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戰鬥 (抗日戰爭)

廈門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以及1938年5月10日-16日,地點則是在中國閩南一帶。是抗日戰爭重要戰役之一,交戰一方為守軍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日軍

廈門戰役
日期第一階段:1937年9月3日-10月27日
第二階段:1938年5月10日-16日
地點
 中國福建省閩南地區
結果 廈門失守
參戰方

 中華民國

 大日本帝國

  • 日軍海軍陸戰隊
指揮官與領導者
宋天才 大野一郎
兵力
約3,000人 4,950人
傷亡與損失
陣亡與受傷人數合計1,300多人[1] 陣亡20人,負傷84人

背景

 
廈門及周邊地圖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台灣日軍便開始策劃對廈門的軍事行動。1937年8月底,台灣方面日軍派遣扶桑、羽風、若竹等3艘軍艦搭載海軍陸戰隊前往廈門外海巡弋。台海局勢持續緊繃,廈門守軍也加強了戰備,雙方衝突一觸即發。

當時廈門要塞以胡里山炮台為指揮主台,共計有胡里山、磐石、白石和龍海一側的嶼仔尾等四座炮台及魚雷台一座,共裝要塞炮9尊、魚雷炮2尊,防禦力量明顯不足。出於戰略考慮,又臨時在五通霞邊和何厝香山增設2座炮台,形成犄角,互相因應,並派海軍陸戰隊一營兵力掩護廈門要塞,總兵力約兩千人。

首次戰鬥

砲擊廈門

1937年9月3日,日本海空軍開始對廈門展開空襲及炮擊。他們先派出12架飛機襲擊廈門各炮台及軍事機構。而在9月3日天剛破曉時分,扶桑、羽風、若竹等3艘軍艦駛近廈門島以東的大擔、二擔海域,列成陣勢,發炮轟擊白石砲台、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垵海軍機場。並且逐步靠近廈門島南部近海。

胡里山炮台在主台官何榮冠指揮下,首先開炮迎擊,一彈攔腰擊中若竹號。這艘驅逐艦建於1922年,時速31節,被擊中後,艦上配備的3門120毫米主炮和4個533毫米魚雷發射器均損毀。羽風號見狀,便夾帶受傷的若竹號轉由南方向外海方向脫離接觸。廈門守軍亦付出傷亡22名(陣亡16人,失蹤6人)的代價,其中磐石砲台4名(陣亡3人,失蹤1人),嶼仔尾炮台陣亡2名,廈門要港司令部失蹤3名。

登陸金門

9月3日的衝突結束後,由於上海淞滬會戰持續膠着,日軍暫時無力分兵直接奪取廈門要塞,於是日本方面經過考慮決定首先攻占廈門外海的金門島以封鎖廈門港。1937年10月26日,在飛機和戰艦炮火的掩護下,日本海軍陸戰隊分乘20多艘小艇,分別從後埔、古寧頭等地強行登陸金門。守衛在灘頭的金門100多名保安隊員、壯丁隊員迎戰進犯的日軍,經過一小時戰鬥全部陣亡,日軍旋即奪取金門島。金門縣長及其餘守軍逃往北部的大嶝島,廈門戰役第一階段的戰鬥至此結束。

兩軍對峙

1937年9月-1938年5月間,日軍雖然沒有對廈門發動進一步軍事行動,但是日本海軍艦隊仍然長期在廈門海域巡弋,以監視、封鎖廈門港。

據統計,1937年9月-1938年5月,進入廈門附近海域的日本軍艦計有:

  航空母艦2艘:加賀、蒼龍。

  重巡洋艦1艘:妙高。

  輕巡洋艦3艘:多摩、天龍、龍田。

  水上機母艦1艘:神威。

  驅逐艦12艘:島風、汐風、灘風、追風、疾風、如月、彌生、芙蓉、朝顏、羽風、刈萱、若竹。

  其他輔助性艦船十餘艘。

中國軍隊在此期間除了繼續加強防禦,修建工事外,也從漳州泉州等地繼續抽調兵力鞏固廈門防務。西北軍第75師在此期間進駐閩南,負責廈門、漳州地區的防務,師長宋天才為閩南地區軍政負責人,具體到廈門要塞的防禦則由副師長韓文英、廈門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楚懷民負責。但是75師始終對於日軍登陸廈門的急迫性沒有重視,至1938年5月初,廈門島上駐防軍的總兵力仍只有約3,000人,僅能維持部分重要地點的防禦,其他地區防務大多只能依靠地方保安團及壯丁隊負責。

