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興館
賓興館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的四合院[1]:52,總建築面積約為2,150平方公尺(23,100平方英尺)[2],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動工興建[3],道光八年(1828年)十一月建成[1]:53。 該建築興建的目的是為了資助惠州府的秀才參加鄉試及會試[4];目前,該建築是惠州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的館址[5]。1990年7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入選第三批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6]。2015年12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其升格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7]。
賓興館 | |
---|---|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惠州市惠城區橋西街道塘尾街39號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Ⅲ-45 |
認定時間 | 2015年12月10日 |
背景
賓興館的名稱「賓興」取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在周朝是指從各地小學中推舉賢能者,並以「上賓之禮」升入國學的行為[8]。科舉制確立後,古代地方官員會以效仿古鄉飲酒禮的方式設宴招待參加科舉考試的士人,此即被稱為「賓興」,隨後該詞又被引申為鄉試的代稱[4]。到了清朝,「賓興」被用來指代地方成立專事資助科考士子的基金組織,並從事有關活動的行為[2]。
清朝的賓興事業十分興盛,其中廣東的賓興事業起步較早[9],並修築了不少專用於鄉試及會試賓興的建築[10]。彼時,廣東大約有5個州縣建立了「賓興館」[10],但在百餘年之後,惠州賓興館成為了廣東省唯一保存得較完整的「賓興館」[11]。
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
按《賓興館碑文》所載,賓興館興建之初所處的位置有着「背靠方山,前臨池塘,遠眺尖峰」的自然環境,其中的「方山」大約是現今麗日湖畔生活所處的位置,而池塘則在1960年代被填平。[3]
另外,該位置在當時亦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左側為惠州試院(今惠州市第十一小學校本部),惠州府生員皆在該處進行考試;右側為文興街,街邊商號大多售賣書籍及文房四寶。[12]:91
構造及設施
賓興館是一座「進深三座,面闊三間」的三堂四橫屋封閉式四合院,主體為一層樓,局部兩層[13]。該建築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14]。該建築主體結構總體布局為「正三堂兩橫屋、正中三進三井八房屋」,被分為三部分,分別為中軸線建築及其廂房、東橫屋、西橫屋,三者以備弄分隔;主體結構左側布置若干長房屋,右側則布置若干兩進屋[12]:90。建築風格上,賓興館融合了廣府、福佬、客家等文化的元素[3];材料及工藝方面,該建築主要是以青水牆砌築,並在屋面鋪設灰瓦及綠色琉璃瓦滴水;正面大門、牆身的主要材料為花崗石,正脊、垂脊裝飾有博古紋及夔紋[14]。
賓興館正面開有三個門[14],正中大門橫額上有石質陰刻「賓興館」三字,每字徑向長度為50公分(20英寸)[15],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覆以水泥沙漿[3]。
賓興館中路第一進天井的右側牆壁上有兩塊寬0.7公尺(2英尺4英寸),高1.2公尺(3英尺11英寸)的石碑[1]:53[12]:92。其中一塊為《賓興館碑記》,記載了賓興館的修築記事及基本情況[3],並列出為修建該館捐款超過一百兩銀子的人物的姓名[16];另一塊則是《賓興館條約》[3]。這兩塊石碑上的文字絕大多數都清晰可辨[17],因此被後世認為是研究科舉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同時亦被惠州市視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12]:92。除此之外,館內還有兩座同樣保存完好的石碑,分別立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及宣統三年(1911年),記載了賓興館在開館數十年後雖已入不敷出、難以為繼,但仍持續捐資助學的事跡[18]。
