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俄干涉
北俄干涉,又稱北俄遠征、大天使戰役和摩爾曼部署,是十月革命後協約國武裝干涉俄國內戰的一部分。這次干預導致外國軍隊捲入俄國內戰,外國軍隊站在俄國白軍這一邊。該介入最終失敗,而英國領導的協約國武裝在與布爾什維克進行了一系列作戰(例如布爾什奧澤爾基戰役)後從俄羅斯北部撤出。該戰役從1918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個月一直持續到1919年10月。
北俄干涉 | ||||||||
---|---|---|---|---|---|---|---|---|
協約國武裝干涉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協約國: 俄羅斯國 大英帝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美國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
德意志帝國 白色芬蘭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埃德蒙·埃倫塞德 弗雷德里克·普爾 查爾斯·梅納德 喬治·E·史都華 威爾茲·P·理查德森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尤登尼奇 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柴可夫斯基 葉夫根尼·米勒 |
約阿基姆·瓦采季斯 謝爾蓋·加米涅夫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薩莫伊洛 德米特里·帕爾斯基 德米特里·尼科萊維奇·納多日尼 | 呂迪格·馮·德·戈爾茨 | ||||||
兵力 | ||||||||
14,378人[3] 7,881人[4] 4,971人[4] 1,520人[5] 2,000人[6] 1,000名野戰砲兵[7] 864人[8][a] 總計:32,614人 | 45,500人[4] | 55,000-70,000人[9] | ||||||
傷亡與損失 | ||||||||
526+人陣亡 194人陣亡,359人負傷 | 2,150人陣亡(協約國預估) | <1,000人陣亡 |
干涉背後的原因
1917年3月,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並成立俄羅斯臨時民主政府後,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得知德意志帝國試圖說服墨西哥加入同盟國後,美國政府於四月向德意志帝國宣戰(後來又向奧匈帝國宣戰)。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俄羅斯臨時政府承諾繼續在東線與德意志帝國作戰。作為回報,美國開始向俄羅斯臨時政府提供經濟和技術支持,以便他們能夠履行軍事承諾。
1917年6月18日,俄羅斯的克倫斯基攻勢被德國的反攻粉碎。俄羅斯軍隊飽受兵變和逃兵之苦。仍在運輸途中的盟軍戰爭物資很快開始堆積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大天使)和摩爾曼斯克不凍港的倉庫中。為了讓俄羅斯繼續參戰,英國皇家海軍在坎普(Kemp)海軍上將的領導下成立了英國北俄羅斯分艦隊。
1917年10月,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上台,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五個月後,與德國簽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正式結束了東線戰爭。這使得德國軍隊能夠開始將部隊重新部署到西線,而那裡的英法軍隊已經精疲力竭,還沒有得到美國遠征軍的支援。
恰逢條約簽訂,列寧親自承諾,如果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保持中立並離開俄羅斯,他們將在前往西線與盟軍會合的途中安全通過西伯利亞。然而,當軍團的50,000名成員沿着西伯利亞鐵路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時,只有一半人到達,協議破裂,並於1918年5月與布爾什維克發生戰鬥。同樣令盟軍擔憂的是,1918年4月,德國軍隊的一個師在芬蘭登陸,令人擔心他們可能會試圖占領摩爾曼斯克-彼得格勒鐵路、摩爾曼斯克的戰略港口,甚至可能占領阿爾漢格爾斯克市。人們還擔心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大型軍用物資倉庫可能會落入德軍的手中[1]。
面對這些事件,英國和法國政府領導人決定西方盟軍需要開始對北俄羅斯進行軍事干預。他們有三個目標:希望防止阿爾漢格爾斯克的盟軍戰爭物資儲備落入德國或布爾什維克手中;發動攻勢,營救被困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復興東線;並在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協助下擊敗布爾什維克軍隊,擴大當地公民的反共力量。
