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堆(Scree)是通過所毗鄰的崖面周期性崩塌,聚集在懸崖、山脈峭壁火山谷地底部的碎裂岩石堆。與這些地層相關的地貌通常被稱為「塌礫堆」或「塌礫坡」。當岩屑堆的傾斜度達到顆粒平均直徑的最大休止角時就會形成典型的凹面結構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約翰·勞里山腳下的塌礫堆。

岩屑堆(scree)這一術語來自古諾爾斯語中的山崩(skriða)一詞 [1],而塌礫(talus)在法語的意思是指斜坡或堤坎[2][3]

形成

 
英國克羅斯山西麓塌礫堆上的登山者.
 
挪威斯瓦爾巴伊斯峽灣北岸的塌礫錐。

岩屑堆或塌礫堆是作用在岩石表面的物理和化學風化侵蝕的結果。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地區性氣候(溫度、降水量等)造成岩質坡退化。典型示例包括:

岩屑堆的形成通常歸因於山脈壁體中冰的形成。白天水可以滲透進節理中並停留在岩壁內。一旦溫度大幅下降,如在夜晚開始的降溫,則裡面的水份就可能會結冰。由於水在結冰時體積會膨脹9%,能產生較大的力,或者在不穩固的地方產生新的裂縫或楔塊,尤其是山體邊沿部分(急凍和水融)這種作用特別明顯[4]。融凍生產的岩屑堆一般認為在春天和秋天出現最多,因為此時的日常溫度一般在冰點上下波動,能融化形成充足的水流。

結凍/融冰過程生產岩屑堆的效率是科學界爭論的話題。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在大型開放式裂紋系統中結冰可產生巨大壓力的假設是不現實的,他們提出水和冰直接流出裂縫時才形成壓力[5]。很多人認為,如同永久凍土帶土壤中的凍脹現象一樣,凍脹作用事實上對寒冷環境下的懸崖風化可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6][7]

 
意大利多洛米蒂山脈中的萊赫德爾龍湖

岩屑堆可掩蓋一條冰川。例如意大利多洛米蒂山脈塞拉石林(Sella Group)中的萊赫德爾龍湖(Lech dl Dragon),其水源就來自厚厚碎岩層下所隱藏的冰川,該冰川的融化速度也因這層碎岩的保護而放緩。

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山體岩坡也可以完全被自身的岩屑堆所覆蓋,形成一層新地層,這種斜坡通常被稱為岩屑斗篷。

分類

岩屑堆的構成物可分為:

圖集

另請參閱

參引資料

  1. ^ Harper, Douglas. scree.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06-04-20]. 
  2. ^ Harper, Douglas. talus.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08-12-01]. 
  3. ^ Talus. bab.la language portal. [201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3). 
  4. ^ Whalley, WB. Rockfalls. Brunsden, D.; Prior, DB (編). Slope Instability. Chichester: John Wiley and Sons. 1984: 217–256. 
  5. ^ Hallet, B. Why do freezing rocks break?. Science. 2006, 314 (5802): 1092–1093. PMID 17110559. doi:10.1126/science.1135200. 
  6. ^ Walder, J; Hallet, B.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fracture of rock during freezing.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85, 96 (3): 336–346. Bibcode:1985GSAB...96..336W. doi:10.1130/0016-7606(1985)96<336:ATMOTF>2.0.CO;2. 
  7. ^ Murton, JB; Peterson, R; Ozouf, J-C. Bedrock fracture by ice segregation in cold regions. Science. 2006, 314 (5802): 1127–1129. Bibcode:2006Sci...314.1127M. PMID 17110573. doi:10.1126/science.113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