另外,該館第三進供奉了文昌帝和關公,左側建有魁星閣供奉魁斗星君[13][10],且「前面案山,右有榜嶺聳峙」,故該館在堪輿學中被認為是具有「振興文運」的風水格局[3]。
在賓興館修繕之前,以上結構僅有大門、中座及左右廂房保存得較為完好[10];其餘建築中,中路第三進在抗日戰爭時期被侵華日軍飛機炸毀,其他部分則在居民經年累月的不合理修葺及改裝下變得面目全非[13]。後來,在2010年代末期的修繕工程中,賓興館的中路第三進被重建,其餘部分亦獲相關部門按原貌進行修繕[8]。
意義
賓興館被認為是清朝中後期惠州地區的建築技術、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社會政治、生產力發展水平及經濟狀況的重要反映,同時亦被視為研究清朝惠州地區民居建築樣式的重要實物資料[12]:90。另外,由於賓興館收取的租金會有一部分被用於資助當地生員參加科舉考試,故該建築還經常被作為科舉制度的副產品看待[1]:54,以及被形容為明清時期惠州地區民間捐資助學之風的代表事物[14]。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志華甚至在2005年10月考察該建築時[11],形容其為中國鄉土建築中「最能反映古代科舉制度的古建築之一」[12]:92。
在賓興館落成前的二百年時間內,惠州府總共產生9名進士及145名舉人。而在賓興館落成至科舉制被廢除的七十餘年時間內,惠州府便產生了6名進士及78名舉人,產生速度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賓興館的興建亦被認為是促進、激發了當地士子發奮學習、追求功名的欲望及決心。[19]
歷史
1826年-1905年
科舉制度存續期間,各地生員、舉人赴省城或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時,即使有官府補貼的公車費,亦仍有可能面臨路費不足的問題[3]。有鑑於此,惠州各鄉紳士在歲貢黃錫圭的倡議下,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籌資逾六千兩銀子及逾兩千銀元,購得位於塘尾街的一幅地皮,用以興建館舍來資助當地生員[1]:53。賓興館在興建過程中,曾因一些原因停工半年,最終在惠州府知府達林泰及歸善縣縣令於學質的支持下,該館於道光八年(1828年)四月恢復建設,並於十一月落成[3]。
1905年-2010年
隨着科舉制度的廢除,賓興館亦逐漸被廢棄;之後,在抗日戰爭時期,該館遭到侵華日軍飛機轟炸[2]。惠州解放後,該館於1950年代被收歸國有,其產權被劃轉至當地環衛部門,該部門遂將其作為職工宿舍使用[11]。此後的數十年時間內,賓興館經歷了多次局部拆建[11];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該館甚至被傳出要拆除的消息,但未果[17]。1990年,該館被納入第三批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6]。
2002年,麗日企業集團將該館所處的土地劃為麗日購物廣場第二期工程的建設用地,規劃部門在未有知會文物部門的情況下批准了有關規劃案,引發文物部門及當地市民的不滿。最終,該工程改為在江北建設,賓興館亦因此得以保存下來。[11]
2009年,惠州市環衛局對該館進行了部分改造,對老化電線進行了更換,以提升其消防安全水平。[3]
2010年後
2010年7月23日,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惠州博物館召開賓興館保護利用研討會,與會者皆認為該館為廣東省內罕有的清朝民辦助學機構,且主體結構尚算完整,並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及學術研究價值;同年,該局擬定了《惠州市賓興館保護與利用規劃整治方案》[3]。2011年1月,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羅川山在接受傳媒採訪時,指該館的修繕計劃已被列為惠州市「十二五」期間文物保護方面的重點任務[20]。
2013年5月,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公布了《賓興館保護整治規劃(草案)》[11],提出恢復賓興館原貌、劃定保護區域及利用現時館舍設立古代科舉制度博物館等數個項目[21]。該份規劃最終在無異議的情況下通過公示環節[11]。2017年6月3日,賓興館搶救維修工程正式動工[22]。2019年1月30日,工程正式完工,並開放部分區域供民眾參觀[8]。12月,該館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參觀[23]。