再度進攻

戰役準備

儘管在1937年9-10月的戰鬥中,廈門守軍破壞了日軍快速奪取廈門的計劃,但日軍仍然認為「廈門是廣東軍盤踞點,又是福建策發抗日的發源地,而且還是進口武器彈藥軍需用品的基地,在抗日作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沒有放棄奪取廈門的計劃。1938年3月,日本海軍陸戰隊突襲金門與廈門之間的小金門島,該島迅速失守。其後,日本方面便開始策劃徹底攻占廈門要塞、占領廈門市。1938年4月20日,日軍組建第二聯合特別海軍陸戰隊。5月1日,該部隊編入第五艦隊,與艦隊聯合陸戰隊一起,預備作為攻打廈門主力部隊,總兵力為5個大隊,相當於中國當時5個加強團的多兵種混成作戰隊伍。

1938年5月1日,在日軍攻占廈門前9天,日軍第五艦隊下發了必須攻占廈門的「D作戰計劃」,相應的,進攻廈門的作戰部隊被命名為「D部隊」。5月3日,日軍發布「大海令112號」,任命統領所有侵華海軍的總指揮———支那方面艦隊司令官,為第五艦隊司令官。為了儘快奪取廈門,日軍大本營派出了第五艦隊為主的31艘艦艇。除了第五艦隊的艦艇,日軍還前後出動了加賀號、蒼龍號兩艘航母。其中,加賀號作為主力部隊,以72架艦載攻擊機、轟炸機配合第五艦隊,在5月10日-11日完成攻打廈門的任務後便離開了。[2]

登陸廈門

駐紮金門的日軍經過偵查發現,5月9日是民國的國恥日,廈門市將舉行盛大活動鼓舞鬥志,還邀請駐紮在廈門各地的軍隊前往市區參與,這樣一來廈門沿海的防務就出現了漏洞。日軍決定利用中國軍隊9日參加活動之後防務鬆懈的這個有利時機,登陸廈門島東北部國軍防備空虛的五通、鍾宅地區。1938年5月10日凌晨4時15分,日軍第一大隊主力在浦口社南面登陸;15分鐘後,第二大隊在鳳頭社附近海灘登陸。由於計劃周密,直到日軍上岸,當地防守的國軍也沒有任何反應。[3]

天亮之後,日本航母艦載機配合日軍地面部隊轟炸、攻擊廈門守軍陣地,為陸戰部隊開路,還深入廈門周邊的漳州、泉州、龍巖地區,轟炸中國增援部隊,同時轟炸機場、道路、橋梁,日軍戰機最遠甚至飛到三明寧化。1938年5月10日,轟炸廈門的日軍第一批飛機於早上6點起飛。「加賀號」航母上的飛機當天就投下了222枚炸彈,發射了11,629發穿甲彈、曳光彈和2585發燃燒彈,行動一直持續到5月12日晚廈門守軍戰鬥力基本喪失為止。據《軍艦加賀戰鬥詳報》記載,加賀號的飛機就按照「4-6或6-4」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組合陣形,從每天早上6點起,兩小時左右一次、每次10架飛機,輪番進行轟炸掃射。日軍在進攻廈門戰役中總共派出了126架飛機。

第一批登陸的日本海軍陸戰隊700餘人在飛機艦炮的掩護下,與防守當地的國軍四四六團二營交戰,廈門守軍憑藉海邊布設鐵絲網,以機關槍和手榴彈等進行頑強抵抗,但因戰力懸殊,擋不住「潮水般湧上的日軍」,該營營副和第五連連長陣亡,陣地旋即被突破。早上9點45分,日軍陸戰部隊完成登陸,隨即沿着禾山至江頭的鄉村道路迅速推進。國軍四四五團三營及廈門當地保安團及時趕到江頭前線增援二營,一度將日本登陸部隊阻擊於江頭一帶。但到了10日中午,日軍組織力量不斷向守軍發起攻擊,四四五團三營及保安團很快傷亡過半,被迫撤到雲頂山、金雞岩一帶。日軍登陸部隊快速進入廈門島蜂腰部的蓮坂地區,中國守軍趨於潰敗。