由於嚴重缺乏備用部隊,英國和法國要求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為所謂的北俄羅斯戰役或盟軍對北俄羅斯的干預提供美軍。1918年7月,威爾遜不顧美國陸軍部的建議,同意由美國陸軍第339步兵團的一支特遣隊有限地參加這場戰役,該特遣隊被匆忙組建為美國北俄羅斯遠征軍。被暱稱為北極熊探險隊。威爾遜在他的備忘錄中為美國干預製定了指導方針,他說美國軍隊在俄羅斯的目的是「保衛俄羅斯軍隊隨後可能需要的軍事物資,並提供俄羅斯組織自衛時可以接受的援助」[10]。
國際特遣隊
英國陸軍大臣米爾納勳爵任命弗雷德里克·C·普爾中將率領遠征隊前往阿爾漢格爾斯克,此前他曾在俄羅斯呆過兩年。 [11]
國際部隊包括:
大英帝國
- 皇家空軍:
- 該特遣隊由Airco DH.4轟炸機、 Fairey Campania和Sopwith Baby水上飛機以及一架Sopwith Camel戰鬥機組成。 [23] [24]
1919年援軍
1919年5月下旬,英國北俄救援部隊(英軍)抵達,掩護英、美等反布爾什維克部隊撤退。它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
美國
- 北俄羅斯遠征軍(又稱北極熊遠征軍):大約有5,000名來自美國陸軍的人員, [28]包括:
- 第310工兵團,
- 第339步兵團,
- 第337野戰醫院,
- 和第337救護連。
- 還有第 167和168 鐵路公司,被派往摩爾曼斯克運營摩爾曼斯克至彼得格勒線路。美國海軍: 「Olympia」號C-6 (6)巡洋艦「Olympia」號C-6 (6)1918年8月和9月期間的「Olympia」號C-6 (6)(包括英國海軍部隊的53名人員)
法國
- 主要是第21臨時殖民地步兵營, [29]一個由滑雪部隊、[30]和工兵組成的連。第二殖民炮兵團的三個炮兵連(第61、62、63)提供支援火力。[31]法國外籍軍團的北俄羅斯營由反布爾什維克的俄羅斯志願者組成,與SBAL一樣,都是在當地招募的。由於他們的勇敢,他們分別被美國和英國授予一枚傑出服役十字勳章(美國) [32]和六枚軍事獎章。 [33]
意大利
其中有1,350人:位於摩爾馬尼亞的意大利特種部隊,由西福拉上校指揮。
俄羅斯
「白俄」部隊包括北方軍(以前是亞歷山大·克倫斯基的俄羅斯臨時政府的軍隊,由葉夫根尼·米勒將軍領導)
其他國家
敵對勢力
摩爾曼斯克登陸
英國首次捲入戰爭是1918年3月上旬在摩爾曼斯克登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英國首次登陸俄羅斯是應當地蘇維埃的要求。由於擔心德軍襲擊該鎮,摩爾曼斯克蘇維埃要求盟軍登陸部隊進行保護。1918年2月至3月德國入侵俄羅斯後,托洛茨基命令蘇聯接受盟軍的援助。 [1]1918年3月4日,即德國與布爾什維克政府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的第二天,170名英國士兵抵達。[34][1]
5月2日,英國軍隊參加了第一次軍事交戰。芬蘭內戰期間越過邊境的一隊白色芬蘭占領了俄羅斯城鎮佩琴加,人們擔心白色芬蘭會將這座城鎮交給德國人,然後德國人會將該海灣用作潛艇基地。德國人是白色芬蘭的盟友,因為他們在內戰期間一直在軍事上協助他們。英國海軍陸戰隊與紅衛兵並肩作戰,於5月10日占領該地區,造成多人傷亡。在這第一次交戰中,英國軍隊與支持紅軍的白軍作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該地區的英國軍隊主要與白人芬蘭人進行了小規模戰鬥和小規模衝突。[34]該地區英軍的指揮權交給少將查爾斯·梅納德爵士。[35]6月下旬,600名英軍增援部隊抵達。此時,蘇聯與盟國的關係已從不信任轉變為公開的敵對。布爾什維克軍隊被派去控制摩爾曼斯克-彼得格勒鐵路沿線的城鎮,但在一系列小衝突中,盟軍擊退了進攻。這是盟軍與紅軍之間的第一次真正的戰鬥。[1]在坎達拉克沙還發現一列布爾什維克軍隊正在向北行駛,但梅納德設法說服他們停下來,然後塞爾維亞增援部隊到達並接管了火車。[36]
9月,英國軍隊因1,200名意大利人以及加拿大和法國小營的到來而得到增援,此前英國軍隊主要只與白色芬蘭進行了小規模戰鬥和小規模衝突。到初秋時,梅納德領導下的英軍在摩爾曼斯克地區的兵力也達到了6,000人。[37]然而,11月11日,德國與盟國之間簽署了停戰協定,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意味着重建東線戰線的主要目標現在已經無關緊要。然而,英軍並沒有離開。從那時起,英國的唯一目標就是恢復白人政府並推翻布爾什維克的權力。[38]
登陸阿爾漢格爾斯克
1918年8月2日,沙皇上尉格奧爾基·卓別林領導的反布爾什維克勢力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發動政變,反對當地蘇維埃政府。英國外交官已前往該市準備入侵,普爾將軍與卓別林協調了政變。[39]盟軍軍艦從白海駛入港口。[40]起初有一些抵抗,盟軍船隻遭到射擊,[41]但1,500名法國和英國軍隊很快占領了這座城市。[42]北部地區政府由卓別林和民眾革命家尼古拉·柴可夫斯基建立;然而,出於所有意圖和目的,普爾將軍管理了阿爾漢格爾斯克,宣布戒嚴並禁止懸掛紅旗,儘管北部地區政府決定懸掛紅旗。[43]
8月初,英國媒體報道稱,盟軍已占領阿爾漢格爾斯克,但當時並未得到英國當局的正式證實。[44]8月17日,據報道盟軍已推進至奧涅加灣海岸。[45]
阿爾漢格爾斯克以南的交通線是東邊的北德維納河,瓦加河,阿爾漢格爾斯克鐵路,西邊的奧涅加河,以及中部的約姆察河提供瓦加河和鐵路之間的交通線。
大天使一被俘獲,就準備沿着大天使-沃洛格達鐵路向南推進。[46]一輛裝甲列車被委託支援進攻,8月18日,盟軍和布爾什維克的裝甲列車之間發生了一場戰鬥。[46]