2015年9月24日,賓興館入圍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擬推薦名單[24]。12月10日,賓興館正式入選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7]。
運作
規約
賓興館的運作、管理規定等事項被體現在《賓興館條約》中:條約的序言闡明建館目的及建設歷程[1]:53[3],行文嚴謹,情文並茂,可被視為舉辦者寫給生員的公開信[18];正文列條約有八,概括為「先敦孝弟」「早完國課」「謹守國法」「杜跡衙門」「和解爭訟」「佽助科費」「區分獎賞」「秉公辦理」[25],一方面規範及約束生員的行為[4],另一方面列明該館的經營管理方案[18]。
在規範、約束生員行為方面,有關內容與當時各地學宮皆有的《臥碑》(即清政府頒布的學規)幾無差異[4]。同時,《條約》有六條條款涉及「扣除科費」[18]:
“ | ——孝弟,必先敦也……如有忤逆父母,欺凌兄長者,扣除科費。
——國課宜早完也……倘有抗糧不納,頑然化外者,扣除科費。 ——國法宜謹守也……子弟為匪作惡,甚而拜盟結黨大逆,必時時查察,遇此等輩,又禁之不可,即傳知鳴,官究治,勿稍容隱。如有自犯此法,及隱忍不守者,扣除科費。 ——衙門宜杜跡也……至於把持衙門、蔑視官長,尤為風俗之害,若此等人,我當鳴鼓攻之,扣除科費。 ——爭訟宜和解也……如有唆訟包訟者,扣除科費。 …… ——辦理宜秉公也……務聽眾公舉公事公辦,勿私肥入己,私做人情,致壞美舉。如有此弊,眾共斥之,其子弟永遠扣除科費…… |
” |
——《賓興館條約》[25] |
可知該條約強調生員須及時繳納課稅、公糧,遵守國法,不得有干預政治、抵抗朝廷等行為,否則其所獲資助將被扣減,乃至「鳴官究治」。[4]
經營管理
賓興館的經費來源有二,一是出租館內房屋獲得的利息,二是捐款;經費用途則以資助考生為最主要項目,另外還包含獎賞捐款者、舉辦活動等,亦有一部分會被發給主要管理人員。[18]
資助考生方面,逢鄉試舉辦的年份,惠州府及歸善縣應試的生員合共可從租金中分得兩百銀元的路費,平均每人約得十銀元;逢會試舉辦的年份,府、縣的舉人每人則能從中獲得五十銀元路費[1]:53:這些路費被認為是官府發放的「賓興費」「公車費」的補充[3]。另外,《賓興館條約》不僅列出資助費用數額及扣除資助費用的條款,還載明有關資助費用領取、獎賞管理、賓興館本身管理等方面的規定[18]。
獎賞捐款者方面,對於所有捐款者,凡捐款十兩銀子即分得花紅一份,捐款二十兩則得兩份,以此遞增。如捐款者被選為廩生,則每份花紅為一銀元;升為貢生的,每份花紅為二銀元;如通過鄉試,則是每份四銀元;通過殿試,則為每份八銀元;若被「點詞林衛侍衛」,則達每份十二銀元。[1]:54
在賓興館建成後約30年時間內,惠州的科舉進入了鼎盛期,隨後情況急轉直下。館內的一塊立於清同治二年二月初四(1863年3月22日)的碑記載了當時的情況,指當時出租收取的利息已經不多,難以支付賓興禮、賞典、祀典等諸多活動的費用,故停止發放除上述花紅之外的其他費用。隨後,於科舉制已經被廢除的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賓興館再立碑文,表明舉辦方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並停止一切資助及獎賞方面的支出。這些文字記錄亦被認為是證明了賓興館雖然從1860年代起開始出現財政問題,但仍然堅持捐資助學,甚至在科舉制度被廢除後仍然能繼續運作,發揮應有作用。[18]
其他
除了資助考生,該館還會在考試期間接待在當地考試的人士入住。[26]
保護及利用
保護及修繕
對建築物及周邊環境的修繕整治
由於惠州的氣候條件常年濕潤,截至2010年代初期,該建築的磚瓦結構大多已經風化,逢雨必漏;木質結構大多已經處於高度腐朽狀態,蟲蛀、蟻害現象十分常見[3]。其次,出於個人審美、改善生活條件或安全方面的原因,居於該建築內的居民已自發對建築進行了大量的局部改造,導致其原有的風格、特色無從顯現[3][12]:92。有鑑於此,對賓興館進行全面修繕、整治的呼聲長期存在[11]。
在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於2013年5月共同發布的《賓興館保護整治規劃(草案)》中[11],賓興館被定位為「古代科舉制度博物館,金帶街歷史文化街區重要的歷史文化載體和人文景觀節點」[27]。該份草案同時列出如下方案[11][21]:
- 根據「修舊如舊」原則對賓興館進行整體修繕,包括重建於抗日戰爭期間被炸毀的中路第三進建築
- 將主體結構外牆6米範圍內區域劃為「不得改變文物原狀,不得破壞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物,不得修建其它無關建設工程」的區域
- 在修繕後的賓興館內設置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
- 在正門出入口附近區域會預留供市民參觀的空間,並在其兩側修築與該館風格相稱的傳統風貌建築
- 在主體結構東西兩側新增非機動車車棚
- 藉助上述措施,構建數條3-5米寬的街巷,以形成「小尺度,小街巷」的整體布局
