲滅該軍有生力量及徹底破毀鐵路。」同時,中央軍委也發出了「配合東北作戰,乘勝出擊,收復失地」的命令。1946年5月3日,毛澤東致電正組織本溪保衛戰的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蕭華,要求蕭部「鼓勵士氣,爭取勝利。」「在進行防禦時,應學習四平範例,以少對多,死守不退。只要你們能在本溪地區堅守十天至半月時間,敵之銳氣必受挫折,我之勝利就有希望。」「我詹才芳率兩個旅在榆錦線大破路協助你們。」5月3日,毛澤東還致電冀熱遼軍區政委程子華、軍區司令員蕭克並轉詹才芳:「詹三十日電悉。破路又有成績,甚為欣慰。東北正在大戰,五六兩月將是重要關鍵,務望鼓勵士氣,繼續不斷破毀錦榆段。為着將破路範圍擴展至興城、錦縣起見,請考慮從兩個旅中抽出一部向北發展,多帶地方工作人員,將興城、錦縣鐵路線以西,朝陽、凌源鐵路線以東地區廣大群眾發動起來,並組織游擊隊,建立鞏固根據地。該地區目前情形如何,望詹電告。」5月3日,毛澤東又致電正在組織熱河戰役的聶榮臻等,就戰役組織提出六點意見,其中有:「(四)詹才芳部集中於破毀錦榆路。」
冀熱遼軍區發動五月戰役。詹才芳立即帶領縱隊出擊榆錦線,並組織游擊隊,着手建立鞏固根據地。5月6日,毛澤東就熱河戰役組織致電中共冀熱遼中央分局,提出三點意見,其中重申出擊興城等地: 「(三) 詹才芳縱隊應擴展其破路範圍至興城、錦州線,並應注意該地區群眾工作及組織地方游擊隊。」
1946年5月初,熱遼縱隊在文年生、朱滌新等人領導下在寧城整編,以三十旅為基礎,整編為熱遼軍區獨立旅,並以三十旅各團編成六十六團;二十旅主力編成六十五團(團長鄒昌茂、團政委謝家祥、副團長董占林、團參謀長王向春、團政治處主任蘭亦農、團政治處副主任張壽元);二十七旅七十團及縱直一部編為七十團。早在1946年1月第十三軍大舉向熱河革命根據地進犯,竭力在1月13日停戰令生效前搶占戰略要地,先後攻占了朝陽、凌源、平泉、建平等地,1月10日第十三軍第五十四師第162團侵占古山、莫力河及中共建平縣委所在地平莊。第162團號稱十三軍主力團,是全副美械裝備的「鐵團」,配屬54師炮兵營1個山炮連,1個迫擊炮連,總兵力1700餘人。1946年5月13日凌晨1時,熱遼縱隊(黃永勝司令員、朱滌新政委,文年生副司令員)第30旅(旅長張德發、政委謝鏜忠)奉命發起古山戰役。古山位於平莊鎮北端的葉赤鐵路東側。古山戰役打響不久30旅就控制了莫里河以北雞冠山一線陣地,並奪取了古山站沿西山的制高點黑山窪。70團迅速突破了古山站。但是由於兵力不足,準備不充分,各部配合又不到位,70團拂曉前又主動撤出了戰鬥,4小時戰鬥殲敵200餘人。5月14日雙方處於對峙狀態。5月15日,獨立旅又組織攻擊,古山站再次被突破,但因二梯隊兵力不足,於當日拂曉又撤出戰鬥。5月17日上午,熱遼縱隊首長黃永勝,朱滌新、文年生3人親臨古山前線,同第30旅獨立旅旅長張德發、政委謝鏜忠一起召集團營領導研究作戰方案,調整戰術。30旅首先集中兵力掃清古山外圍,切斷對外聯繫,至18日下午古山守軍試圖派2個連從西面接應駐平莊一個營撤回古山。趁敵調動混亂動盪有利時機,30旅立刻發起總攻。至夜,終於在古山站西北打開一缺口,遂集中炮火,逐一摧毀敵重要據點,並迅速收縮包圍圈。19日拂曉,古山守軍全線崩潰,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第54師第162團團長易惠率500殘部突圍,在二龍山被殲,團長易惠率100餘人逃出。古山戰鬥激戰7天7夜,共斃、傷、俘敵1100多人。熱遼30旅付出了傷400多人、亡100多人,總計600人的代價(一說1080人),其中副旅長幸世修重傷,65團3營營長王雲(四川老紅軍)犧牲。 古山戰鬥後,乘勝攻克平莊,殲900多人,破毀錦承線和葉赤鐵路400里。
