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裝台灣又稱漢衫唐山衫,是清代至現代華人的一種傳統服飾。特點是立領盤扣,1950年代之後,一些唐裝又吸收了一些西式裁剪的特點,例如立體剪裁、在肩膀部接袖等。港澳、台灣所指的唐裝包括男裝的長衫,男女通用的對襟衫、大襟衫等等。

2001年APEC會議時,俄國總統普丁美國總統小布希穿著新唐裝
着唐裝搭上熱褲模特兒
市面售賣的兒童唐裝

辭源

唐裝一詞,早年為海外華人所創。在中國歷史上,唐代的強盛聲名遠播,外國人常稱中國人為「唐人[1]。特別是廣東、福建的華僑也常常自豪地自稱為唐人,華人居住區稱為「唐人街」。此詞原在歐美華人社區以及港澳地區較為流行。

唐裝這一概念原本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唐代人的服裝;二是指西風東漸後與「西服」相對的「中式服裝」。其第二種含義可能與涉及海外華人的「唐人街」、「唐人」等概念有關,主要是指被海外認知的「中式服裝」。而自從在2001年10月21日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有一套經過重新設計的「中式服裝」一經正式亮相,唐裝一詞就具有有了新的第三層含義,亦即專指那套經過重新設計、並迅速在海內外華人社會中流行開來的「中式服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傑英指出,唐裝不是唐朝服裝的發展,而是滿族服裝的延續和改良[2][3][4]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學者丁超認為當今唐裝是從明代對襟衣罩甲以及清朝時期的馬褂發展而來[5]

相關服裝在有關文獻、書籍和報章亦被稱之為漢族服飾「漢服」:

清光緒時期地方志《大通縣乘帙稿》記載部份土人穿著「漢服」,為清代漢人服飾;民國時期史學家張廷休:「今日苗夷的男子大都是穿漢服能說漢話。」[6];《馬關縣志·風俗志》也以「漢服」一詞指這類服裝;藏族學者桑熱嘉措亦提到自己身穿「漢服」[7];人民日報:「中國北京市代表團送上了專門為他設計的一套漢族對襟衣衫。傳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時,小於蓮便身著漢服(馬褂)迎接四面八方客人"」[8]。《藏族近代職業教育論析》一文[9]以及《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等文獻和書籍中,「漢服」一詞都等同唐裝[10][11]

源流

晚明時期建州女真朝鮮人記載的「雜亂無章」走向「貴賤有別」的過程當中受到了漢族服飾很大影響,本為戎裝的明代罩甲世俗化和普及化以及的明代女裝對襟褂影響了關外的滿洲人。由於滿洲的崛起有賴於騎射之利,而對襟衣之類又便於騎射。在此情形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滿洲便學習借鑒明代的冠服制度。[原創研究?]

康熙時期學者曹庭楝將馬褂的淵源上溯到隋朝貉袖乾隆時期趙翼亦將馬褂的歷史進前至漢魏時期的半袖。郝懿行認為罩甲對襟衣和馬褂可被視為同一事物,「類同一狀」,顧炎武亦將襟衣等同罩甲。到了清末正式將史籍中的貉袖等同於時俗所稱的馬褂和當代典章中的行褂:「近歲衣制有一種如旋襖,長不過腰,兩袖僅掩肘,名曰貉袖。聞起於禦馬院,短前後襟者,坐鞍上不妨脫;著短袖,以其便於控馭。耳今士大夫亦服之「餘按:今世所行馬褂,殆與此類汪芙生」。松煙小錄「云:「揣曾氏說與今日行褂正相似」,「會典行褂長與坐齊,袖長及肘,用石青色」。

相近時期的服飾

大襟衫

大襟衫由襖演變而成,延續了漢族傳統的右衽開襟特徵[12]

秀禾裝

「秀禾裝」即清末民初流行的襖裙樣式,特點是元寶領、厂字襟,綴上花扣,衣身較舊有的大襟衫窄,裙子亦縮短。這類服飾在民初時作為女學生的校服之用,而「秀禾裝」一名來自電視劇《橘子紅了》女主角秀禾的造型。

海派旗袍

紅幫裁縫所創,特點是收腰、貼身,顯露女性身材曲線,亦為厂字襟,綴上花扣。由男式長衫演變而成。

現代馬褂

2001年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東道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以「唐裝」的名義贈給各與會國元首、為代表中國式樣的服裝,乃由服裝設計師余鶯所設計,最初取名為「新唐裝」[13] 。為西式立體剪裁服裝。

圖庫

參見

注釋

  1. ^ 張廷玉. 明史. 清國政府. 1703年 [2016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3日) (中文). 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 
  2. ^ 孫祥虎,《唐裝並非唐朝服裝》,《山西老年》 , 2007 (12) :32-32。
  3. ^ 方毓強,《"唐裝"不是唐朝的服裝》,《上海採風》 , 2007 , 17 (1) :22-23。
  4. ^ 周星《新唐裝、漢服與漢服運動—21世紀初葉中國有關「民族服裝」的新動態》,《開放時代》2008年第3期
  5. ^ 丁超.清代黃馬褂源流考.清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出版, 2011年第2期, p127-133
  6. ^ 匡國鑫,汪洪亮,任羽中《民國時期邊疆教育文選》第80-81頁
  7. ^ 劉成剛著《桑熱嘉措傳》,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寧,1994年:「藏族學者桑熱嘉措:「……但我從民國28年進入馬步芳省政府工作以來,逐漸學著穿漢服……」」
  8. ^ 高愛民《"西歐首都"-布魯塞爾》人民日報1993年5月8日第7版
  9. ^ 何波,阿显珍.藏族近代职业教育论析.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04期. [2016-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10. ^ 蘇旭珺. 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 臺灣: 傳藝中心出版.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1日: 43–52頁. ISBN 9789576677755 (中文). 「台灣開阜至割台前傳統漢服風貌……傳統男性與女性服裝形式,男性盛裝仍為長衫,馬褂或馬甲……漢人傳統服飾風格大致同於晚清時期……」 
  11.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編寫.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概況. 中國河北: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9年6月1日. ISBN 9787105086665 (中文(簡體)). 「縣內回族現雖使用漢語言,著漢服,但在風俗習慣上都保留著鮮明的民族特點」 
  12. ^ 蘇旭珺. 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 臺灣: 傳藝中心出版.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1日: 37頁. ISBN 9789576677755 (中文). 
  13. ^ 丁錫強. 新唐裝. 中國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532366873 (中文(簡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