修繕後的賓興館總占地面積為1198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150平方米[27]。預算方面,該次規劃案總投資為人民幣1.2億元[14],實際使用約9300萬元[2]。
上述方案出台後,賓興館修繕項目又經歷了數次工期調整:工程原定於2015年9月動工,2016年5月竣工[28],但由於項目用地征拆工作2015年12月才告啟動,故修繕工程的動工日期被押後至2016年11月[29]。在有關徵地工作於2016年7月完成後[30],該修繕項目最終於2017年6月3日正式動工[22]。
館內居民安置
賓興館內居民的安置問題被認為是制約賓興館修繕計劃的一個重要因素[21]。截至2015年,賓興館內仍居住有27戶居民,館門前亦有2戶人家居住,當中有一戶屬於惠州市木器廠,餘下的則為環衛系統職工宿舍[31]。事實上,該建築內的居民皆知曉其住所屬於文物保護單位[3],且絕大多數都希望早日搬離此地,但同時亦擔憂從該館搬離後無處安置,或是無力支付廉租房的租金[11][21]。此外,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曾在2011年就賓興館內住戶的安置問題召開協調會,但未能取得任何成果[32]。
2012年,惠州市取消了公租房申請者收入條件限制;因此,惠州市環衛局在《賓興館保護整治規劃(草案)》公示期結束後接受傳媒採訪時稱,館內住戶相信皆可申請入住公租房[11]。2014年9月22日,惠州市環衛局正式對賓興館住戶發布準備搬遷通知[27]。2015年7月15日,惠城區人民政府在《惠州市賓興館保護整治工程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實施方案》中明確,本次工程征拆範圍內的住戶(包含上述賓興館內外29戶居民)會被分流至江北12號小區及河南岸39號小區居住,這意味着賓興館居民安置問題終於獲得解決[28]。
現時利用情況
惠州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 | |
---|---|
成立 | 2019年1月30日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橋西街道塘尾街39號 |
坐標 | 23°5′27.639″N 114°23′50.4253″E / 23.09101083°N 114.397340361°E |
類型 | 歷史博物館 |
館藏 | 與科舉制有關的文物、石碑 |
館藏規模 | 約180件(套)實物,約15塊石碑、牌匾 |
策展人 | 惠州市賓興館陳列布展工作小組 |
所有者 |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
公共交通 | 見「行經公共交通」 |
地圖 | |
現時的賓興館是惠州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的館址,於2019年1月30日上午9時正式向公眾開放遊覽[33]。該館的主題為「賓興鹿鳴」[23]。
展覽
惠州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初時設有賓興館與惠州科舉、中國科舉文化源流、惠州科舉名人、多媒體互動等四個展區,惟開館初期僅向公眾開放首兩個展區。該館透過大量圖片及文獻資料呈現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介紹了該制度在古代惠州的發展狀況,並展示了當地科舉名人的事跡,以「體現惠州崇文厚德的優良傳統和地域特色」。[8]
在陳列館開館前,惠州市賓興館陳列布展工作小組於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1月25日期間開展了藏品徵集活動[34]。最終,該館首批向公眾開放的兩個展區共展出約180件(套)反映科舉制度的文物,當中包含約50件(套)實物及約130件(套)複製品;除此之外,該館還展出約15件石碑及牌匾的複製品,其中包括在施工期間被發掘出的一塊落款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雲階李公試館」石碑[35][8]。除實物展示之外,館內還設置了不少反映科舉制度經典場景的人物蠟像,令遊客更直觀理解中國科舉制度歷史,提升遊覽體驗[2]。
2019年12月,該館被重新劃分為中國科舉源流與惠州、惠州古代「賓興禮」、科舉文化與惠州、惠州科舉名人、多媒體互動等五個展區,並全面向公眾開放。[23]
開放安排
- 一般安排
該館現時於每星期二至日9時至18時向公眾開放[36],逢星期一閉館[33]。該館現時為免費開放場館[23],但不提供停車場所,因此運營方建議參觀者利用公共交通前往[8]。