就在詹才芳縱隊迅速展開之時,毛澤東於5月13日又讓蕭克、程子華轉電詹才芳,第三次要求出擊興城等地:「確息,駐錦西之八十九師正向朝陽、凌源開進,錦西空虛。望速派得力部隊(例如一個旅)向錦西前進,相機占領,並向錦州、興城之線破毀鐵道,發動民眾,策應各方作戰。」1946年5月15日,毛澤東致電林彪、彭真,明確言及:「熱河方面及詹才芳縱隊正在積極動作,可能將九十三軍大部吸引於錦州地區(該軍一個師守備綏中,其餘兩師大約月底可到錦州)。」5月15日,毛澤東致電蕭克、程子華:「(一)東北戰局異常緊急,務望蕭程指揮熱河各部積極動作,儘量殲滅頑軍有生力量及徹底破毀鐵路。(二)至作戰第二階段時,……東出阜新、義縣地區舉行襲擊,吸引九十三軍(雲南軍,其主力目前正在葫蘆島登陸)。(三)詹縱隊主力速向錦西、錦州地區推進,廣泛破擊北寧路吸引九十三軍。是為至要。」
冀熱遼軍區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動的五月戰役,正規軍、地方部隊、游擊隊和10多萬群眾密切配合,以8個旅分三路向凌源、葉柏壽,平泉、八里罕甸子,山海關、錦州間實施反擊。
五月戰役共斃傷俘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第54師第162團和1個炮兵營共2000餘人,搗毀車站19座、鐵路400餘里,炸毀橋梁44座,破毀公路630餘里,達到了牽制敵軍,配合東北作戰的戰略目的。
第三次承德保衛戰
為適應日趨嚴重的戰爭態勢,方便工作,1946年6月中共冀熱遼中央分局將熱河省一分為二,在赤峰成立熱遼區黨委、行署、軍區,轄熱中分區、熱東分區和熱遼分區3個地區,省級建制,胡錫奎為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楊雨民為行署主任,黃永勝為軍區司令員;任命黃火青為熱河省書記兼軍區政委。
第三次承德保衛戰含堅守鳳凰嶺、破交戰、再戰鳳凰嶺、多路阻擊戰[5]。
1946年8月冀熱遼八路軍主力集中在西線大同、集寧地區作戰。8月21日起國軍3個軍8個師和李守信熱河省人民自衛軍、數支保安大隊大舉進攻熱河。
- 第十三軍(石覺):54師從黃土梁子、89師從天義分頭向寧城進犯並占領寧城(今小城子鎮)。
- 第七十一軍(陳明仁)第91師
- 第九十三軍(盧浚泉):暫22師岀義縣、北票,在朝陽集結,兵鋒直指赤峰。暫18師經錦西、興城在葉柏壽集結部隊。
8月27日,第十三軍主力迂迴至承德以南,攻占上板城、六溝;第五十三軍進占雙山。
僅以冀熱遼軍區獨立旅和地方武裝在承德地區實施機動防禦。為此,中共冀熱遼中央分局發出了《關於保衛承德、赤峰緊急動員的指示》,號召全體軍民要「誓死保衛承德、赤峰,誓死保衛熱河,誓死保衛冀熱遼」。
中共中央、冀熱遼中央分局鑑於當時嚴峻的形勢,做岀了放棄承德,轉移赤峰的英明決定。中央分局和熱河省委於8月26日主動撤離了承德,並於9月13日進駐赤峰,10月9日又轉移至林東。
1946年8月28日國軍占領承德。
赤峰保衛戰
- 右縱隊93軍暫22師由朝陽縣北進,占建平後,派一個團向西南掃蕩,直指赤峰。9月4日至華石里溝(今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張家營子鎮華石里溝村)附近,遭共軍7000餘人埋伏。戰至徹夜,殲敵500人。9月5日晨,第93軍暫18師主力援兵趕到,對共軍形成反包圍,該團解圍。由於配合不到位,未能阻止暫18師占寧城、乃林、天義。
- 左縱隊第九十三軍暫18師:1946年9月10日副師長李長雄率領兩個團攻占乃林鎮。冀熱遼軍區第1旅、17旅、18旅奉命消滅暫18師。9月10日夜,獨1旅47團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從乃林東北方向突入乃林,占領大半個村莊,殲敵數十人,俘敵一個排,後因通信聯絡不暢,無法判明態勢,指揮部下令天明撤岀戰鬥。9月11日,第47團、48團、49團圍殲守敵,一度進入縱深,戰鬥激烈。暫18師向天義撤退。是役共殲500人,俘50人。9月13日暫18師第3團攻占寧城(今小城子鎮),以保證主力左側翼安全。第3團約有1500人,半美式裝備,包括3個步兵營和1個重機槍連、1個炮兵連、偵察隊。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程子華、熱河省委書記胡錫奎和軍區司令員段蘇權決定,冀熱遼13旅37團、39團和17旅49團主攻寧城,由段蘇權指揮;第16旅2團、17旅1團和熱中騎兵團負責打援,由程子華指揮;急調熱東分區2個團進至建平以西奎德素牽制威脅敵後。