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徐冰(1955年—),男,祖籍浙江溫嶺,生於重慶,中國當代藝術家,現居北京、紐約,師從詹建俊、羅爾純和古元等名家,其為人所知的大部分作品皆與文字有關,如使用全新創造的「漢字」寫成的「析世鑒」(又稱「天書」);又如以漢字思維書寫英文單詞的方式「英文方塊字」。
徐冰 | |
---|---|
出生 | 1955年 中國重慶 |
教育程度 | 中央美術學院 |
知名於 | 裝置藝術、版畫、書法 |
知名作品 | 析世鑒、 新英文書法 |
運動 | 85新潮 |
獎項 | 麥克阿瑟獎 |
生平
徐冰祖籍浙江溫嶺,出生於重慶,在北京長大。1975年,文化大革命時下鄉待了兩年。1977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詹建俊和古元等,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取得該校碩士學位,於1990年作為榮譽藝術家訪美,居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2008年回到北京,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2014年起擔任其學術委員會主任一職。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和紐約。[1]
家庭
藝術成就
作品曾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美術館、華盛頓賽克勒國家美術館、堪薩斯史賓沙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西班牙索菲亞女王國家美術館、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博物館、新南威爾士美術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捷克布拉格國家美術館及德國路維希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展出;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悉尼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約翰內斯堡雙年展等國際展。
作品收錄於美國1997年版世界藝術史教科書《古今藝術》(Prentice Hall, Abrams出版社)、美國及歐洲權威世界藝術史教科書《加德納世界藝術史》(Wadsworth出版社)。
著名作品
天書(1988-1991)
1988年,徐冰就以自刻方塊字的方式,開始創作新的漢字,在三年間,他一共刻了4千多個無人能懂的漢字。並用這些字印出了《析世鑒》這件作品(又稱「天書」),此作品是在大張的連續宣紙上印滿了他所造的新字,並以垂掛的方式鋪滿展場的天花板和四面牆壁,面積約有300平方公尺,在地板上則擺放120套、一套有四冊的中國傳統線裝書,書中也全部用宋版印刷的風格,印滿了這些無人能懂的漢字。「析世鑒」的第一次展出是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展出。
徐冰曾提到,這些假字「似乎讓知識人不舒服」,迫使人們對現有知識體系產生懷疑,很多人在展覽期間強迫症似的想要找出哪怕一兩個真的字。
此作品88年問世後在世界各地藝術機構展出,並引起眾多的討論,被多本藝術史著作所介紹,也被不少西方藝術評論家專文探討。 1989年「天書」在中國獲得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一等獎,參加了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和上海雙年展。1993年徐冰在當代藝術大展中最重要的威尼斯雙年展,展出「天書」,此後就陸續的參加了許多世界性的藝術展。
「天書」現時在香港M+博物館展出。
英文方塊字(1994至今)
「析世鑒」是徐冰將漢字作為現代藝術題材的第一件作品,隨後他發展出「英文方塊字」教育系統。新英文書法是使用了書法的樣式,將所有英文單詞以漢字的思維書寫成「方塊字」。1996年時,徐冰改變展覽的形式為開放式,讓參觀者能夠坐下來,實際書寫(英文字母、漢字外型、漢字結構)。他甚至在美國開辦了新英文書法的教室系統,到許多學校去讓學生們用當代藝術的形式,接觸另一個文化。
背後的故事(2004至今)
2004年,徐冰在柏林美國學院擔任駐地藝術家,收到德國東亞美術館做個人回顧展的邀請。這個美術館在二戰期間,90%的藏品被蘇聯紅軍挪到了前蘇聯,留在博物館的只有一些丟失的藝術品的照片。徐冰希望做一件結合當地歷史與個人文化背景的新作品,於是從館藏檔案里選了三件丟失古畫的照片作為素材,進行創造性的再詮釋[2]。
《背後的故事》所呈現的畫面,不是通過物質顏料的調配來模仿三維效果(光感、立體感等),而是通過對光的調配構成的。換一種說法就是:藝術家在空氣中調配光,而光是散落於空間中的,是通過一塊切斷空間的毛玻璃所記錄的。這塊毛玻璃的作用好比空氣中光的切片,《背後的故事》可以說是一種光的繪畫[2]。
地書(2005至今)
此後徐冰不再拘泥於漢字或漢字形式。使用各式各樣的表情符號寫成了112頁的「從點到點」(又名「地書」與「天書」對應)[3]。書中使用表情符號妙趣橫生地展示了生活中一位單身上班族一天24小時的典型生活,描寫了作為巨大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小分子的行為與思考,予人深思。
