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麥考利夫
安東尼·克萊門特·「納茨」·麥考利夫(英語:Anthony Clement "Nuts" McAuliffe,1898年7月2日—1975年8月11日),二戰軍人,美國陸軍上將。1944年突出部戰役期間,時任第101空降師代理師長的麥考利夫率領該師堅守比利時小鎮巴斯托涅,在身陷重圍、敵眾我寡的絕境下堅持戰鬥,為其贏得了榮譽。突出部戰役勝利後,他繼續指揮第103步兵師參與了萊茵蘭、中歐等對德攻勢。最終於1956年以美國駐歐陸軍司令身份退役。他最著名的事跡發生在巴斯托涅戰役,當德軍以最後通牒逼迫他投降時,他的回覆只有斬釘截鐵的一個詞:「Nuts!(美國俚語「扯淡」)」[1]。
安東尼·克萊門特·麥考利夫 Anthony Clement McAuliffe | |
---|---|
暱稱 | 「老罈子(Old Crock)」[註 1] |
出生 | 1898年7月2日 美國華盛頓特區 |
逝世 | 1975年8月11日 美國華盛頓特區 | (77歲)
墓地 | 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國家公墓 |
效命 | 美國 |
軍種 | 美國陸軍 |
服役年份 | 1918年–1956年 |
軍銜 | 上將 |
部隊 | 美國野戰炮兵 |
統率 | 第103步兵師 美國化學兵 美國第七軍團 美國駐歐陸軍 |
參與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獲得勳章 | 傑出服役十字勳章 陸軍傑出服役勳章 加配橡葉簇 銀星勳章 功績勳章 銅星勳章 加配橡葉簇 |
配偶 | 海倫·惠特曼·麥考利夫(1897–1983) |
親屬 | 帕特里夏·A·麥考利夫(女兒) 約翰·H·麥考利夫(兒子) |
生平
早年生涯
麥考利夫於1898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一個愛爾蘭家庭,18歲時(1916年)考上西弗吉尼亞大學。次年,他投筆從戎,進入西點軍校,就讀士官速成項目,並於1918年11月順利畢業。此時一戰剛結束不久,他曾藉機短暫遊歷了歐洲各國,拜訪昔日戰場。畢業後的麥考利夫分配到野戰炮兵部隊,為此他於1920年前往野戰炮兵學校,接受必要的訓練。之後他在美國本土和夏威夷的日常任務中度過了16年的軍旅生涯,至1935年已官拜上尉。美國陸軍先後送他前往萊文沃思堡的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和陸軍戰爭學院進修[2]。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前夕,麥考利夫晉升為中校,供職於美國戰爭部總參謀部後勤司。包括巴祖卡火箭筒和吉普車在內,許多二戰列裝的新型裝備都是在他的監督下開發的[3]。
第二次世界大戰
因其資深的野戰炮兵經驗,麥考利夫於1942年8月被任命為第101空降師炮兵部隊指揮官,並於1944年6月6日隨師空投至諾曼底,成為第一批重返法國的盟軍部隊[2]。由於原副師長唐·普拉特准將在D日空降着陸時意外身亡,他還兼任第101空降師副師長[1]。在諾曼底登陸首周,他指揮炮兵支援該師步兵奪取卡朗唐。同年9月,他隨101空降師投入市場花園行動。在這場整體災難性的行動中,麥考利夫率領的一支滑翔機分隊成功奪取並一度守住了小城柏克德。行動失敗後,第101空降師撤回法國蘭斯休整[1][4]。
突出部戰役
1944年12月16日,突出部戰役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爆發。18日,第101空降師調往比利時小鎮巴斯托涅,以應對德軍的奇襲。當時師長馬克斯維爾·泰勒少將正在美國本土參加參謀會議,前線指揮由麥考利夫准將全權負責,他得到的命令簡潔明瞭:「堅守巴斯托涅」[5][6]。德軍進攻之快出乎意料,此時已在美軍防線上形成一個寬約100公里、縱深30-50公里的突出部,距離第101空降師防守的巴斯托涅僅11英里(18公里)之遙[7]。儘管艾森豪威爾立刻派兵馳援,但德軍大將海因里希·馮·呂特維茨指揮的第47裝甲軍還是搶先一步,於21日徹底包圍了巴斯托涅[8]。期間,德軍多次對巴斯托涅發起進攻,但都以失敗告終。
12月22日上午,呂特維茨派出兩名軍官和兩名士兵共四名使者,手舉白旗攜帶最後通牒前往美軍陣地,要求美軍投降。麥考利夫為應對前夜德軍的空襲一宿未眠,此時正在師部小睡[9]。參謀長內德·摩爾中校聞訊立刻叫醒了麥考利夫,向他通報了這一情況。不久,德語、英語兩份最後通牒送至麥考利夫所在的司令部,內容如下[10]:
- 英語版:
