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花內大塚古墳
北花內大塚古墳(日語:北花内大塚古墳/きたはなうちおおつかこふん Kitahanauchiōtsukakofun)是位於日本奈良縣葛城市北花內的一座前方後圓墳,雖然實際入葬者不明,但是古墳經宮內廳指定為第17代履中天皇皇孫女飯豐青皇女(又稱飯豐天皇)的陵墓,稱為埴口丘陵。
北花內大塚古墳 | |
---|---|
位置 | 日本奈良縣葛城市北花內 |
規格 | 形狀:前方後圓墳 規模:墳丘長90米左右 |
建成時間 | 古墳時代後期(約6世紀末) |
被葬者 | 飯豐天皇(宮內廳說法) |
現狀 | 出土文物:埴輪、笠形木製品 |
概要
古墳位於奈良縣西部奈良盆地的西南方,葛城山麓的平原部分[1]。延寶8年(1680年),大和新莊藩主桑山一尹將諸鍬神社從辯之莊村遷移至墳丘上[2]。元治元年(1864年),對陵墓展開了修復工程,並且將神社遷回原址[2]。1975年,對外堤周邊部分展開調查[1][3]。1979年和1981年,宮內廳書陵部對外堤展開調查[1][3]。2006年,宮內廳書陵部在進行整理工程前,展開了事前調查。
古墳是前方後圓墳,極為巨大前方部分朝向西南[3]。未知古墳是否階級式建築,也不清楚是否存在造出[1]。墳丘表面有圓筒埴輪(包括朝顏形埴輪)、形象埴輪(盾形埴輪)和以日本金松製成的笠形木製品[1][3]。墳丘由寬約10至15米的周濠所包圍[1]。主體部分的墓室形態和陪葬品則不明[1]。
古墳推測建於古墳時代後期初(約6世紀末)[1]。在葛城地方內,以室宮山古墳為最早的首長墓系譜從御所地域遷移至忍海地域,北花內大塚古墳則是遷移至忍海地域後,次於屋敷山古墳和火振山古墳建成的首長墓[1]。雖然實際入葬者不明,但是古墳經宮內廳指定為第17代履中天皇皇孫女飯豐青皇女(又稱飯豐天皇)的陵墓[4]。
規模
古墳規模如下[1]。
- 墳丘長:90米
- 後圓部分直徑:50米
- 前方部分寬:70米
入葬者
雖然實際入葬者不明,但是古墳經宮內廳指定為第17代履中天皇皇孫女飯豐青皇女(又稱飯豐天皇)的陵墓[4][5][6]。飯豐青皇女的陵墓雖然在《古事記》中並未有記載,但是在《日本書紀》顯宗天皇即位前紀中記載為「葛城埴口丘陵」[4]。另外在《延喜式》諸陵寮中,古墳則記載為遠墓的「埴口墓」,位於大和國葛下郡,範圍為東西1町乘以南北1町,守墓人3名[4]。
飯豐青皇女在第22代清寧天皇駕崩後,由於億計王(仁賢天皇)和弘計王(顯宗天皇)互相都希望由對方繼位,爭持不下,因此在皇位空窗期間,便由飯豐青皇女在忍海角刺宮(葛城忍海之高木角刺宮,傳承地為葛城市忍海的角刺神社)執政[7][8]。按《日本書紀》記載,飯豐青皇女在清寧天皇5年11月死去,《本朝皇胤紹運錄》記載其享年45歲[7]。雖然未知飯豐青皇女是否曾經即位為天皇,但是由於《日本書紀》記載其名為「飯豐青尊」,而且墓所為「陵」(一般來說皇族的話為「墓」),因此自古以來古可能已經被認定為天皇,《扶桑略記》和《本朝皇胤紹運錄》均記載其為「飯豐天皇」[7][8]。本陵的名稱自元治元年(1864年)起,沿用了《日本書紀》的「陵」的寫法至今[7]。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北花內大塚古墳(続古墳) 2002.
- ^ 2.0 2.1 2.2 埴口墓(平凡社) 1981.
- ^ 3.0 3.1 3.2 3.3 埴口墓(平凡社、刊行後版) 2006.
- ^ 4.0 4.1 4.2 4.3 埴口丘陵(國史).
- ^ 宮內省諸陵寮 (編). 陵墓要覧. 宮內省諸陵寮. 1934: 6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3) (日語).
- ^ 宮內廳書陵部陵墓課 (編). 陵墓地形図集成 縮小版. 學生社. 2014: 405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3) (日語).
- ^ 7.0 7.1 7.2 7.3 飯豊青皇女(國史).
- ^ 8.0 8.1 飯豊青皇女(古代氏族) 2010.
參考文獻
- 国史大辞典. 吉川弘文館 (日語).
- 北村文治 「飯豊青皇女」、中村一郎 「埴口丘陵」(飯豐青皇女項目)。
- 埴口墓. 日本歴史地名大系 30 奈良県の地名. 平凡社. 1981. ISBN 4582490301 (日語).
- 刊行後版(JapanKnowledge),2006年。
- 卜部行弘. 大塚古墳 > 北花内大塚古墳. 続 日本古墳大辞典. 東京堂出版. 2002. ISBN 4490105991 (日語).
- 飯豊青皇女. 日本古代氏族人名辞典 普及版. 吉川弘文館. 2010. ISBN 978-4642014588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