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貝納維德斯
奧斯卡·雷蒙多·貝納維德斯·拉雷亞(西班牙語:Óscar Raymundo Benavides Larrea,1876年3月15日—1945年7月2日)是一位著名的秘魯陸軍元帥,也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外交家、政治家。曾兩度擔任秘魯總統。
奧斯卡·貝納維德斯 Óscar Raymundo Benavides | |
---|---|
第45任秘魯總統 | |
任期 1914年2月4日—1915年8月18日 | |
前任 | 吉列爾莫·比林赫斯特 |
繼任 | 何塞·帕爾多-巴雷達 |
第49任秘魯總統 | |
任期 1933年4月20日—1939年12月8日 | |
前任 | 路易斯·米格爾·桑切斯·塞羅 |
繼任 | 曼努埃爾·普拉多·烏加特切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76年3月15日 秘魯利馬 |
逝世 | 1945年7月2日 秘魯利馬 |
早年生活
貝納維德斯在1876年3月15日出生於利馬,父親米格爾·貝納維德斯-加列戈斯是一名軍人,母親艾爾菲麗婭·拉雷亞是一位社交名流。貝納維德斯在軍校畢業後服役於炮兵部隊,在1906年去法國學習炮兵技術,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
卡克塔河戰役
1910年12月返回秘魯後,貝納維德斯被任命為第9步兵營的指揮官,該營駐紮在秘魯北部的奇克拉約 。 1911年2月,秘魯政府下令貝納維德斯率領第9營前往秘魯亞馬遜州與哥倫比亞的東北邊界。哥倫比亞在卡奎塔河南岸的拉佩德雷拉建立了一個防禦工事,根據1909年《波拉斯-坦科·阿爾蓋斯條約》,該工事在秘魯境內。第九營穿越伊基托斯,抵達拉佩德雷拉,在勸降無果後,貝納維德斯果斷出擊,全殲了哥倫比亞軍。[2]然而秘魯官方卻和哥倫比亞議和,放棄了卡克塔河沿岸地區,將邊界推移到普圖馬約河附近。由於秘魯政府的無能以及氣候的原因,大量兵士在轉進過程中因黃熱病喪命。[3]
8月4日,貝納維德斯返回伊基托斯,他被擢升為步兵上校。 但是貝納維德斯在日記中寫道:「我遭受了如此之多的痛苦,以致於我所取得的勝利以及給予我的升遷並沒有像許多人所感受的那樣使我高興,這就像士兵們沒有遭受那麼多不幸一樣。」[3]
戰後
由於貝納維德斯在歸途中罹患惡疾,秘魯政府在戰後送貝納維德斯到歐洲診療。當他於1912年4月8日回到秘魯時,他被授予民族英雄稱號,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政府在利馬舉行了遊行。隨後貝納維德斯又同弗朗西斯卡·貝納維德斯·迭斯·坎塞科結婚。幾個月後又被晉升為阿雷基帕地區的軍事長官。在1913年7月16日,他被刺客用手槍擊中胸口,好在沒有去世。
1913年11月,貝納維德斯被調到利馬,任參謀長官。
第一任總統任期
1913年,吉列爾莫·比林赫斯特總統計劃解散國會,此時反對派聯絡了貝納維德斯,迫使其出兵以維持憲法秩序。貝納維德斯在經過思索後同意了他們的請求。1914年2月4日,貝納維德斯出兵迫使吉列爾莫·比林赫斯特下台。當比林赫斯特發現他已經孤立無援以後,他向武裝部隊投降並且流亡到了智利。
5月15日,國民大會任命他為臨時總統。 在他的政府任職的18個月中,貝納維德斯恢復了秘魯的政治秩序和穩定。 關於他的內閣, 巴薩德雷認為:「貝納維德斯將軍對合作者的選擇是謹慎而平衡的」。[4] 貝納維德斯舉行了由1915年8月18日執政的何塞·帕爾多-巴雷達贏得的大選。
下野時期
1916年,帕爾多總統派貝納維德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觀察員前往巴黎,他見證了凡爾登戰役。[5]1917年,貝納維德斯成為了秘魯駐意大利大使,當萊吉亞發動政變奪取權力以後。萊吉亞認為貝納維德斯會妨礙他的統治。當貝納維德斯從羅馬回到利馬後,萊吉亞擔心貝納維德斯會像推翻比林赫斯特一樣推翻他自己,1921年5月3日,萊吉亞派人逮捕了貝納維德斯,並將貝納維德斯綁架到了一艘前往悉尼的汽船上。貝納維德斯在船上和一部分人一起,逼迫船長前往哥斯達黎加,並且去往了巴拿馬和瓜亞基爾。貝納維德斯在瓜亞基爾與反對萊吉亞的人組成社團。1927年11月,貝納維德斯前往法國。
1930年8月22日, 路易斯·米格爾·桑切斯·塞羅中校在阿雷基帕發起了一場革命,並且最終推翻了萊吉亞。貝納維德斯先是被委派為秘魯駐西班牙大使,隨後又回到秘魯軍隊中任職。1932年3月31日,貝納維德斯被擢升為秘魯陸軍總司令。
在1933年4月30日路易斯·米格爾·桑切斯·塞羅被阿普拉黨成員刺殺後,貝納維德斯繼任總統。
第二任總統任期
貝納維德斯在繼任總統後不久簽署了1933年憲法。之後新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工作。在貝納維德斯第一個任期,他解決了與哥倫比亞的領土糾紛,宣布阿普拉黨非法,他以「 秩序,和平與工作 」為座右銘執政。 他加強了武裝力量,併購買了現代武器,還建造了卡亞俄的海軍碼頭和干船塢。[6]
在貝納維德斯任期內,泛美公路秘魯段徹底貫通。在此期間,秘魯政府為工人及其家庭建造了生活區和食堂,並制定了工人社會保障和新的民法典。 鼓勵旅遊業,並計劃在秘魯的主要城市建設旅遊酒店。[6]
1939年12月8日,貝納維德斯將總統授權移交給當年大選獲勝者曼努埃爾·普拉多·烏加特切。12月19日,普拉多向貝納維德斯授予秘魯大元帥的頭銜。
下台後
1940年,貝納維德斯曾擔任秘魯駐西班牙大使。1941年,他成為了秘魯駐阿根廷大使直到1944年。1944年7月17日貝納維德斯返回了秘魯。他參與了國家民主陣線黨的創建。在國家民主陣線候選人何塞·路易斯·布斯塔曼特·里韋羅當選總統後不久,於1945年7月2日在利馬去世。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 El Mariscal Benavides, su vida y su obra. 1976, 1981. Lima, Editorial Atlántida, 2 volumes.
- Basadre, Jorge. 1963. Historia de la República del Perú, Fifth Edition, Volume VIII. Lima, Ediciones Historia.
- Orrego, Juan Luis. 2000. La República oligárquica (1850–1950). In Historia del Perú, Lima, Lexus.
- Tauro (del Pino), Alberto. 1988. Enciclopedia ilustrada del Perú. Lima, Peisa.
外部連結
- 有關奧斯卡·貝納維德斯在德國經濟學中央圖書館(ZBW)20世紀新聞檔案中的剪報。
前任: 吉列爾莫·比林赫斯特 |
第45任秘魯總統 1914年2月4日-1915年8月18日 |
繼任: 何塞·帕爾多-巴雷達 |
前任: 路易斯·米格爾·桑切斯·塞羅 |
第49任秘魯總統 1933年4月20日-1939年12月8日 |
繼任: 曼努埃爾·普拉多·烏加特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