“ | To the U.S.A. Commander of the encircled town of Bastogne: The fortune of war is changing. This time the U.S.A. forces in and near Bastogne have been encircled by strong German armored units. More German armored units have crossed the river Our near Ortheuville, have taken Marche and reached St. Hubert by passing through Hompre-Sibret-Tillet. Libramont is in German hands. |
” |
- 中文翻譯版:
“ | 致巴斯托涅包圍圈中的美軍指揮官:
|
” |
麥考利夫聽說德軍使者前來,第一反應是:「德國人要投降?」摩爾糾正道:「不,長官,他們要我們投降。」麥考利夫頓時勃然變色,拿起最後通牒掃了兩眼,脫口而出:「要我們投降?真是扯淡(Nuts)!」[註 2]隨即把信揉成一團丟在地上[11][12]。他並沒有立刻回信,而是動身前往前線,慰勞堅守陣地的士兵[11]。等他回到師部,他才得知德軍使者還沒離開,堅持要他作出正式回復。於是麥考利夫召集所有參謀,商討一個合適的回信。就在此時,師作戰參謀哈里·金納德中校靈機一動,提出麥考利夫剛才的無心之言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美軍的態度,用來回敬敵人正合適。他的提議得到在場所有人的一致贊同。一份正式回復很快由第327滑翔機步兵團團長約瑟夫·H·哈珀中校交到了德軍使者的手裡。信中正文只有一個詞[11]:
- 英語版:
“ | To the German Commander: N U T S ! |
” |
- 中文翻譯版:
“ | 致德軍指揮官: NUTS! |
” |
德軍軍官見信大惑不解,詢問這到底是肯定還是否定的意思。哈珀明確答覆:「反正不是肯定。」並補充道:「要是你們還不明白'Nuts'什麼意思,換句通俗英語來說就是——見鬼去吧(Go to hell)!」[13][註 3]德軍軍官點了點頭。隨後四人由哈珀護送離開[10]。
回到己方陣地,德軍使者向呂特維茨上將及裝甲教導師師長弗里茨·拜爾萊因中將報告了勸降的情況,包括那封只有一個詞的回信。拜爾萊因惱羞成怒,要求立刻開始炮轟,同時地面部隊對巴斯托涅發起總攻。但呂特維茨此時另有盤算,因為所有重炮都已拖往更前線的位置,況且裝甲教導師也不應當在巴斯托涅消耗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他命拜爾萊因主力繞過巴斯托涅奪取羅什福爾[11][14]。同時在夜間派出轟炸機對巴斯托涅不斷襲擾,但成效甚微。12月24日和25日,德軍第26國民擲彈兵師、裝甲教導師和第5空降師在空軍的支援下對巴斯托涅發起兩輪衝擊[8]。戰鬥一度趨於白熱,但德軍始終無法攻克巴斯托涅。直到1944年12月26日巴頓將軍的第4裝甲師突破德軍防線,成功解除巴斯托涅之圍,這座小城都牢牢掌握在麥考利夫和他的第101空降師手中[15]。
因在巴斯托涅之圍中表現出的非凡勇氣,巴頓將軍於1944年12月30日授予麥考利夫傑出服役十字勳章,後又追加陸軍傑出服役勳章[16]。
中歐會戰
突出部戰役結束後,麥考利夫晉升為少將,統帥第103步兵師,負責從南部突破齊格菲防線並進攻納粹德國本土[1]。這是他第一次指揮師級單位[17]。在他的指揮下,第103步兵師於1945年3月23日抵達萊茵河谷,掃清萊茵河以西平原上的德軍。在4月初的短暫停歇後,麥考利夫於1945年4月20日再度發起進攻。第103步兵師將德軍殘餘趕出西南重鎮斯圖加特,並於4月24日奪取明辛根。三天後,該師第411步兵團進入德國南部小城萊希河畔蘭茨貝格,解放了達豪集中營分營考弗靈集中營[註 4]。而麥考利夫則隨第103師本部於4月26日由烏爾姆橫渡多瑙河。5月3日,第103師幾乎兵不血刃地攻占了奧地利城市因斯布魯克,控制阿爾卑斯山的布倫納山口,並與從義大利戰場前來的美軍第88步兵師會師。自此,歐洲戰場與意大利戰場成功連為一體[18]。戰爭在隨後的數天內落下帷幕。
戰後
麥考利夫在戰後回到美國,先後擔任包括比基尼環礁核試驗聯合特遣部隊副指揮官、美國化學兵主任、陸軍人事副參謀長等多種職務。在任陸軍人事副參謀長後期,他致力於解決美國陸軍中的種族隔離問題。在他的努力下,美國陸軍於1950年底開始放鬆延續百餘年的黑人隔離政策[19]。1953年,他重返歐洲,任第7集團軍司令。隨着第7集團軍演變為美國駐歐陸軍,麥考利夫也於1955年升任駐歐陸軍總司令[1],並於同年晉升為陸軍上將[11]。
1956年,麥考利夫從美國陸軍退役,受聘美國氰氨公司,於1956年至1963年任該公司人事部副總裁[20]。任職期間,他重視公共關係,時常教授員工如何與當地政治人士交往。同時,麥考利夫還於1960年至1963年任紐約州民防委員會主席[1]。
麥考利夫於1963年退休,移居馬里蘭州小鎮切維蔡斯安度晚年[21]。1975年8月11日,麥考利夫因白血病病逝於華盛頓特區沃爾特·里德醫學中心,終年77歲。靈柩按軍隊禮節下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22]。其遺孀和兒女身後與他合葬。
紀念
注釋
參考資料
引用
- ^ 1.0 1.1 1.2 1.3 1.4 1.5 Fredriksen 1999,第488頁.