1918年9月,盟軍占領了奧博澤爾斯卡亞,約100英里(160公里)在大天使以南。在襲擊過程中,英國皇家空軍為前進的盟軍步兵提供空中支援,進行轟炸和掃射。[24]
1918年9月4日,承諾的美軍抵達。三個營的部隊在工程師的支援下,在喬治·斯圖爾特上校的指揮下,在阿爾漢格爾斯登陸。這支部隊有4,500人。[47]9月初,英國皇家空軍還專門成立了一個中隊,在阿爾漢格爾基地服役,配備了過時的RE8偵察轟炸機。[48]
沿着北德維納河前進
英國組建了一支由11艘淺水重炮艦(HMS M33、HMS Fox等)、掃雷艦和俄羅斯炮艇組成的河上部隊,以使用瓦加河和北德維納河交匯處的通航水域。大約30艘布爾什維克炮艇、水雷和武裝汽艇對盟軍造成了損失。
由萊昂內爾·薩德萊爾·傑克遜領導的盟軍很快與波蘭人和白衛軍合併。北德維納河兩岸戰鬥十分激烈。河流部隊通過由皇家海軍陸戰隊領導的兩棲攻擊以及來自陸地和河流的協調炮兵支援,包抄了敵人的陸地陣地。他們的劉易斯機槍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武器,因為雙方都只配備了栓動步槍。
2/10蘇格蘭皇家軍隊清理了德維納河和瓦加河之間的三角地帶,占領了一些村莊和俘虜。防禦森嚴的普萊斯村無法受到正面攻擊,因此「A」連在少一個排的情況下,試圖穿過沼澤地進行側翼進攻。第二天早上,連隊到達普萊斯後面的卡爾戈寧,守軍認為自己被大部隊切斷了聯繫,因此撤離了兩個村莊。團歷史學家將此描述為「一次以 B1 部隊為主的相當引人注目的行軍」。[49]
9月中旬,盟軍被趕出塞列茨科,三天後才重新奪回定居點。[50]到9月下旬,皇家海軍陸戰隊和2/10皇家蘇格蘭人已經到達尼涅-托伊姆斯基,事實證明,對於裝備較輕的盟軍來說,這裡的實力太強大了。監視器在德維納號結冰之前撤退,這支部隊遭到了布爾什維克炮艇的炮擊。10月初,博羅克村被占領,但在10月9日布爾什維克發動一系列襲擊後,蘇格蘭人被迫從該村撤軍。[51]蘇格蘭人在保衛村莊的過程中損失了5名士兵。[51]10月27日,盟軍在托普薩附近的庫利卡遭到伏擊,造成至少27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如果不是一支波蘭人分遣隊勇敢地掩護撤退,這個數字可能會更高。驚慌失措。[52]盟軍在冬季撤退至防禦線,首先在加拿大野戰炮兵連的幫助下擊退了多次進攻,最終在11月11日發起了一次非常猛烈的進攻。英國皇家空軍中隊在德維納河畔的別列茲尼克設立,配備RE8。[53]與此同時,十月份布爾什維克與美國和法國軍隊之間的戰鬥在天使長-沃洛格達鐵路沿線發生。[54]美國鐵路部隊努力修復鐵路線,以便沿線繼續前進。[54]
1918年冬季,盟軍基本上沒有活動,只建造碉堡,只派出冬季巡邏隊。[49]
1918年12月11日,白俄軍隊在北俄戰役中第一次被派往前線,白俄軍隊發生了叛變。艾恩賽德將軍下令槍殺頭目。[55]
與布爾什維克的衝突加劇和挫折
四個月內,盟軍的戰果縮減了30—50公里(19—31英里)布爾什維克的攻擊變得更加持續,沿着北德維納和奧涅加湖地區。布爾什維克在1918年停戰日沿北迪維納前線發動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攻勢,[56]1918年停戰日,庫爾戈明-圖爾加斯防線(1919年最後的防線)的圖爾加斯戰役(圖爾加斯)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托洛茨基作為紅軍總司令,按照列寧的命令親自指揮了這項任務。1,000名紅軍襲擊了村莊,美國和蘇格蘭守軍迅速被擊退。野戰醫院被占領,大型防禦炮台受到威脅,但經過激烈的肉搏戰,紅軍被推離炮台。布爾什維克軍隊損失了多達650人,被殺、受傷或被俘,而美國人則損失了3人和17名蘇格蘭人。[57]11月14日,盟軍成功平息了布爾什維克的攻勢。[56]當與德國停戰的消息傳來時,阿爾漢格爾斯克的許多英國軍隊熱切地期待着迅速從俄羅斯北部撤軍,但他們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58]
1919年,布爾什維克在炮兵方面占據優勢,在瓦加河倉促撤離的同時,重新發起攻勢。2/10皇家蘇格蘭人的「A」連必須被派去增援瓦加河上一支重兵,他們駕着雪橇行軍超過50英里(80公里),溫度低於冰點40-60度。[49]1919年1月 27日,阿爾漢格爾港收到消息稱,布爾什維克向阿爾漢格爾-沃洛格達鐵路上的英國陣地發射了毒氣彈。英國媒體很快就宣布了布爾什維克使用毒氣的消息。布爾什維克在北俄羅斯至少兩次對英國人使用毒氣彈,儘管其效果有限。[59]
1月26日,在德維納前線,圖爾加斯遭到紅軍襲擊。[60]布爾什維克最初擊退了美國和蘇格蘭的守軍,但第二天早上,盟軍在堅決的反擊後重新奪回了定居點。[60]布爾什維克在接下來的三天裡繼續進攻,直到盟軍決定撤退,四天後他們撤離時放火焚燒了定居點。[60]不久之後,盟軍重新占領了該鎮。[60]到1919年初,布爾什維克沿德維納河的進攻變得更加大規模。[60]
1919年9月,河流部隊監視器與布爾什維克炮艇進行了最後的成功交戰。然而,兩艘巨炮HMS M25和HMS M27在河流水位下降時無法向下游航行,於1919年9月16日被鑿沉,以防止被布爾什維克軍隊捕獲。
在摩爾曼斯克地區,英國人認為成功將布爾什維克趕下台的唯一方法是籌集、訓練和裝備一支龐大的白俄羅斯軍隊。然而,招募和徵兵的嘗試未能提供足夠數量的兵力。因此,決定向南移動,占領人口更多的地區,以便徵召新兵。[18]1919年2月,當英國人對布爾什維克軍隊的進攻進行防禦時,英國人決定發動攻勢,旨在奪取更多領土,以便徵召當地人入伍。這將是盟軍和布爾什維克在摩爾曼斯克前線的首次重大行動。襲擊於二月中旬發動,部隊只有600人,其中大部分是加拿大人。在激烈的抵抗下,塞蓋亞鎮被占領,一半的紅軍駐軍被殺、受傷或被俘。當線路被切斷時,一列載有增援部隊的布爾什維克火車被故意脫軌,任何逃跑的人都被機槍掃射身亡。在二月的攻勢中,英軍將紅軍逼到索羅科以外,一直向南到達奧林皮。[61]儘管布爾什維克試圖進行反擊,但到2月20日為止,已有 3,000 平方英里的領土被占領。[62]
