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達
張宏達(1914年10月—2016年1月20日)是中國植物學家,中山大學教授。他長期從事植物學研究,在植物分類學、系統學、區系學、群落學等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曾經擔任陳煥鏞的助手[1]。被譽為「普洱茶之父」。
張宏達 | |
---|---|
出生 | 1914年10月 中國廣東揭西 |
逝世 | 2016年1月20日(102歲) 中國廣州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母校 | 中山大學 |
獎項 | 全國模範教師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生物學 |
機構 | 中山大學 |
植物命名人縮寫 | Hung T.Chang |
生平
1914年生於廣東省揭西縣的一戶鄉紳家庭。幼年曾先後就讀於私塾和新式小學。1927年小學畢業後繼續在鄉間小學語文老師主辦的國文專修班學習。後由於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宏達一度中斷學業,沒有讀完初中。1932年7月,他經由汕頭、香港,一路輾轉來到廣州,考入廣州市私立知用中學。[2]
1935年進入中山大學生物系,曾經跟隨老師先後赴廣東北江瑤山、羅浮山、衡山、廣西大瑤山等地考察。1939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山大學遷址澄江,張宏達用時4個月完成了本科畢業論文《澂江縣的植物研究》。畢業後留在校師範學院博物系任教。1942年被調入農學院農林研究所。1946年後,一直跟隨陳煥鏞教授。1947年跟隨考察團赴西沙群島考察。[3]
新中國成立後,張宏達繼續在中山大學生物系任教。為了改進教學,曾同學生一起到廣州郊區參加生產勞動和調查研究,就地進行現場教學[4]。1978年至1992年,張宏達擔任國家教委教材編審委員會生物學科副主任、植物組組長。並主持全國統編教材《植物學》的編寫[5]。
2016年1月20日在廣州逝世,享年102歲。
研究成果
1974年提出「華夏植物區系理論」,指出被子植物起源於侏羅紀甚至三疊紀的華夏古陸,否定了白堊紀熱帶起源說。1986年,他依據植物系統進化原理,提出了一個單元多系的「種子植物分類系統大綱」。2003年主持編著完成《種子植物系統學》專著。[2]
榮譽
1963年至1987年連續三次當選廣東省第三、五、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立功證書,1997年獲《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獎,1998年國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
- ^ 夏楊. 《中国植物志》历经45年获殊荣. 羊城晚報. 2010年1月12日 [2019-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 ^ 2.0 2.1 張曉紅. 植物学家张宏达:独我情怀寄树草. 中國科學報. 2014年7月4日 [2019年8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4日).
- ^ 葉創興. 张宏达与他的植物学理论.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51 (2): 51–63. doi:10.3969/j.issn.1000-9639.2011.02.006.
- ^ 教师关怀学生 学生尊敬老师. 人民日報. 1959年3月27日: 第6版.
- ^ “普洱茶之父”张宏达逝世. 廣州日報. 2016年1月26日 [2019年8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4日) –透過澎湃新聞.
- ^ Hung T.Chang.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