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第奧母題
帕拉第奧母題(英語:Palladian motive)又稱塞利奧拱(義大利語:Serliana)、威尼斯窗(德語:Venezianisches Fenster)是由拱券、柱式、壁柱、牆壁等建築部件構成的一種組合。由於這一搭配很流行,經常為後世的建築師引用,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建築元素。
歷史
帕拉第奧母題最早出現於文藝復興建築:塞巴斯蒂亞諾·塞利奧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圖書館開始嘗試把券柱式的拱券架設在一對縱向的雙柱上[1];伯拉孟特和拉斐爾都在建築設計中引用過這一母題。
1549年,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在對維琴察的帕拉底歐巴西利卡進行改造時,增建了樓層,並在上下層都加了一圈外廊。帕拉迪奧大膽創新,在每間中央按適當比例發一個券,把券腳落在獨立的兩個小柱子上,使得每個開間裡面有3個小開間,兩個方形的夾着一個發券的,以發券的為主,並在券的兩側各開一個圓洞,完善了這一構圖。[2]
這種構圖是柱式構圖的重要創造,聖馬可圖書館二層立面和巴齊禮拜堂內部側牆都採用過,但在比例和細節上要數這個巴西利卡的最成熟,因此得名「帕拉迪奧母題」[3]。後來。這一母題以他的名義在英語地區流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