9月22日,隨着盟軍撤軍的進行,英國皇家蘇格蘭分遣隊乘坐四艘漁船經河前往坎達拉克沙,以阻止芬蘭布爾什維克針對那裡的鐵路進行的破壞行動。英軍還未登陸就遭到伏擊,傷亡慘重,13人死亡、4人受傷。結果,未受反對的布爾什維克摧毀了許多橋梁,暫時推遲了撤離。[63][64]死者之一是來自約克郡奧姆斯比的一名列兵,他於9月26日因傷重不治身亡,他是最後一批在俄羅斯北部陣亡的英國軍人。[64]
1919年初,盟軍在北部戰線向南推進最遠的是在瓦加河申庫爾斯克和北德維納的下托伊馬的盟軍特派團,在那裡遇到了布爾什維克最強大的陣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城市申庫爾斯克被英國指揮官艾恩賽德描述為繼大天使之後「北俄羅斯最重要的城市」,他決心堅守陣地[65]然而,1919年1月19日至20日的一場激烈戰鬥後,英國和盟軍被驅逐出申庫爾斯克,美軍在此過程中損失了17名士兵。[66]一支由450人組成的美國和白俄軍隊擊退了規模三到四倍的布爾什維克軍隊,但在此過程中傷亡約50人。[65]申庫爾斯克戰役在-45攝氏度的氣溫下進行。[67]接下來的幾天裡,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執行了多次轟炸和偵察任務,以支持從申庫爾斯克的撤軍。[68]申庫爾斯克戰役是戰役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盟軍的失敗使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在鐵路和德維納前線處於不利地位。[69] 3月8日,布爾什維克決心將英國人從瓦加河上的陣地趕走,襲擊了基薩。紅軍甚至使用毒氣彈轟炸定居點,但所有攻擊均被擊退。然而,由於村莊的大部分地區被摧毀,並且盟軍寡不敵眾,因此決定撤退。[70]
在大天使以南的鐵路戰線上,盟軍正在逐漸推進。[71]3月23日,英美軍隊襲擊了Bolshie Ozerki村,但第一波襲擊者被擊退。第二天早上,命令繼續進攻,但一些英軍因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吃上熱飯而提出抗議。[72]4月2日,另一次進攻被擊退。[73]第二天,500名布爾什維克襲擊了Shred Mekhrenga,但最終被擊退,儘管英國人沒有傷亡,但仍有100多名紅軍被殺。[73]布爾什維克對塞爾茨科發動了另一次進攻,但那次進攻也失敗了。布爾什維克在兩次襲擊中一天之內總共損失了 500人。[74]
許多英國和外國軍隊經常拒絕戰鬥,布爾什維克發動攻擊時相信,一旦指揮官被殺,一些英國軍隊甚至可能叛逃到他們一邊。大量的白人叛變使盟軍士兵士氣低落,士氣受到影響。[75]盟軍也受到了自己叛變的影響,英國約克郡軍團和皇家海軍陸戰隊以及美國和加拿大軍隊也在一些地點叛亂。[75]4月,對布爾什維克對烏羅索澤羅發動了先發制人的打擊。一列法國裝甲列車炮擊了該鎮,隨後該鎮被占領,布爾什維克軍隊損失50名。[76]隨後,5月發起了一次重大攻勢。5月8日,卡累利阿盟軍陣地遭到襲擊,造成8人死亡。5月15日,在向梅德韋日戈爾斯克推進的過程中,頑強的布爾什維克防禦僅以刺刀衝鋒結束。英國和布爾什維克的裝甲列車隨後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英國試圖奪取更多當地鐵路的控制權。5月21日,意大利軍隊和法國軍隊與英國軍隊一起推進,該鎮最終被占領。[77]五月的攻勢從未將盟軍帶到該地區最大的城鎮彼得羅扎沃茨克。[78]
五月攻勢之後,奧涅加湖周圍發生了大量的空中活動。英國在藍布士修建了一個機場,並引進了水上飛機以增加6架RE8飛機的力量。[79]水上飛機轟炸了布爾什維克的船隻,擊沉了四艘並俘獲了三艘,其中包括一艘裝甲驅逐艦。[80]
4月,英國國內開始為新成立的「北俄救援部隊」進行公開招募,這是一支志願部隊,聲稱其唯一目的是保衛英國在俄羅斯的現有陣地。[81]截至4月底,已有3,500人入伍,然後他們被派往俄羅斯北部。[81]公眾對組建這支部隊的看法不一,一些報紙比其他報紙更支持。[82]救援部隊最終於5月下旬至6月抵達俄羅斯北部。[83]
4月25日,一個白俄營發生叛變,在300人投向布爾什維克後,他們轉而攻擊位於圖爾加斯的盟軍。[84]加拿大守軍不得不撤退六英里到下一個村莊,那裡的襲擊最終在傷亡慘重後被擊退。布爾什維克占領圖爾加斯意味着紅軍現在占據了德維納河左岸,距盟軍防線10英里。[85] 4月30日,布爾什維克艦隊出現——29艘內河船隻——並與5,500名士兵一起襲擊了三個地區總共550名盟軍士兵。[84]只有精良的火炮才拯救了盟軍,河流艦隊最終撤退。圖爾加斯最終被奪回。[84]
