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蘭丹河
马来西亚河流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3月18日) |
吉蘭丹河(馬來語:Sungai Kelantan;英語:Kelantan River)是馬來西亞主要河流之一,為馬來西亞半島東北部的主要河流,流域坐落在馬來西亞吉蘭丹州境內。
吉蘭丹河 Sungai Kelantan Kelantan River | |
---|---|
國家 | 馬來西亞 |
地區 | 吉蘭丹州 |
區 | 瓜拉吉賴縣 · 丹那美拉縣 · 馬樟縣 · 巴西馬縣 · 哥打峇魯市 · 道北縣 |
流域 | |
水系 | 吉蘭丹河 |
源頭 | 烏魯士拔山 |
• 位置 | 霹靂州/吉蘭丹州 |
• 座標 | 5°9′0″N 101°29′0″E / 5.15000°N 101.48333°E |
• 海拔 | 2,161米(7,090英尺) |
河口 | 南海 |
• 位置 | 吉蘭丹州道北縣 |
• 座標 | 6°13′7″N 102°14′7″E / 6.21861°N 102.23528°E |
• 海拔 | 0米(0英尺) |
流域面積 | 11,900 km2(4,600 sq mi) |
城市 | 瓜拉吉賴、丹那美拉、巴西馬和首府哥打峇魯 |
本貌 | |
長度 | 248 km(154 mi)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557.5 m3/s(19,690 cu ft/s) |
• 最小流量 | 153 m3/s(5,40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5,387 m3/s(190,200 cu ft/s) |
特徵 | |
左岸支流 | 加臘士河 · Sungai Sokor · 古夏河 · Sungai Mak Neralang |
右岸支流 | 勒比河 · 雙溪榴蓮 · 饒河 · Sungai Sat · Sungai Bagan |
概況
發源自蒂蒂旺沙山脈上的烏魯士拔山(海拔2161公尺),主流長248公里,流域面積11900平方公里,涵蓋馬來西亞大漢山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流經處的主要城市有瓜拉吉賴、丹那美拉、巴西馬和首府哥打峇魯,出口處為南海。[1]
吉蘭丹河主要分成四段,其首20英里為柏迪斯河(Sungai Betis),其次為能吉利河(Sungai Nenggiri),接著加臘士河(Sungai Galas),最後與勒比河(Sungai Lebir)匯成吉蘭丹河。[2]:8
主要支流
- 吉蘭丹河
- 勒比河(Sungai Lebir):瓜拉吉賴縣 督阿冷
- 加臘士河[3](Sungai Galas):話望生縣 達蓬
- 柏高河(Sungai Pergau)
- 能吉利河(Sungai Nenggiri)
- 柏迪斯河(Sungai Betis)
- 雙溪榴蓮(Sungai Durian)
- 饒河(Sungai Nal)
- 索谷河(Sungai Sokor)
- 古夏河(亦音譯古舍河。)(Sungai Kusial):丹那美拉縣 古舍
- Sungai Sat
- Sungai Bagan
- Sungai Mak Neralang
主要橋樑
- 蘇丹雅哈耶布特拉大橋[4](馬來語:Jambatan Sultan Yahya Petra;英語:Sultan Yahya Petra Bridge),主要橋樑,雙向四車道。跨越吉蘭丹河下游主幹,將坐落在東岸的該州首府哥打峇魯市和西岸郊區連接起來。全長840公尺(2757尺),[5]是馬國第一座收費大橋。[6]1962年9月14日奠基,1965年4月17日[7]由時吉蘭丹蘇丹雅哈耶布特拉開幕,[8]耗資520萬令吉,由於該州財政貧弱,故採取收費的做法。[6]值得一提的是,該橋樑的承建商建發公司,為該國富豪林梧桐所有,是他早期的事業之一。[9]日後該橋日益擁塞,2013年2月,為紓緩交通而在該橋兩邊另外建設的單通道高架橋建竣,成為雙向六車道橋樑。[10][11]
- 基里瑪橋(英語:Guillemard Bridge;馬來語:Jambatan Guillemard),單軌鐵道桁架橋,坐落在吉蘭丹州境內,跨越吉蘭丹河主幹,自馬樟縣起至丹那美拉縣境內,全長609.6公尺,是馬來西亞國境內最長的鐵道橋。建於1920年4月,建竣於1924年4月,由英國的都城嘉慕公司(時名Metropolitan Amalgamated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 Ltd)承建。1924年7月19日[12],在吉蘭丹蘇丹伊斯邁的邀請下,時任海峽殖民地總督暨馬來聯邦高級專員的基里瑪爵士親臨開幕,蘇丹伊斯邁則以基里瑪爵士命名該橋[13]。開通以後,吉蘭丹即與吉打、海峽殖民地、馬來聯邦、柔佛以鐵道相通,在當時英國殖民政府規劃下,吉蘭丹將與暹北[14]、仰光[15]相通,通過數千里的鐵道,與緬甸、法屬印度支那連接。[16]1941年12月,馬來亞戰役中敗退的吉蘭丹區英軍炸毀部分橋身以阻止日軍前進,之後戰爭期間日軍工程師修復失敗故一直無法通行,直到1948年9月7日再次修復後,才恢復通車,再度允許所有交通工具通行[17]。1988年2月1日,丹那美拉大橋建竣通車以後,僅行火車,目前為馬來亞鐵道公司所用。[16][18]
- 蘇丹伊斯邁懸索橋(馬來語:Jambatan Gantung Sultan Ismail;英語:Sultan Ismail Suspension Bridge),坐落吉蘭丹州境內,跨越吉蘭丹河支流的饒河(Sungai Nal),全長21.34公尺,寬9.14公尺。曾經是沿著吉蘭丹河貫通吉蘭丹州領南北的馬來西亞8號聯邦公路中,連接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與吉蘭丹哥打巴魯的陸路橋樑,1986年新橋建竣取代後廢棄,如今為歷史遺址,是吉蘭丹史上惟一一座懸索橋。1932年4月19日,由吉蘭丹蘇丹伊斯邁開幕。[19]
災害
馬來半島東岸每年11月至3月期間,會因亞洲內陸持續吹來東北季候風從而形成綿長的雨季。該季候風自南海與暹羅灣處攜來大量水汽並在馬來半島東部降水。其中吉蘭丹河流域每逢雨季時期常見水災肆虐。自20世紀有記錄以來,該流域地區在1927、1967和2014年均發生了歷史上特別重大的災情。其中因為吉蘭丹河口三角洲地區,以首府哥打峇魯為中心,聚集了大量的人口的緣故,每逢雨季輒有大量人口和聚落蒙受災害,如1967年時,吉蘭丹州即有七成的村莊和近半的人口受災。[20][21]
參考文獻
- ^ R. Ibbitt, K. Takara, Mohd. Nor bin Mohd. Desa, and H. Pawitan(ed). Kelantan River (PDF). Catalogue of Rivers for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Volume 4). March 2002 [2015-03-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2) (英語).
