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石斑魚

鮨科 石斑鱼属的一种鱼类

寶石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areolatus),又稱巨點石斑魚,俗名為流氓格仔、糯米格,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

寶石石斑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 鮨科 Serranidae
屬: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種:
寶石石斑魚 E. areolatus
二名法
Epinephelus areolatus
異名
  • Epinephelus angularis
    Valenciennes, 1828
  • Serranus celebicus
    Bleeker, 1851
  • Epinephelus craspedurus
    Jordan & Richardson, 1910
  • Serranus angularis
    Valenciennes, 1828
  • Serranus glaucus
    Day, 1871
  • Perca areolata
    Forsskål, 1775
  • Bodianus melanurus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7
  • Serranus waandersii
    Bleeker, 1859
  • Epinephelus waandersii
    Bleeker, 1859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日本台灣澳洲北部、斐濟阿拉弗拉海等海域。

深度

水深3至50公尺。

特徵

本魚體長橢圓形;頭中大,頭背部斜直;眶間區窄,中央微突。眼較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各有2小圓錐狀齒;上頜外列齒較大,內列齒絨毛狀;下頜齒2列,排列疏鬆;齶骨和鋤骨均具齒。奇鰭在黑邊外再鑲白邊;體側的斑點大於瞳孔,背鰭具硬棘6枚,軟條15至1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枚;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9至53枚;縱列鱗數97至116枚。幼魚時之體色則有所不同,幼魚在其頭部,體側及各部位鰭膜上均密布黃色褐色斑點,成長之後斑點會變大。體長可達35公分。

生態

幼魚期棲息在較淺之礁區水域,長大後在較深水域包括礁石區、礁砂區、海藻區或淺大陸棚區,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

經濟利用

為經濟性的食用魚,是和紅燒、煮皆適宜。

參考文獻

  1.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宝石石斑鱼.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擴展閱讀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寶石石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