5月和6月,1918年8月和9月抵達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原英軍部隊終於接到了回國的命令。[86]6月初,法國軍隊撤出,皇家海軍陸戰隊分隊也被遣送回國,所有加拿大軍隊也被要求遣返。所有剩餘的美軍也紛紛回國。[87]當其他人從他們周圍撤退時,塞爾維亞軍隊(也許是梅納德最好的步兵戰士)變得不可靠。[88]到7月3日,這家意大利公司已處於叛變的邊緣,因為其人員對停戰後這麼長時間仍繼續留在俄羅斯感到嚴重不滿。7月中旬,美國鐵路部隊的兩個連也全部撤出。自二月份以來,皇家海軍陸戰隊一直對停戰後被迫留在俄羅斯表示不滿,並公開要求指揮官將他們遣送回國。他們向他們的軍官發出了威脅信,稱如果他們不被遣返,這些人將霸占第一列開往摩爾曼斯克的火車。整個 1919年,這些人越來越不願意參加嚴重的軍事行動 [89]。駐紮在北部的法國和美國軍隊同樣不願意戰鬥,而在阿爾漢格爾斯的法國軍隊拒絕參加任何不僅僅是防禦性的行動。[90]六月期間,盟軍和布爾什維克船隻在奧涅加湖發生了小型海戰。當英國水上飛機出現並發動攻擊時,布爾什維克軍隊完全措手不及。卡爾塔什定居點在本月被占領。[91]儘管在志願服務時被告知他們只能用於防禦目的,但還是在 6 月制定了計劃,使用北俄羅斯救援部隊的人員進行新的攻勢,旨在奪取主要城市科特拉斯並與高爾察克的白軍在西伯利亞。[92]托普薩(Topsa)和特羅伊察(Troitsa)村莊在這場行動中被占領,150名布爾什維克被殺,450人被俘。[93]然而,隨着高爾察克的軍隊被迅速擊退,科特拉斯的攻勢被取消。[94]
1919年7月上旬,英國指揮下的另一支白軍叛變並殺害了英國軍官,隨後有100名士兵投奔布爾什維克。[95]本月晚些時候,澳大利亞軍隊挫敗了另一場白人叛變。[96]7月20日,3,000名白軍在主要城市奧涅加發生叛變,並將該城市移交給布爾什維克。這座城市的失守對盟軍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因為它是摩爾曼斯克戰區和阿爾漢格爾戰區之間唯一一條可用於運送物資和人員的陸路路線,在白軍占領的那幾個月里,這是一條特別重要的交通線。海面結冰,導致阿爾漢格爾格無法通行海上交通。[97]這一事件導致英國人失去了對白軍的所有剩餘信任,並助長了撤軍的願望。[97]很快就試圖奪回這座城市,但在七月下旬的一次失敗的襲擊中,英國人不得不迫使白軍分遣隊在槍口下登陸該城,因為他們堅決不會參加任何戰鬥。[98]在一艘盟軍船上,5名在戰鬥中被俘的布爾什維克俘虜甚至在幾乎沒有抵抗的情況下暫時制服了船上的200名白俄羅斯人並控制了該船。[99]儘管盟軍遭遇挫折,一個海軍陸戰營,即第六皇家海軍陸戰隊輕步兵營,仍於七月底被派往協助英國。[100]
最後攻勢
1919年8月和9月,德維納前線的最後兩個月,英國和紅軍之間發生了內戰中最激烈的戰鬥。[101]8月,沿德維納河發起了一次大規模攻勢,試圖打擊布爾什維克的士氣,並在撤退前提高白軍的士氣。[101]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戈羅多克村遭到了襲擊。在襲擊開始之前,6架英國皇家空軍DH.9機、5架DH.9A機和兩架索普威思狙擊機在兩次成功的襲擊中向該村莊投擲了3噸炸彈,8月10日,英國飛機還向布爾什維克控制的其他村莊投擲了炸彈。[102]襲擊期間,750名布爾什維克戰俘被俘,並發現其中一個炮台由德軍守衛。[103]塞爾措村也遭到襲擊,但布爾什維克的強大防禦阻止了英國的任何進展。[104]然而,Kochamika、Jinta、Lipovets 和 Zaniskaya 等村莊幾乎沒有抵抗就被占領。這次攻勢總共導致大約700名紅軍死亡,被認為是成功的。 [105]此時,在阿爾漢格爾斯以南的鐵路前線也發生了行動,8月19日對亞歷山德羅瓦定居點進行了襲擊。[106]8月24日,一架英國RE8飛機和兩架布爾什維克尼烏波特戰鬥機在皮內加河上空發生了一場空中混戰,直到觀察者飛了100英里返回基地,而他的飛行員昏迷不醒時,英國飛機才安全返回。[106]9月10日,奧涅加市被奪回。[107] 1919年9月,美國河流部隊監測員與布爾什維克炮艇進行了最後一次成功交戰。然而,兩艘巨炮HMS M25和HMS M27在河流水位下降時無法向下游航行,於1919年9月16日被鑿沉,以防止被布爾什維克軍隊捕獲。
9月,盟軍在摩爾曼斯克前線發動了最後攻勢,旨在消滅布爾什維克軍隊,使白軍在計劃撤軍後處於有利地位。[108]1918年8月28日,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6輕步兵營奉命從布爾什維克手中奪取科伊科里(Койкары)村,作為對東卡累利阿大範圍進攻的一部分,以確保英國撤退到摩爾曼斯克。塞爾維亞軍隊支持英國人試圖推進布爾什維克村莊。[108]對村莊的襲擊毫無組織性,導致3名海軍陸戰隊員死亡、18人受傷,其中包括親自領導襲擊無效的營長。[109]一周後,B連和C連在一名陸軍少校的帶領下第二次嘗試占領科伊科里,而D連則參與了對烏蘇納村的攻擊。英國人在科伊科里再次被擊退。陸軍少校被殺,兩名海軍陸戰隊連長受傷。D連也在烏蘇納周圍被布爾什維克軍隊擊退,營副官被狙擊手掃射身亡。[109]
第二天早上,面對村莊再次遭受襲擊的前景,海軍陸戰隊的一個連拒絕服從命令,撤退到附近的一個友好村莊。結果,該營的93名士兵被送上軍事法庭; 13人被判處死刑,其他人被判處重刑。1919年12月,政府在幾名議員的壓力下撤銷了死刑,並大幅減輕了所有被定罪者的刑期。[110]
9月11日至14日,塞爾維亞人和白俄羅斯軍隊再次發動進攻,但這些襲擊也失敗了。[111]然而,英國人確實在9月18日成功抵達努爾米斯河,並有9,000名士兵,其中包括6,000名白俄羅斯人,參加了最後的攻勢。[111]
9月6日,漢普郡團第2營指揮官舍伍德-凱利中校在《每日快報》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痛斥北俄戰役,稱英國志願軍被用於進攻行動(儘管他們被告知)他們不會),並且地區白人「傀儡」政府「沒有建立在公眾信任和支持的基礎上」。[112]這封信激起了英國公眾和士兵從北俄羅斯撤軍的願望。[113]9月期間,布爾什維克對Bolshie Ozerki發動了幾次進攻,雖然第一次被擊退,但750名紅軍於9月15日向該村莊挺進,從四面八方發起進攻,給英國和盟軍守軍造成重大傷亡。[114]9月22日,隨着盟軍撤軍的進行,英國皇家蘇格蘭分遣隊乘坐四艘漁船經河前往坎達拉克沙,以阻止芬蘭布爾什維克針對那裡的鐵路進行的破壞行動。英軍還未登陸就遭到伏擊,傷亡慘重,13人死亡、4人受傷。結果,未受反對的布爾什維克摧毀了許多橋梁,暫時推遲了撤離。[111][64]其中一名死者是來自約克郡奧姆斯比的一名二等兵,於9月26日因傷重不治身亡,他是最後一批在俄羅斯北部陣亡的英國軍人。[64]