- ^ Walter Armstrong Graham. Kelantan: a state of the Malay Peninsula: a handbook of information. Glasgow; London: James Maclehose and sons; Macmillan. 1908年 (英語).
- ^ 亦音譯呀喇士河、佳叻河等等。
- ^ 該橋蘇丹譯名不定,且用其中一種譯法,當地用法可省略後方的布特拉,甚或直稱吉蘭丹大橋。
- ^ Jambatan Sultan Yahya Putra, Kota Bharu. Perasmian Oleh Sultan Kelantan; 17.041965.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馬來語).同屬檔案局的網站另見有長度908公尺(2980尺)的說法,請參見PERASMIAN JAMBATAN SULTAN YAHYA PETRA, KOTA BHARU, KELANTAN.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 2008-10-13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馬來語).
- ^ 6.0 6.1 1965年3月16日宣佈至1978年7月9日收費站遭搗毀。Chief Editor. Kelantan Dalam Sejarah: Jambatan ‘Asmara’ Merentangi Sungai Kelantan. Sokmo. 2015-02-04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馬來語).
- ^ 分別有17、18、19日三種資料來源,且存一說。
- ^ Jambatan Sultan Yahya Putra, Kota Bharu. Perasmian Oleh Sultan Kelantan; 17.041965.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馬來語).
- ^ 林國泰:以林梧桐為榜樣‧大學生應勇敢面對挑戰. 星洲日報. 2011-01-26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1) (中文(馬來西亞)).
- ^ 哥打峇魯‧紓緩春節交通‧丹州第二大橋半邊通車. 星洲日報. 2013-02-03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1) (中文(馬來西亞)).
- ^ 哥打峇魯‧高架天橋正式通車‧居民投訴欠妥善. 星洲日報. 2013-02-06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1) (中文(馬來西亞)).
- ^ Largest Bridge in Malaya. The Strait Times. 1924-07-12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英語).
- ^ 此處與馬來文、英文維基百科不同,它們引用當地官方、旅遊介紹文字、鐵道迷的資料來源說明該橋是吉蘭丹蘇丹伊斯邁(英文維基誤植為其父莫哈末四世)所開幕,然而按照當時報道,應該是英國官員開幕。
- ^ 橫跨湄南河連接東西岸的拉瑪六世大橋後於1927年竣工。
- ^ 即泰緬鐵路。英國勘測後覺得建設難度太高而放棄,後日本用戰俘於1943年建竣,但當時基里瑪橋早已炸毀。
- ^ 16.0 16.1 Guillemard Bridge. Formal Opening by the High Commissioner. The Strait Times. 1924-07-24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英語).
- ^ Guillemard Bridge to Reopen. Unique Feat by Engineers. The Strait Times. 1948-08-31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1) (英語).
- ^ Malaya Railway: Guillemard Bridge/Jambatan Sungai Kusial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Jambatan Gantung Sultan Ismail(蘇丹伊斯邁懸索橋). Bahagian Pengurusan Teknologi Maklumat (BPTM) Pejabat Setiausaha Kerajaan Negeri Kelantan(吉蘭丹州政府秘書處辦公室資訊管理部).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馬來語).
- ^ Kamarul Aryffin Baharuddin; Shaik Farid Abdull Wahab, Nik Hisamuddin Nik Ab Rahman, Nik Arif Nik Mohamad, Tuan Hairulnizam Tuan Kamauzaman, Abu Yazid Md Noh, Mohd Roslani Abdul Majid. The Record-Setting Flood of 2014 in Kelantan: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mergency Medicine Perspective and Why the Medical Campus Stood Dry (PDF). 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Kota Bharu: 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 2015 Mar-Apr, 22 (2): 1–7 [2015-04-17]. ISSN 2180-43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英語).
- ^ Ngai Weng Chan. Flood Disaster Management in Malaysia: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Resettlement Scheme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CB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4): 22–29. ISSN 0965-3562 (英語).
外部連結
- 吉蘭丹河面監測站 現況數據及歷史數據(英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馬來西亞沿河城鎮華人故事 母親河 吉蘭丹河(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