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屏
周建屏(1892年8月26日—1938年6月13日[1]),原名周宗堯,別名周興唐、周興堂等,祖籍江西省金谿縣,生於雲南省宣威州(今雲南省宣威市)倘塘村[1],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將領。
周建屏 |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別名 | 周宗堯、周興唐、周興堂 |
出生 | 大清雲南省宣威州 | 1892年8月26日
逝世 | 1938年6月13日 中華民國河北省平山縣小覺鎮 | (47歲)
籍貫 | 江西省金谿縣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不詳 |
兒女 | 女兒周彩花(1930年—) |
職業 | 軍人 |
生平
周畢業於雲南講武堂第八期,1910年投入雲南軍隊當兵,隨部參與辛亥革命,1915年護國戰爭時在朱德部下任連長,後在雲南軍中逐漸升任至旅參謀長。1924年棄職返江西祖籍務農,不久又復出,先在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1926年冬[1]或1927年春[2],由朱德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期間,周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營長。
1927年8月1日,周率部參加南昌起義,後在三河壩戰役負傷,與部隊失散。其後,周前往上海,與中共中央恢復聯繫。1929年,周被派往閩浙贛蘇區擔任軍事指揮,與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合作,打下景德鎮等多處要地,屢次擊敗國民革命軍。1930年9月,周所部被擴編為紅十軍,周擔任軍長。不久,紅十軍被調往中央蘇區,整編成為紅十一軍,周繼續擔任軍長。1933年10月,紅軍整編後,周擔任紅十九師師長,後又調任獨立紅24師師長,長征開始後率部留在南方進行游擊戰。
1935年,周在一次戰鬥中負重傷,被送往上海搶救,次年傷愈後赴延安,任抗大第二科科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周被任命為八路軍115師343旅副旅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1937年年底,周率部開創了晉察冀邊區四分區。
逝世、紀念
1938年因舊傷復發,周建屏在河北省平山縣小覺鎮病逝,終年46歲。遺體安葬於小覺鎮烈士公墓。侵華日軍曾三次毀壞周建屏墓,中國民眾三次修復。1953年,遷葬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3]。小覺鎮後改名為建屏鎮[2]。
1940年,晉察冀邊區政府在獲鹿縣(今鹿泉區)牛山設立建屏縣。1945年,縣域調整,重組建屏縣,至1950年代併入平山縣[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1]。
家庭
周建屏的女兒周彩花在江西出生後,被留於江西,與父母離散多年,至周建屏逝世未能團聚[3]。2015年,85歲的周彩花以抗日英烈子女身份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4]。
注釋
- ^ 1.0 1.1 1.2 1.3 編輯:吳麗剛. 时代先驱 民族精英——记江西籍高级革命将领周建屏. 中國銅都德興網. 2012-07-28 [2016-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簡體中文).
- ^ 2.0 2.1 2.2 周建屏. 平山信息網,來源:石家莊日報. 2012-10-15 [2016-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1) (簡體中文).
- ^ 3.0 3.1 周建屏:“要抗日到底”. 石家莊日報社數字報,稿件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2015-07-07 [2016-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0) (簡體中文).
- ^ 我所亲历的大阅兵. 中國江西網. 2015-09-04 [2016-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8)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