英軍撤離
支持白俄的國際政策,以及用新任命的戰爭大臣溫斯頓·丘吉爾的話來說,「扼殺布爾什維克國家的誕生」在英國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1919年1月,《每日快報》回應公眾輿論,轉述俾斯麥的言論,驚呼:「東歐的冰凍平原配不上一個擲彈兵的忠骨」。
從1919年4月起,白俄軍隊無法控制側翼並發生兵變,導致協約國決定撤離。當俄羅斯炮手保持忠誠時,舒蘇加的英國軍官幸運地逃脫了。許多西方軍事顧問被投向布爾什維克的白人叛亂分子殺害。[115]布爾什維克無意讓英國人不戰而逃,並於9月6日恢復對英國陣地的攻擊。[116]戰鬥發生在科德馬、伊萬諾夫斯卡亞、普切加和丘季諾瓦等村莊,81名紅軍被殺,99人被俘。 [116]紅軍總共有163人在攻勢中陣亡,而英軍則只有1人死亡。[117]接下來的一周,布爾什維克繼續攻擊英軍防線並快速推進,在普萊斯和舒順加發生了衝突。隨後,襲擊者被確認為由平民游擊隊和逃兵組成的聯合部隊,他們於7月7日叛變並從英國防線投奔布爾什維克。[118]此時,英軍已開始撤至阿爾漢格爾斯克,為撤離北俄羅斯做好準備。[119]
英國陸軍部派遣亨利·羅林森將軍前往俄羅斯北部,負責指揮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的撤離。羅林森將軍於8月11日抵達。
1919年9月27日上午,最後一支盟軍部隊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出發,10月12日,摩爾曼斯克被放棄。
阿爾漢格爾斯克鐵路和美軍撤離
美軍駕駛的裝甲列車沿阿爾漢格爾斯克鐵路沿線進行了小規模行動,以保持對紅第七軍的撤退線暢通,撤退線最南至奧涅加湖和東部的雍察河。美國人出發前進行的最後一場重大戰役於1919年3月31日至4月4日在大奧澤爾基進行。
美國任命威爾茲·P·理察森准將擔任美軍司令,負責組織從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安全撤軍。1919年4月17日,理查森和他的幕僚抵達阿爾漢格爾斯克。到6月底,大部分美軍已啟程回國,到1919年9月,遠征隊的最後一名美國士兵也離開了俄羅斯北部。
後果
白俄北方軍獨自面對紅軍。由於紀律不嚴,他們根本不是紅軍的對手,並在1919年12月布爾什維克發動反攻時迅速崩潰。
1920年2月,許多士兵投降,殘部部隊從阿爾漢格爾斯克撤離。1920年2月21日,布爾什維克進入阿爾漢格爾斯克,1920年3月13日,他們占領摩爾曼斯克。[120]白北部地區政府不復存在。俄羅斯北部白人指揮官尤金·米勒堅持到了最後,當紅軍進入阿爾漢格爾斯克時,他與包括格里戈里·卓別林在內的其他一些白軍軍官乘坐破冰船逃亡。他們逃往法國,米勒後來被布爾什維克抓獲並於1939年被處決。[121]
紀念
1927年,俄羅斯革命十週年之際,在摩爾曼斯克建立了建構主義風格的干預受害者紀念碑。直到2024年它仍然存在[122]。
虛構作品的活動
參見
筆記
- ^ 590 in Murmansk sector, 274 in Archangel sector
- ^ The British 6th Battalion Royal Marines Light Infantry (RMLI) was scratched together from a company of the Royal Marine Artillery and companies from each of the three naval port depots. Very few of their officers had seen any land fighting. Their original purpose had been only to deploy to Flensburg to supervise a vote to decide whether northern Schleswig-Holstein should remain German or be given to Denmark. Many of the Marines were less than 19 years old; it would have been unusual to send them overseas. Others were ex-prisoners of war who had only recently returned from Germany and had no home leave. There was outrage when on short notice, the 6th Battalion was shipped to Murmansk, Russia, on the Arctic Ocean, to assist in the withdrawal of British forces. Still not expecting to have to fight, the battalion was ordered forward under army command to hold certain outposts.
