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霸魯尼
《惡霸魯尼》(美版名:Bully,歐版名:Canim Canus Edit,中國大陸又譯作「學園壞小子」)是一款由Rockstar Vancouver開發,Rockstar Games發行的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遊戲。此遊戲率先在PlayStation 2登場,然後在Wii、Xbox 360和Microsoft Windows逐漸登場。 2016年12月7日和8日,Rockstar前後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發表Android與iOS的十週年紀念版本。
惡霸魯尼 | |
---|---|
| |
類型 | 動作冒險遊戲 開放世界 |
平台 | Microsoft Windows Xbox 360 Wii PlayStation 2 PlayStation 3(PSN) iOS Android |
開發商 | Rockstar Vancouver |
發行商 | Rockstar Games |
製作人 | Jeronimo Barrera Steve Martin |
設計師 | Mike Skupa Sergei Kuprejanov |
編劇 | 丹·豪瑟 Jacob Krarup |
美術 | Steven Olds |
音樂 | Shawn Lee |
引擎 | RenderWare引擎 Gamebryo |
模式 | 單人電子遊戲 多人電子遊戲(Wii和Xbox 360) |
發行日 | PlayStation 2
|
遊戲玩法
惡霸魯尼是一個第三人稱視角、開放世界的動作冒險遊戲。遊戲是單人模式(Wii和Xbox 360為多人模式)為主,而玩家要控制主角是一個15歲的青少年:詹姆斯·吉米·霍普金斯,並在校園裡進行一系列活動。
任務
玩家每完成任何一項任務,都會有特定的獎勵。(如:金錢、安全屋、新地圖等)
世界
遊戲中的城市名為Bullworth,Bullworth在地圖中被分為五塊區域:布魯克斯學校(Bullworth Academy)、Old Bullworth Vale、布魯克斯小鎮(Bullworth Town)、New Coventry和以及藍天工業區(Blue Skies Industrial Area)。在遊戲的最初階段時,玩家只能在布魯克斯學院進行活動。但隨著故事的進展,玩家的活動範圍不僅僅局限於布魯克斯學院(Bullworth Academy)。
課程
在到達上課時間時,玩家可以控制主角去上課或者翹課,並且每項課程都會給主角帶來新的技能,(如:學好英語後,可以在辦公室時向校長道歉,從而免受懲罰。學好化學課後,可以製作爆竹,叮咬炸彈和瘙癢粉來進行惡作劇。) 除此之外,玩家還可以與NPC人物發生浪漫關係,並解鎖新動作:給予禮物或或相互親吻。
警戒狀態
警戒值為與屏幕右上角,裡面出現顏色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警戒程度。若玩家在遊戲中進行一系列違規行為(如:打架、翹課、違反交通法律等行為),都會提高警戒值。警戒值等級越高,執勤人員的人數以及抓捕能力就越強。玩家可以控制主角逃離執勤人員的搜索範圍或躲進垃圾桶等行為以逃脫追捕。若主角被執勤人員逮捕,他們會將主角帶到辦公室去接受校長的批評以及懲罰。但在某些情況下主角可以逃避懲罰如主角因某項科目的成績優秀而受到科任老師的寵愛時,老師會向校長求情,從而使得主角順利的逃脫懲罰。
譯名
製作
Rockstar於2005年5宣布惡霸魯尼於PlayStation 2和Xbox首發,原定發布日期為2005 年 10月。 [4] Take-Two Interactive發布的早期信息似乎表明玩家將扮演惡霸的角色,《電子遊戲月刊》打印的屏幕截圖顯示,玩家控制反派「漩渦」向另一名學生揮拳。然而,最終遊戲卻完全不同,實際上玩家扮演問題學生的角色,站出來反擊欺凌者,是代表受害者欺負,或者是為了自衛。
PlayStation 2版本的遊戲使用先進的RenderWare(也是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的引擎)。 [5] Rockstar Vancouver決定讓學校的每個學生都擁有獨特的外表和個性。
爭議
評價
惡霸魯尼的評價 | ||||||||||||||||||||||
---|---|---|---|---|---|---|---|---|---|---|---|---|---|---|---|---|---|---|---|---|---|---|
|
遊戲界都對惡霸魯尼這個遊戲一致的好評。例如IGN給的分數是8.9/10,GamesRadar給的分數是4.5/5,1UP.com給了A+,GameSpot給的分數是8.7/10,X-Play給的分數是5/5。
重製版
惡霸魯尼:獎學金版的評價 | ||||||||||||||||||||||
---|---|---|---|---|---|---|---|---|---|---|---|---|---|---|---|---|---|---|---|---|---|---|
|
《惡霸魯尼:獎學金版》(英語: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的發行日為2008年3月4日。遊戲界給此遊戲的評分大致上都較高,唯獨PC版的評分比較低。
參考資料
- ^ Bully Game Info
- ^ BULLY'S SCHOLARLY ADDITIONS
- ^ 劉言蹊. 少儿不宜!盘点9款你绝对不敢让父母看到的游戏. 網易愛玩網 (杭州). 2016-04-17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31) (中文(中國大陸)).
- ^ Rockstar Games Announces Bully. ir.take2games.com. [24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5).
- ^ Stead, Chris. The 10 Best Game Engines of This Generation. 15 July 2009 [24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3 May 2017).
- ^ Sinclair, Brendan. Bully's boy-on-boy scene causing a stir. GameSpot. 26 October 2006 [19 March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3).
- ^ Bully. 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 4 January 2010 [27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5).
- ^ Bully (Multi Platform). Australian Classification Board. Australian Government. [30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5).
- ^ Ben Silverman. Controversial Games. Yahoo! Games. 17 September 2007 [19 Septem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9).
- ^ Bully Reviews (GameRankings)
- ^ Bully Reviews (Metacritic)
- ^ Bully Reviews (1UP.com)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7-01.
- ^ Bully Reviews (GameSpot)
- ^ Bully Reviews (GamesRadar)
- ^ Bully Reviews (IGN)
- ^ Bully Reviews (X-Play)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for Wii (1UP)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2-24.
- ^ Bully Review for 360 (1UP)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2-25.
- ^ Bully Review for PC (1UP)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2-24.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Review (GameSpot)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Review (GameSpot)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Review (GameSpot)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for Wii (GameRankings)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for Xbox 360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for PC (GameRankings)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for Wii Reviews (Metacritic)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for Xbox 360 Reviews (Metacritic)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for PC Reviews (Metacritic)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review (GameRader)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Review (XPlay)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 Xbox 360 (IGN)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IGN)
- ^ Bully: Scholarship Edition Review (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