9月23日20時攻城戰鬥正式打響。39團負責攻克控制東西大街和南北小街的中間大炮樓,實施中央突破;37團負責攻克北關東北角大炮樓,由左路突破;49團負責攻克北關西北角大炮樓,由右路突破;寧城縣大隊在南關實施佯攻。第37、39團從不同方向對敵發起強攻,但因敵工事堅固,第一天戰鬥進展不大。9月24日晚調整戰術,向寧城發起猛攻,很快掃清外圍,壓縮守軍於團部工事附近。戰至25日上午,第39團1營、2營冒着密集炮火,向敵團部發起猛攻。至下午寧城戰鬥結束。殲敵一個團1600多人,繳獲迫擊炮22門,輕重機槍58挺,步槍230支,電台3部,打落敵機一架。團長易惠帶百餘人出南門逃走。暫18師師長許文浚自請免職處罰。
1946年10月上旬,第93軍暫編18師、22師,71軍91師在土匪張桐軒配合下,分三路進攻赤峰。10月5日占領建平、9日攻陷寧城(小城子)。西路進至新店、隆家店;東路由小河沿占據當鋪地、八台營子、三道河;南路由乃林進駐平莊、五家向北推進,直逼赤峰。
1946年10月9日,冀熱遼中央分局、熱河黨政軍機關從赤峰安全轉移到林西。太平地2個團國軍中的1個營於10日18時占領赤峰火車站。10月11日,國民黨93軍軍部及所屬部隊暫22師、暫18師占領赤峰,熱河地區大部分城市落入國軍手中,只有烏丹以北、老哈河以東地區在共產黨手中。熱東、熱遼、熱中被分隔,聯繫困難。
1946年10月12日,獨立13旅39團奉命配合熱東軍分區2個團攻打建昌縣城。建昌守軍為一個新編旅、第十三軍一個連和縣保安大隊共兩千餘人。14日黃昏熱東軍分區部隊發起三次強攻未克,傷亡較大。第39團奉命接替攻城,第一營在東,第二營在南,兩路突擊,第39團殲敵1100餘人,俘旅長兼城防司令羅星光以下500餘人,解救被捕的200多名地方幹部。
林西保衛戰
1946年10月,冀熱遼中央分局決定立即設立烏丹警備區(後改設22專區),管轄赤峰、赤西、圍北、翁牛特左旗和敖漢聯合旗等5個旗縣,人口50萬人,其中解放區人口36萬,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地委書記邱會作、專員劉錫三、司令員吳烈。轄3個騎兵團、一個步兵團(警備4團),軍分區機關和部隊兵力達4000人。卓索圖盟2個支隊和6個縣大隊等地方武裝達到3000人。以四道溝梁(位於翁牛特旗廣德公鄉境內)為屏障。
1946年11月第九十三軍暫18師進至橋頭,被熱河第十六旅頑強阻擊,未能向前。
1946年12月。駐赤峰的暫22師一部500人,沿公路北犯烏丹。行至四道溝梁遭警備4團和赤峰、赤西兩個縣支隊的反擊。氣溫驟降到零下三十度。暫22師系滇軍,凍傷凍死數百人,回撤赤峰。
1947年春末,暫22師糾集地主武裝和駐紮在興隆莊的一個營兵力共1000人,再次北犯四道溝梁,正面阻擊的警備4團同側面包抄的騎兵團配合苦戰一天,殲200人,迫敵回撤,警備4團亦傷亡80多人。
1947年4月1日,冀熱遼劃歸東北,改稱冀察熱遼分局、行署、軍區。1947年5月初,冀察熱遼軍區參加東北夏季攻勢,同時發動了熱東戰役掩護了凌源起義、熱西戰役攻克了圍場。
結局與影響
參考來源
- ^ 《文史精華》月刊2013年第二期《彭真、林彪在東北局》。
- ^ 《雪白血紅》張正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8月,ISBN 978-7-5065-1048-6。第8章「獨霸東北」。
- ^ 《東北解放戰爭大事記》丁曉春、戈福祿、王世英 編,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7月,ISBN 7-80023-007-4,第15頁。
- ^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司令部 編,1949年10月,196頁。
- ^ 梁肅戎. 第三章 目睹東北的悲劇. 大是大非—梁肅戎回憶錄. 天下文化. 1995年11月30日. ISBN 957621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