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達遺址
小恩達遺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昌都鎮小恩達村,是新石器時代遺址。[1][2][3]
小恩達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 |
座標 | 31°9′45.500″N 97°7′19.290″E / 31.16263889°N 97.12202500°E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編號 | 7-0421-1-421 |
認定時間 | 2013年 |
簡介
小恩達遺址位於卡若區以北5公里的昂曲河北岸的台地上,面河背山,占地面積大約10萬平方米,214國道橫穿該遺址核心區,新建的鄉村公路將該遺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為小恩達小學占壓(現已搬遷),西部是當地主要的耕種區。[1][3]1986年,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首次對該遺址進行調查及試掘,清理出大批房屋遺蹟、窖穴、灰坑,還有各類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細石器、骨器、陶片等文物。同時,還發現一處距今4000年左右的古墓葬。[2]
根據該遺址打制石器、細石器、磨製石器並存,且以打制石器為主的情況看,該遺址處於新石器時代。根據出土文物特徵、碳十四測定、樹輪校正,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該遺址也發現有房屋遺址,房基四周有明礎,牆壁用柱為骨,編綴着枝條,內外塗草拌泥而形成木胎泥牆,居住面的中央設有灶坑。這些特徵與卡若房屋遺址類似,說明卡若遺址是當時藏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址。[2]
小恩達遺址的文化內涵屬於卡若文化的範圍,但又較卡若遺址有明顯進步。根據小恩達遺址出土的石器、骨器看,小恩達遺址已進入以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狀態。自文化面貌判斷,該遺址與西藏自治區林芝縣、墨脫縣、拉薩北郊曲貢村幾處遺址的原始文化和黃河中上游地區的原始文化存在一定聯繫。[2]
小恩達遺址是昌都市繼卡若遺址之後經過科學發掘的第二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對研究藏族的起源,西藏地區早期與黃河流域等地之間的文化聯繫,及建立並完善卡若文化的類型及序列均有很重要的意義。[2]
小恩達遺址保護項目被定為西藏自治區「十二五」重點文物保護項目之一。2012年5月10日,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昌都地區文物局、昌都縣文物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正式進駐小恩達遺址現場,開展考古工作。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現場發掘,已經清理出房屋遺址1座、墓葬5座,發掘出土石器、骨牙器、陶器等遺物千餘件,此後小恩達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仍在繼續進行。同時,陝西龍騰設計公司承擔的小恩達遺址勘探及測繪工作也已經全面開始。[4]2012年7月1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的「小恩達遺址保護規劃項目組」自拉薩出發,到小恩達遺址實地調研,正式啟動了小恩達遺址的保護規劃工作。[3]
2013年,小恩達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