- ^ Two companies of the 45th Battalion and one of the machine gun companies were composed mainly of Australian volunteers who were veterans of the Western Front: about 200–300 former members of the Australian Imperial Force.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Mawdsley 2007,第91頁.
- ^ Mawdsley 2007,第251頁.
- ^ Wright 2017,第526–528, 530–535頁.
- ^ 4.0 4.1 4.2 House 2019,第48頁.
- ^ Wright 2017,第528頁.
- ^ House 2019,第24頁.
- ^ Kinvig 2006,第24頁.
- ^ Wright 2017,第528–529, 531頁.
- ^ House 2019,第26頁.
- ^ President Wilson's Aide-Memoire on the subject of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Russia. pbma.grobbel.org.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 ^ Davis, Donald; Trani, Eugene. The First Cold War: The Legacy of Woodrow Wilson in U.S.–Soviet Relations .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2002: 139 [12 December 2017]. ISBN 9780826213884.
Poole.
- ^ 12.0 12.1 Wright 2017,第526頁.
- ^ Wright 2017,第122頁.
- ^ Wright 2017,第125頁.
- ^ Wright 2017,第29頁.
- ^ Wright 2017,第35頁.
- ^ Wright 2017,第36頁.
- ^ 18.0 18.1 18.2 Wright 2017,第38頁.
- ^ Wright 2017,第43頁.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Wright 2017,第527頁.
- ^ 21.0 21.1 Millman 1998,第312頁.
- ^ Wright 2017,第143頁.
- ^ British Military Aviation in 1918 – Part 2. Rafmuseum.org. 1918-06-06 [2012-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30).
- ^ 24.0 24.1 Bowyer, Chaz. RAF Operations 1918–1938. London: William Kimber. 1988: 38. ISBN 0718306716.
- ^ 25.0 25.1 Wright 2017,第530頁.
- ^ Wright 2017,第535頁.
- ^ Wright 2017,第532頁.
- ^ Robert L. Willett, "Russian Sideshow" (Washington, D.C., Brassey's Inc., 2003), p. 267
- ^ Wright 2017,第28頁.
- ^ Wright 2017,第47頁.
- ^ Munt 2015,第21–24頁.
- ^ Le Bataillon de la Légion Etrangère de Russie du Nord. Amicale des Anciens de la Légion Etrangère de Paris. [18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7) (法語).
- ^ Williamson, Howard J. The Military Medal Awarded to The Allied Armies b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privately published by Anne Williamson. 2018. ISBN 978-1999672713.
- ^ 34.0 34.1 Wright 2017,第[頁碼請求]頁.
- ^ Kinvig 2006,第22頁.
- ^ Kinvig 2006,第26頁.
- ^ Kinvig 2006,第115頁.
- ^ Wright 2017,第37頁.
- ^ Kinvig, p. 29
- ^ David S. Foglesong, Fighting, But Not At War, America's Secret War Against Bolshevism: U.S. Intervention in the Russian Civil War 1917–1920, 2014 [2023-08-10], ISBN 978-14696111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2)
- ^ Kinvig 2006,第34頁.
- ^ Kinvig 2006,第35頁.
- ^ Kinvig, p. 38
- ^ Occupation of Archangel. Newcastle Morning Herald and Miners' Advocate. 6 August 1918 [12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 ^ Allied Troops at Archangel. The Border Morning Mail and Riverina Times. 17 August 1918 [12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9).
- ^ 46.0 46.1 Wright 2017,第158頁.
- ^ Kinvig 2006,第40頁.
- ^ Wright 2017,第151頁.
- ^ 49.0 49.1 49.2 A. Michael Brander, Famous Regiments Series: The Royal Scots (The Royal Regiment), London: Leo Cooper, 1976, ISBN 0850521831, pp. 75–78.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Brander」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Kinvig 2006,第42頁.
- ^ 51.0 51.1 Wright 2017,第145頁.
- ^ Wright 2017,第147頁.
- ^ Wright 2017,第153頁.
- ^ 54.0 54.1 Wright 2017,第160頁.
- ^ Balbirnie 2016,第131–132頁.
- ^ 56.0 56.1 Kinvig 2006,第123頁.
- ^ Wright 2017,第148頁.
- ^ Wright 2017,第149頁.
- ^ Wright 2017,第213頁.
- ^ 60.0 60.1 60.2 60.3 60.4 Wright 2017,第214頁.
- ^ Kinvig 2006,第121頁.
- ^ Wright 2017,第43–50頁.
- ^ Kinvig, p. 265
- ^ 64.0 64.1 64.2 64.3 Wright 2017,第131頁.
- ^ 65.0 65.1 Wright 2017,第190頁.
- ^ Kinvig 2006,第125–126頁.
- ^ Kinvig 2006,第125頁.
- ^ Wright 2017,第193–194頁.
- ^ Wright 2017,第215頁.
- ^ Wright 2017,第196頁.
- ^ Wright 2017,第165頁.
- ^ Wright 2017,第166–167頁.
- ^ 73.0 73.1 Wright 2017,第167頁.
- ^ Wright 2017,第168頁.
- ^ 75.0 75.1 Balbirnie 2016,第130頁.
- ^ Wright 2017,第51–56頁.
- ^ Wright 2017,第62–66頁.
- ^ Mawdsley 2007,第257頁.
- ^ Kinvig 2006,第173–174頁.
