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全
安金全(9世紀—930年7月10日),中國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國時期晉國、後唐將領。
安金全 | |
---|---|
出生 | 9世紀 唐朝 |
逝世 | 930年 後唐 |
職業 | 唐朝及五代十國時期晉國、後唐將領。 |
生平
早期
代北人。世代為邊將,年輕時驍果,善騎射,自稱能擒生踏伏(生擒敵人、搜查伏兵)。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騎將,屢從征討。[1][2]
效力李存勖
後梁代唐朝後,晉國仍奉唐朝正朔。李克用死後,子李存勖襲晉王,繼承勢力。天祐四年(907年)六月,李存勖以蕃、漢都指揮使周德威為行營都指揮使,率馬軍都指揮使李嗣本、馬步都虞候李存璋、先鋒指揮使史建瑭、鐵林都指揮使安元信、橫衝指揮使李嗣源及安金全救被梁軍圍攻於潞州的養兄昭義節度使李嗣昭。八年(911年)正月梁晉柏鄉之戰,李存勖、李嗣源率親軍與史建瑭、安金全及北部吐谷渾諸軍沖陣夾攻,梁軍大敗。[1][2][3][4]十年(913年)三月,周德威遣李嗣源、李嗣本、安金全率兵救因叛燕歸晉而正被燕將元行欽攻打的武州刺史高行珪,收降元行欽以歸。[5][6]
安金全數次隨李存勖用兵,皆有戰功,累為刺史,因老病退居河東軍部太原。[1][2]
天祐十三年(916年)二月,梁將匡國軍節度使王檀率軍三萬,乘李存勖剛攻克鄴城與梁軍相持之際,來襲太原。時城中沒有兵備,敵軍突然殺至,監軍張承業大恐,計無所出,閱看諸司壯丁、工匠,登陴守城。外軍攻城甚急,安金全急忙勉強起床出來對張承業說:「老夫退居抱病,不任軍事。然吾王家屬在此,這是王業本根之地,如一旦為敵所有,大事去矣。請授我庫甲,為公備寇。老夫雖然疲憊,然尚能為公破賊。」張承業高興,即時授之。安金全披甲跨馬,召率子弟及退居、閒居諸將、先前所部將吏,得數百人,夜出北門,擊梁軍於羊馬城內,梁軍驚潰,因而退卻。不久李嗣昭派牙將石君立(一作石嘉才)從潞州率五百騎救軍到,石君立入城,與安金全等分出諸門擊梁軍,梁軍死傷十分之二三,退走。[2][5][6]若非安金全奮命,太原就危險了。[1]
天祐十四年(917年)二月,安金全在新州刺史任上被叛逃契丹的盧文進引契丹兵急攻,不能守,棄城而逃。[5][7][8][9]
梁晉對壘之際,梁軍游騎每出,必為安金全所獲,故梁偵邏者都害怕,以取人性命的死神「五道將軍」[10]之名,稱安金全為「安五道」。[1]
李存勖後建立後唐,即後唐莊宗,滅梁。他性矜伐,凡大將立功,不按時行賞,也不認為安金全有能力。雖然安金全保衛太原有功,卻非莊宗策劃,故安金全等沒有受賞。莊宗年間,安金全名位不進,曾任相州刺史、北京左右廂都指揮使,卻也因莊宗不願臣下勝過自己而止於刺史。[1][2][11]
效力李嗣源
李嗣源與安金全有舊,後登基為後唐明宗,論當初保衛太原之功,天成元年(926年)五月,授安金全同平章事,充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12]在任二年,治民為政非其所長,詔赴闕,不久,長興元年(930年)六月病卒。[2][13]廢視朝二日。[1]累贈太師。[14]
家庭
父安山盛,朔州牢城都校,贈太傅。子安審暉、安審琦。侄安審通。[1]從子安審信,安金全任振武軍節度使期間補為牙將。[14]
延伸閱讀
[編]
注釋及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舊五代史》卷六十一
- ^ 2.0 2.1 2.2 2.3 2.4 2.5 《新五代史》卷二十五
- ^ 《舊五代史》卷二十七
- ^ 《舊五代史》卷五十六
- ^ 5.0 5.1 5.2 《舊五代史》卷二十八
- ^ 6.0 6.1 《舊五代史》卷六十五
- ^ 《舊五代史》卷九十七
- ^ 《遼史》卷一
- ^ 《契丹國志》
- ^ 《佛學大辭典》【五道將軍】(雜名)十王之眷屬也。焰魔供次第曰:「可別供焰羅王五道將軍,即得削死籍付生籍。」
- ^ 《冊府元龜》
- ^ 《舊五代史》卷三十六
- ^ 《舊五代史》卷四十一
- ^ 14.0 14.1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