- 特別安排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該館於2020年1月24日起與其餘市直文化、體育、宗教場所一同暫停開放[37]。5月15日,該館開始實施有限度開放措施,於每周二至日9時至17時開放全部展覽區域;參觀者需憑線上預約憑證及「粵康碼」入館,且任意時間點均只允許不超過20名參觀者同時在館[38]。
行經公共交通
- 軌道交通
- 公交車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鄒永祥、吳定賢 (編). 第四章 建筑-第一节 古建筑-8、宾兴馆. 《惠州文物志》. 惠州市文化局、惠州博物館. 1998年8月.
- ^ 2.0 2.1 2.2 2.3 2.4 陳驍鵬、吳大海; 王錠銓. 惠州宾兴馆:全国稀有的科举建筑获重生. 《羊城晚報》 (惠州). 2019-11-22: A14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羅煜明、嚴藝超; 吳定球. 刻录在宾兴馆里的文化密码. 《東江時報》. 2010-08-11: A03–A06.
- ^ 4.0 4.1 4.2 4.3 4.4 鄒永祥. 宾兴·公车·卧碑——漫话惠州宾兴馆. 《惠州文史資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惠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7-12, (3): 202–207.
- ^ 龔妍. 宾兴馆东湖旅店昨起对公众开放. 《惠州日報》. 2019-01-31: A2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 ^ 6.0 6.1 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第五十七编 文物-第三章 古建筑-第一节 楼 学宫 学馆. 楊奕青 (編). 《惠州市志(四)》. 中華書局. 2008年3月: 4054. ISBN 978-7-101-06006-5.
- ^ 7.0 7.1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第一批广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名单的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5-12-23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
- ^ 8.0 8.1 8.2 8.3 8.4 8.5 龔妍、侯縣軍; 張卓文. 180件实物带你穿越历史看科举. 《惠州日報》. 2019-01-31: A3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7).
- ^ 毛曉陽. 第二章 清代科举宾兴的时空分布-第二节 清代科举宾兴的空间分布特点-十六、广东. 《清代科举宾兴史》.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1月: 137. ISBN 978-7-5622-6497-2.
- ^ 10.0 10.1 10.2 10.3 楊品優、黃素娟. 清代广东乡会试宾兴事业探析. 《地方文化研究》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2015-06-15, 2015 (3): 39–49. ISSN 1008-7354.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萬明; 廖燕趙. 185年科举会馆或将旧貌重现. 《南方都市報》 (惠州). 2013-07-11: AII05 [2020-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政協廣東省惠州市委員會. 文教古迹-宾兴馆. 陳訓廷 (編). 《惠州历史文化丛书·惠州名迹荟萃》.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6年12月. ISBN 978-7-218-11488-0.
- ^ 13.0 13.1 13.2 曾妍虹. 闹市大杂院 科举小金库. 《南方都市報》 (惠州). 2015-04-02: AII08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14.0 14.1 14.2 14.3 14.4 龔妍. 宾兴馆:古代科举制博物馆. 《惠州日報》. 2017-09-01: A1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楊森 (編). 惠州市-宾兴馆. 《广东名胜古迹辞典》.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年8月: 587. ISBN 7-5402-0209-2.