- ^ Kinvig 2006,第124頁.
- ^ 81.0 81.1 Kinvig 2006,第180–181頁.
- ^ Wright 2017,第218頁.
- ^ Wright 2017,第223–225頁.
- ^ 84.0 84.1 84.2 Kinvig 2006,第185頁.
- ^ Wright 2017,第216頁.
- ^ Wright 2017,第217頁.
- ^ Wright 2017,第229頁.
- ^ Kinvig 2006,第178頁.
- ^ Wright 2017,第67–70頁.
- ^ Wright 2017,第129頁.
- ^ Wright 2017,第77–79頁.
- ^ Kinvig 2006,第191–192頁.
- ^ Kinvig 2006,第193頁.
- ^ Kinvig 2006,第198頁.
- ^ Balbirnie 2016,第136頁.
- ^ Wright 2017,第174頁.
- ^ 97.0 97.1 Balbirnie 2016,第142頁.
- ^ Wright 2017,第170頁.
- ^ Wright 2017,第171頁.
- ^ Kinvig 2006,第255頁.
- ^ 101.0 101.1 Wright 2017,第253頁.
- ^ Wright 2017,第256–257頁.
- ^ Kinvig 2006,第241–242頁.
- ^ Wright 2017,第264頁.
- ^ Wright 2017,第278頁.
- ^ 106.0 106.1 Wright 2017,第177頁.
- ^ Kinvig 2006,第247頁.
- ^ 108.0 108.1 Kinvig 2006,第258–259頁.
- ^ 109.0 109.1 Kinvig, pp. 259–262
- ^ Obituary: Brigadier Roy Smith-Hill, The Times, August 21, 1996
- ^ 111.0 111.1 111.2 Kinvig 2006,第265頁.
- ^ Wright 2017,第178–179頁.
- ^ Wright 2017,第178–180頁.
- ^ Wright 2017,第188–189頁.
- ^ Grey, Jeffery. A Military History of Australia Seco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2–17. ISBN 0521644836.
- ^ 116.0 116.1 Wright 2017,第286頁.
- ^ Wright 2017,第287頁.
- ^ Wright 2017,第288頁.
- ^ Wright 2017,第291–292頁.
- ^ Mawdsley 2007,第255頁.
- ^ Wright 2017,第295頁.
- ^ Nikitin, Vadim. Diary. London Review of Books. 30 November 2017, 39 (23) [2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3).
參考書目
- Balbirnie, Steven. 'A Bad Business': British Responses to Mutinies Among Local Forces in Northern Russia. Revolutionary Russia. 2016-07-02, 29 (2): 129–148. ISSN 0954-6545. S2CID 152050937. doi:10.1080/09546545.2016.1243613.
- Beevor, Antony. Russia: Revolution and Civil War, 1917—1921.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2022. ISBN 978-1-474-61014-8.
- Brough, Ray. White Russian awards to British & Commonwealth servicemen during the Allied intervention in Russia 1918-1920. London: Tom Donovan. 1991. ISBN 978-1-87-108508-2.
- Bujak, Philip. Undefeated, The Extraordinary Life & Death of Lt. Col Jack Sherwood Kelly VC, DSO, CMG. Forster Books. 2008.
- Droulin, Laurent. Corps expéditionnaire français en Russie du Nord, 1918-1919 (ePUB). Auto-Édition. 2016 [2012] [2023-08-10]. ISBN 978-2-954235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法語).
- House, John M., et al. The Russian Expeditions 1917-1920. 1st ed., vol. 10 10,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19.
- Jackson, Robert. At War With The Bolsheviks. London. 1972.
- Kinvig, Clifford. Churchill's Crusade: The British Invasion of Russia 1918–1920. London: Hambledon Continuum. 2006. ISBN 1-85285-477-4.
- Mawdsley, Evan. The Russian Civil War. Pegasus Books. 2007. ISBN 978-1-933648-15-6 (英語).
- Millman, Brock. The Problem with Generals: Military Observer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Intervention in Russia and Persia, 1917-18.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1998, 33 (2): 291–320 [2023-08-10]. S2CID 154104534. doi:10.1177/00220094980330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透過Sage Publications.
- Munt, Franck. Historique du 2e Régiment d'Artillerie Coloniale (PDF). Tapuscrit Ecole de l』Artillerie – Transcription intégrale – Association des officiers de réserve des Pyrénées-Orientales. 2015 [2023-08-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3-13) (法語).
- Quinlivian, Peter. Forgotten Valour: The Story of Arthur Sullivan (VC). Sydney. 2006.
- Willett Jr., Robert L. Russian Sideshow: America's Undeclared War, 1918–1920. Potomac Books. 2005. ISBN 1-57488-706-8.
- Wright, Damien. Churchill's Secret War with Lenin: British and Commonwealth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the Russian Civil War, 1918-20. Solihull: Helion. 2017 [2023-08-10]. ISBN 978-1-911512-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2).
外部連結
- 美國北極熊、美國遠征軍、北俄羅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北極熊紀念協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19 年 6 月至 10 月皇家海軍乘坐醫院船前往北俄羅斯的記錄
- 1900-1993 年美軍海外指揮
- 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海軍 1919_fi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19 年北俄羅斯遠征軍,英國皇家海軍信號衛士喬治·史密斯的日記和照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18-1919 年美國遠征軍在北俄羅斯與布爾什維克作戰的歷史
- 俄羅斯北部的撤離,1919 年 (1920 年)
- 本特利歷史圖書館收藏有北極熊探險隊的數字館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超過 50 份個人收藏的主要來源材料,包括日記、地圖、信件、照片、蜉蝣、印刷材料和影片。
- 美國陸軍在俄羅斯的盟軍戰爭的原始電影剪輯,1918-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