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公大墓事件

「彭公大墓」事件是2000年發生在中國浙江省餘杭市的一次考古事件,媒體和部分學者將一座位於餘杭市彭公鎮[1]的古代水壩認定為春秋戰國時代的大型土坑木槨墓。對墓主身份亦有推測,認為是先秦時代諸侯王。最終在2000年10月28日,「彭公大墓」考古隊撤離考古現場。因彭公遺址未達到永久保存的資格,部分遺址作為04省道路基,部分遺址回填[2]。後續研究認為,該水壩是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遺址的組成部分,即組成高壩的蜜蜂壟遺址[3],2019年以「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的名稱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作為良渚古城遺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下凹處為蜜蜂壟遺址,即疑為「彭公大墓」處,前景道路為235國道(即原04省道)彭公段

注釋

  1. ^ 浙江考古重大发现:彭公大墓可能是越国王陵. 中國新聞網. 2000年9月18日 [2013-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簡體中文). 
  2. ^ 記者:張奇志. “彭公大墓”实是水坝. 人民網,來源:新華社. 2000年10月30日 [2013-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簡體中文). 
  3. ^ 王寧遠. 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外围水利系统发现记. 杭州文博. 2018, (2): 20–2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