- ^ 2.0 2.1 Sweeney & Byrne 2006,第220頁.
- ^ Bergstrom 2014,第146頁.
- ^ Marshall 1979,第9頁.
- ^ Bergstrom 2014,第119頁.
- ^ Caddick-Adams 2015,第460頁.
- ^ 二戰風雲錄 2010,第120頁.
- ^ 8.0 8.1 Zabecki 2015,第1383-1384頁.
- ^ O'Reilly & Dugard 2014,第119頁.
- ^ 10.0 10.1 O'Reilly & Dugard 2014,第123-125頁.
- ^ 11.0 11.1 11.2 11.3 11.4 McAuliffe, Jr. 2012.
- ^ Bando 2003,第234頁.
- ^ Caddick-Adams 2015,第491頁.
- ^ Bergstrom 2014,第253頁.
- ^ Bergstrom 2014,第299頁.
- ^ Bando 2011,第190頁.
- ^ Bando 2011,第209頁.
- ^ Fifth Army History,第129-138頁.
- ^ Williams 1993,第94頁.
- ^ Thomson & Pepe 2007,第114頁.
- ^ Antal & Koskimaki 2008,第108頁.
- ^ Chicago Tribune 1975.
- ^ Caddick-Adams 2015,第458頁.
文獻
- Antal, John; Koskimaki, George E. Hell's Highway. Zenith Imprint. 2008: 159. ISBN 9781616732677.
- Bando, Mark. Vanguard of the Crusade: The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in World War II. Aberjona Press. 2003: 310. ISBN 9780971765009.
- Bando, Mark. 101st Airborne: The Screaming Eagles at Normandy. Voyageur Press. 2011: 156. ISBN 9780760339800.
- Bergstrom, Christer. The Ardennes, 1944-1945. Casemate/Vaktel Forlag. 2014: 508. ISBN 9781612002774.
- Caddick-Adams, Peter. Snow and Steel: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1944-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872. ISBN 9780199335145.
- Cassill, R. V. The general said, "Nuts!": The exciting moments of our history--as recalled by our favorite American slogans. Birk & co. 1955. ASIN B0007EQU3K.
- Chapter VI: Conclusion. Fifth Army History. Volume 9: Race to the Alps. 2011: 300.
- Koskimaki, George. The Battered Bastards of Bastogne. Open Road Media. 2013: 528. ISBN 9781480406650.
- Fredriksen, John C. American military leaders: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Volume 2. ABC-CLIO. 1999: 926 [2017-07-23]. ISBN 9781576070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9).
- Marshall, Samuel Lyman Atwood. Bastogne: The First Eight Day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9: 215.
- McAuliffe, Jr., Kenneth J. The story of the NUTS! reply. United States Arm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 O'Reilly, Billy; Dugard, Martin. Killing Patton: The Strange Death of World War II's Most Audacious General.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14: 304. ISBN 9780805096682.
- Sweeney, Jerry K.; Byrne, Kevin B. A Handbook of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From the Revolutionary War to the Presen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6: 383. ISBN 9780803293373.
- Thomson, Bobby; Pepe, Phil. Few and Chosen Giants: Defining Giants Greatness Across the Eras. Triumph Books. 2007: 256. ISBN 9781617490538.
- Tribune Wire Services. Gen. McAuliffe dies; said 'Nuts' to Germans. Chicago Tribune. 1975.
- Williams, William J. A Revolutionary War: Kore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stwar World. Imprint Publications, Incorporated. 1993: 265. ISBN 9781879176164.
- Zabecki, David T. World War II in Europe: An Encyclopedia. Routledge. 2015: 1550. ISBN 9781135812423.
- 《學生探索者》編委會. 二战风云录: 二战全景纪实. 北京: 新學堂. 2010: 114. ISBN 9787546332314.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安東尼·麥考利夫
- 麥考利夫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墓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TS!" Revis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