- ^ 溫舒. 宾兴馆住户自掏腰包修葺房瓦. 《惠州日報》. 2009-04-16: B2.
- ^ 17.0 17.1 李向英; 邱若蓉、香金群. 宾兴馆的前世今生. 《東江時報》. 2013-08-28: A08–A09.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鍾雪平. 宾兴馆:惠州清末以文教兴邦的特殊产物. 《惠州日報》. 2019-01-29: A16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7).
- ^ 龔妍. 宾兴馆:见证惠州崇文厚德历史. 《惠州日報》. 2019-03-09: A9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吳志毅; 張思勇. 今年正式申报国家历史名城. 《南方日報》 (惠州). 2011-01-18: AII02 [2020-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 ^ 21.0 21.1 21.2 21.3 錢小敏. 宾兴馆保护规划公布 住户搬迁仍是难题. 《南方日報》 (惠州). 2013-05-28: AII04 [2020-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22.0 22.1 龔妍; 魏軍. 宾兴馆明年6月重现风采. 《惠州日報》. 2017-06-04: A2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23.0 23.1 23.2 23.3 宮曉磊. 宾兴馆已全面对外开放. 《惠州日報》. 2019-12-29: 3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 ^ 龔妍. 惠州或新增17处省级文保单位. 《惠州日報》. 2015-09-25: A2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透過搜狐.
- ^ 25.0 25.1 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第五十七编 文物-第三章 古建筑-第一节 楼 学宫 学馆-附:宾兴馆条约. 楊奕青 (編). 《惠州市志(四)》. 中華書局. 2008年3月: 4054–4055. ISBN 978-7-101-06006-5.
- ^ 劉建威; 魏軍. 宾兴馆将成“古代科举制度博物馆”. 《東江時報》. 2017-06-04: A02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 ^ 27.0 27.1 27.2 香金群. 小小金带街区 太多名人府邸. 《東江時報》. 2014-11-19: A06–A07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透過房天下.
- ^ 28.0 28.1 李立君. 宾兴馆四周清拆 两月内要搬迁完. 《南方都市報》 (惠州). 2015-07-16: AII03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 ^ 29.0 29.1 李立君. 宾兴馆修缮预计11月动工. 《南方都市報》 (惠州). 2016-06-16: AII03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劉建威; 魏軍. 东坡祠和宾兴馆项目完成征地. 《東江時報》. 2016-07-30: A02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透過惠州新聞網.
- ^ 侯縣軍. 东坡祠计划6月前开始复原. 《東江時報》. 2015-03-05: A07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透過房天下.
- ^ 吳潤凱; 張文憑. “历史街区有,保护现状不乐观”. 《南方都市報》 (惠州). 2011-12-21: AII04 [2020-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透過新浪.
- ^ 33.0 33.1 33.2 葉石界. 謝志清 , 編. 惠州增两个文化新地标,宾兴馆东湖旅店开馆. 惠州新聞 (南方網). 2019-01-31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香金群. 宾兴馆公开征集文物藏品. 《東江時報》. 2018-12-10: A02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劉建威; 張卓文. 宾兴馆工地又挖出清代石碑. 《東江時報》. 2018-12-23: A01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 ^ 关于调整各场馆开放时间的公告. 惠州博物館. 2021-01-01 [2021-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 ^ 譚琳、龔妍、李松權、劉建威; 陳丹娜. 惠州市直文体场馆暂停对外开放. 《惠州日報》. 2020-01-25: 2 [2020-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1).
- ^ 龔妍、譚琳; 鄭梓予、張卓文、曾婷婷. 文化馆博物馆今起恢复开放. 《惠州日報》. 2020-05-15: 4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 ^ 线路站点查询:西湖东城轨站. 惠州公共交通.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 ^ 线路站点查询:第十一小学. 惠州公共交通. [2020-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