城郊激戰

5月10日午後,日軍登陸部隊進入蓮坂時,恰與由75師副師長韓文英及參謀楚懷民率領的中方援軍相遇,雙方在此激戰一天多。由於人數方面的劣勢,日軍登陸部隊一度寡不敵眾,險些被中國守軍反包圍,但日軍前線指揮官大野一郎及時呼叫戰機狂轟中國軍隊陣地,成功擊退了中國軍隊的大舉反擊,在11日晚奪取蓮坂。同樣在5月11日白天,日軍派出第二支登陸部隊由廈門島南部的黃厝、塔頭方向登陸,直接圍攻白石、胡里山炮台等廈門要塞核心陣地,戰至11日下午,日軍登陸部隊更是攻入了廈門市區及廈門大學。在激戰中,國民革命軍第75師副師長韓文英、445團團長水清浚負傷,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楚懷民、營長宋天成陣亡,殘餘的中國守軍退守雲頂岩、金雞山一線。在日軍的炮擊和轟炸中,廈門大學建築遭受嚴重破壞,城區平民傷亡也非常嚴重。

廈門陷落

5月12日,中國守軍尚未從廈門撤出部隊,仍在胡里山炮台、高崎和市區鷺江道等處據守。從五通方向登陸的日軍與從黃厝方向登陸的日軍在廈門市區匯合,對殘餘中國守軍發動最後總攻。5月12日下午,日軍攻占胡里山炮台和廈門港,並且基本控制了廈門島南部各高地,居高臨下猛攻市區。5月13日白天,日軍基本控制廈門市區,並且再次對廈門島東部鍾宅、江頭、禾山地區進行掃蕩以穩固後方。至5月13日晚,中國守軍僅餘市區臨海的彈丸之地繼續抵抗。坐鎮漳州指揮的75師師長宋天才見廈門失敗已無可挽回,遂於5月13日晚上命令殘餘的中國守軍乘船棄守廈門。5月14日清晨,廈門守軍大部渡海撤離,不過仍有少量殿後部隊在市區死戰。日本方面於5月13日晚正式宣布廈門陷落,但是市區殘餘的戰鬥一直堅持到5月16日才徹底平息。

後續

 
在廈金海域游弋的金剛號(攝於1938年10月)

完全控制廈門島後,1938年5月16日,日本海軍航母蒼龍號抵達廈門附近海面巡弋,以達到震懾恐嚇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之目的。1938年5月19日,日軍在廈門中山公園舉行閱兵式慶祝勝利,廈門至此進入了長達七年的日據時期。日軍進攻廈門是華南抗戰的開端,是日軍完全封鎖中國東南沿海港口計劃的第一步,為日軍其後在1938年10月攻占廣州、1939年6月攻占潮汕地區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此後7年,廈門都處於日軍的穩固控制下,成為向福建內陸滲透的基地,也成為溝通南北日軍聯繫、運輸戰略物資的重要港口。

由於日軍在戰鬥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燒殺搶掠現象,引發廈門市民的普遍恐慌,約11萬民眾在戰後湧入與廈門島一水之隔的鼓浪嶼公共租界中避難,隨後在當地居民和外國人士的幫助下逐漸疏散至附近的漳州、龍海等地。為了加強對廈門的控制,1939年7月1日,日軍扶持李思源為廈門特別市市長,此後又組建其他市政府機關加強全市管理。1938年5月以後,全市僅剩鼓浪嶼公共租界尚未被日軍控制,直至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軍才最終奪取鼓浪嶼公共租界,最終完成了對廈門全市的徹底控制。

參見

參考文獻

  1. ^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余漢謀電蔣中正轉報宋天才部在廈與敵抗戰該部人員傷亡槍彈損耗各情並擬另呈戰鬥詳報,典藏號:002-090200-00040-400
  2. ^ 旅日厦门籍学者发现日军侵厦档案 填补史料空白. 東南網廈門頻道. [2024-11-27]. 
  3. ^ 日军为何急于攻下厦门? 媒体揭秘保卫战五大疑团. 東南網廈門頻道.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