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昌世

中国建筑学家

夏昌世(1903年7月—1996年3月),廣東新會人,生於廣州,著名的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園林學家,嶺南現代建築創作的開拓者、創始人。他是中國第一代建築師中僅有的兩位博士學位獲得者之一[1],與陳伯齊龍慶忠共同對中國建築學術與建築教育和發展做出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貢獻[2] 。畢業於德國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建築專業,並在德國圖賓根大學藝術史研究院獲博士學位[3]。著有《園林述要》。

夏昌世
出生1903年7月
 大清廣東省廣肇羅道廣州府新會縣
逝世1996年3月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弗賴堡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大學教授

生平

1918年,夏昌世和兄長夏安世一起到德國求學。1929年,與德國人白蒂麗(Ottilie Bretschger)結婚。1932年,在圖賓根大學通過了藝術史博士學位論文的答辯,旋即回國。

曾任職鐵道部交通部以及平漢鐵路管理局。1934年加入中國建築師協會中國營造學社,和營造學社中唯一的歐洲會員、德國的鮑斯曼一起參加了各地的建築與傳統園林考察和古建築測繪[1]

曾到大西南參與修建滇緬鐵路,1940年起開始到大學任教,在國立藝專曾任教務長,在中央大學重慶大學做過教授[4]

1945年夏昌世回到廣州,任國立中山大學建築工程系(現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前身)教授兼系主任。

共和國後

陳伯齊、夏昌世及龍慶忠同為華南工學院建築系創系三老。由戰後到共和國成立,直至文革前,夏昌世一直執教於中山大學建築系和華南工學院建築系[5]

據華南理工學生回憶說,他是一位喜歡穿花衣服的教授,總是拄着文明棍,叼着煙斗,那是在絕大多數人只穿白色、藍色和綠色衣服的年代。

華南土特產展覽會水產館設計之後不久,《人民日報》就刊文批判夏昌世「香簽一樣細的柱子」、「出挑很遠卻像蟬翼一樣單薄的陽台」、「資本主義的臭牡丹」。他娶了德國人為妻,因此歷次政治運動中都成為批鬥對象,1967年到1968年期間在農村接受再教育,到1969年被投入監倉,關押在廣州黃華路監獄[6],直至1972年7月經周恩來過問而開釋[4],1973年移居德國,1996年去世於德國弗賴堡

成果

 
華南工學院化工系舊樓,屋頂採用了夏氏遮陽設計

夏氏遮陽

嶺南地處亞熱帶,炎熱多雨。那時居住在頂層的通常是炎熱得如坐針氈,難耐之極,為實現屋面隔熱的需要,夏昌世從中山醫學院400床醫院開始嘗試採用曲拱屋面,通過組織隔熱層通風等手段實現建築頂層的降溫。

至1957年,夏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遮陽板形式語言,包括垂直遮陽、水平遮陽、綜合遮陽等,他把遮陽設計作為建築的主要外在表現手段,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由於他在嶺南建築中的開創性,被學界稱為「夏氏遮陽」[5]

實踐證明,「夏氏遮陽」的效果明顯。根據1956年7月一天下午14-15時間段內,在中山醫學院建築群的溫度測試數據顯示,相較於一般沒有遮陽和隔熱設施的房屋所產生室內外溫差,獲得室內外溫差比低3-4℃。

評價

夏昌世與陳伯齊、龍慶忠等一起,通過建築教學的體系化、民居研究所的創辦以及建築設計實踐,極大地推動了嶺南建築教育、學術研究和現代建築設計創作的發展,是嶺南派建築的先驅者,以及嶺南派建築的思想、方法和形式的重要源泉,是華南建築教育史上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1][2]

參考

  1. ^ 1.0 1.1 1.2 在陽光下——嶺南建築師夏昌世回顧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網易探索 2009。
  2. ^ 2.0 2.1 夏昌世·營造·嶺南派——夏昌世回顧展主題講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華南理工大學 2009-09-12。
  3. ^ 夏昌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2008-12-01。
  4. ^ 4.0 4.1 夏昌世:嶺南現代建築的清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廣州方所 2015。
  5. ^ 5.0 5.1 夏昌世:真正屬於中國的建築大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廣州文史 2012。
  6. ^ 顧, 孟潮. 建筑与文化漫笔. 上海: 同濟大學. 2016 [2022-07-28]. ISBN 978-7-5608-613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