鳳凰(2008-2010)
這個項目始於2008年,當時徐冰被邀請為北京環球金融中心新大廈一層的玻璃中庭製作一尊雕塑,該建築位於北京商業區中心,是由建築師西薩·佩里(Cesar Pelli)設計的[4]。在目睹建築工人的生活環境之後,徐冰決定使用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建築廢料,包括建材、建築工程設備、勞動工具、建築工人的生活用品等現場材料用於作品。《鳳凰》不但呈現了城市化的進程,更表現了對城市建設者的尊重;對環保議題的關注(鳳凰所用材料皆為廢物利用)[5]。
蜻蜓之眼(2017)
2017年,徐冰以中國的種種社會問題爲主題、以該國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機所拍下的畫面爲素材,導演了首部電影《蜻蜓之眼》[6] [7]。
獎項和榮譽[8]
獎項
- 1998年:波洛克-克拉斯納 國際藝術基金會獎
- 1999年:美國麥克阿瑟獎「天才」獎(MacArthur Award):「原創性、創造能力、個人方向和對社會,尤其在版畫和書法領域中作出重要貢獻的能力」[9]
- 2003年:第十四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不僅是中國, 也是亞洲乃至全世界的先導性藝術家. 通過創立獨特的「假漢字」和「新英文書法」, 嘗試了東西文化的融合,提高了亞洲現代美術在國際上的地位. 徐先生這種紮根於自我文化的同時, 以創造性的飛躍為目標的姿態, 正是亞洲現代美術家的指標。」評委會主席奧奎(Okwui Enwezor)在授獎辭中說:「徐冰是一位能夠超越文化界線,將東西方文化相互轉換,用視覺語言表達他的思想和現實問題的藝術家。」[10]
- 2004年:首屆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獎(Artes Mundi)
- 2005年:紐約市第九十六屆青年之友獎
- 2006年:由於「對文字、語言和書籍溶智的使用,對版畫與當代藝術這兩個領域間的對話和溝通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獲全美版畫家協會第三十六屆「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
- 2011年:「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 30年成就獎
- 2015年:美國薩瓦納藝術設計學院藝術大獎
榮譽
- 2010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 2015年被美國康奈爾大學授予安德魯·迪克森·懷特教授稱號,獲得美國國務院頒發的藝術勳章
參見
參考文獻
- ^ xubingdotcom.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7).
- ^ 2.0 2.1 XU BING - 作品 - 背后的故事. xubing.com. [2019-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 ^ 徐冰. 從點到點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 7549513694
- ^ Carol Vogel. 徐冰的鳳凰亮相紐約,被賦予更深遠涵義.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02-19 [2019-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 ^ XU BING - 作品 - 凤凰(北京). xubing.com. [2019-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 ^ 郝建. 与老大哥对视:反转监控摄像头的中国电影. 紐約時報. 2017-10-11 [2017-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 ^ 什麼是當代藝術?專訪徐冰:沒人說過的話才值得去說. BIOS monthly.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 ^ xubingdotcom.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7).
- ^ Xu Bing.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 ^ 2003年 (14届) 艺术文化奖获奖 徐冰. 福岡亞洲文化獎.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外部連結
- 范迪安、徐冰談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永久失效連結]-中文
- 堪薩斯大學博物館:《天書》 《地書》 徐冰回顧展-中文
- 徐冰的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
- 徐冰的作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
- 徐冰@ARTLINKART|中國當代藝術在線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