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懋爵(?年—1650年),號修北,山西汾州府汾陽縣人。末政治人物。

生平

天啓七年(1627年)丁卯科山西鄉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大理寺觀政,五年授邢臺縣知縣,十年行取入京,十一年欽選陝西道御史,十一年淮陽巡按[1]。十七年崇禎皇帝殉國,張懋爵設立靈位哭祭,後投降順朝,被任命為直指使(御史)[2]。順治五年(1649年),姜瓖大同反正,重立明朝旗號,並派兵進入汾州,張懋爵積極響應,以原官兼監軍。六年清軍攻克晉祠,死於兵亂[3][4]

參考文獻

  1. ^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三代履歷》:張懋爵,修北,禮記,甲辰十月十九日生。汾陽人,丁卯四十三,會四十六,三甲二百五十三名。大理政,壬申授邢臺知縣,丁丑行取,戊寅欽選陝西道御史,戊寅淮陽巡按。曾祖維潘,誥封亞中大夫。祖拾。父君恩,俱廩生。
  2. ^ 《明季北略》:《甲乙史》云:三月二十六日,選升四品以下百餘人。詞林則楊觀光、梁兆陽改侍郎;項煜改太常寺丞;韓四維降修撰;薛所蘊改司業;何瑞徵、高爾儼、方以智、傅鼎銓、楊廷鑒、陳名夏如故;張之奇為順慶府尹。六科則申芝芳、朱徽、劉昌、戴明說、彭管、孫承澤、金煉色、光時亨、時敏改科為諫議;止時敏改為縣令。御史改直指使,則朱朗鑅、張懋爵、蔡鵬霄、裴希度、塗必泓、韓文銓、陳羽白。吏部改從事,則沈自彰、熊文舉、郭萬象、王顯、楊元錫。其餘大理卿劉大鞏,光祿卿李元鼎,太常卿吳家周,鴻臚卿張魯,驗馬卿宋學顯,尚契卿葉初卿,學祿錢位坤,助教李森先,皆改授者。凡銓選皆,宋企郊主之。
  3. ^ 《汾陽縣誌》:張懋爵,江南巡按,甲申莊烈帝殉國,設位朝夕哭臨,後與薛宗周、王如金、侯晉同時死於亂。
  4. ^ 傅山《汾二子傳》:薛子宗周字文伯,王子如金字子堅,皆汾之高才生。薛峻崖廠,肩稜稜如削,不苟言笑,高視迂步,而傭奴汾之人。王頹從不立崖厈,工書,學詩歌,短小負氣,行多不掩言,而亦傭奴汾之人。汾俗繕橢櫧,自縉紳以至諸生皆習計子錢,惜費用。二子者,獨喜交遊,豁達,恥瑣碎米鹽計,日費殆數倍過諸財虜家,而家日益窶。而汾之人亦皆笑之。甲申國變,皆始廢舉子業,出城屛居小村落。薛有田三、四十畝,傭人勤耕穫。頗學天文,已置之,曰:「天道遠。」乃取古今兵家者言三復之,以己意撮為編,曰《兵法要略》二卷,時時揣摩之。王益頹縱,數遞過友家飲,輒半月廿日不歸舍。及歸舍,亦輒半月廿日不出門,與內子焚香弈棋、飲酒。間涉獵占史,為詩歌,而詩歌日益老。
    己丑四月,大同兵之以明旗號從西州入汾,汾舊御史張懋爵以原官兼監軍。張傭奴,浮慕二子名,敦致戎幕。會汾山鄉義勇少年千許人願投張部,張欲不收,少年又請自備馬匹器仗從之,張唯唯。張富於財,二子勸出橐中大賞士鼓勇,張不能,少年稍散去。薛復以策干江某,勸急搗太原虛,江不能用。遷延免五月,始北上。二子過雷家堡,曹舉人偉餞之。語間,勸旺無北。薛大聲曰:「記明旗號尚觀望,非夫也!」曹語塞。薛徐顧王:「爾有老母,可不往。」王曰:「顧請之老母,老母許之,不敢絕裾也。」皆從張至晉祠。又不即抵太原,留晉祠六、七日。會清援從北來,攻破晉祠,馬兵南趣保汾,步兵沿道狼籍死,而二子不知所終。或曰見死矣,又曰未也,而汾之人皆益笑之。
    丹崖子曰:余先與薛子游,畏其阜犖,喜西河有斯人。及袁先生三立講堂,二子咸在,至今蓋十五、六年矣,而誼日親,相觀摩斯許,頗不似今之為朋友者。乃二子果能先我赴義,死耶,未也,彼其無論矣。或賢誚之曰: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然乎哉?然乎哉?乃又曰:「驚蟲攫搏不程勇,引重鼎不程力,往者不悔,來者不像。何戰?余乃今愧兒子,余乃今愧兒子! 
    亡友胡於公見此傅,即曰:「江夏不曾受偽官,死難最着者。」蓋末即繹傳中文義。傳非實謂賀敗節也。以偽榜特揭賀名,故污辱之,幻惑天下士夫,雲賀且如此矣。至今乂翻笑賊義過計也。鄙夫見此等事跡,輒畏觸忌諱言之。從古無不之國,國亡後有二三臣子信其心志,無論成敗,即敵國亦敬而旌之矣。若嫉之如仇,太祖何以夷、齊譏誚危素也?余闕之廟是誰建之?何鄙夫見之不廣也?繼起之斷不爾。
官銜
前任:
左佩弦
(陝西舉人)
明朝邢臺縣知縣
1632年-1637年
繼任:
韓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