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
劉策(1575年—1630年),字愚靖[1],號範董,山東武定州(今山東惠民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劉策 | |
---|---|
大明協理戎政兵部右侍郎兼總理薊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 |
籍貫 |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武定州 |
字號 | 字範董 |
出生 | 萬曆三年(1575年) |
逝世 | 崇禎三年(1630年) 京師 |
出身 | |
|
生平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保定府新城縣知縣,入為監察御史,陷入黨爭,稱病辭職。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秋,即家徙策為河南副使。策辭疾不赴。
天啟元年(1621年)春,起為天津兵備。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召入京,拜兵部右侍郎,協理戎政。天啟五年(1625年)冬,黨人劾其為東林黨遺奸,於是削籍。
崇禎二年(1629年)夏,起故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不久,後金由大安口入內地,劉策未能抵禦,被劾。祖大壽東潰,策偕孫承宗招使還。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與總兵張士顯一同被逮問,論死,棄市。《明史》有傳。[2]
延伸閱讀
[編]
參考
-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登科錄》:劉策 貫山東濟南府武定州軍籍,州學增廣生,治《易經》,字愚靖,行二,年二十四,八月二十一日生。曾祖昇,祖希周,父應選,母王氏,具慶下,兄英,弟箴、筍、籝、𥵂、笏、筮,娶李氏。山東鄉試第四十四名,會試第二百五名。
- ^ 《明史·列傳248卷》6419-6420:劉策,字範董,武定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由保定新城知縣入為御史。疏劾太僕少卿徐兆魁,復力爭熊廷弼行勘及湯賓尹科場事。賓尹雖家居,遙執朝柄,嗾其黨逐攻者孫振基、王時熙。已而給事中劉文炳劾兩淮巡鹽御史徐縉芳,言策入葉向高幕,干票擬;策同官陳一元,向高姻親,顧權利。時策按宣、大,疏言:「文炳為湯賓尹死友,代韓敬反噬。昔年發奸如振基、時熙輩,今皆安在?」向高亦以策無私交,為辨雪。文炳、策屢疏相詆,南京御史吳良輔言:「文炳一疏而彈御史縉芳、一元、策及李若星,再疏而彈詞臣蔡毅中、焦竑及監司李維楨,他波及尚多。人才摧殘甚易。清品如策,雅望如竑,不免詆斥,天下寧有完人。」策復詆文炳倚方從哲為冰山,苟一時富貴,不顧清議。一元論銓政,嘗譏切向高,時按江西,見文炳疏,憤甚,遂揭文炳陰事。且曰:「向高行矣。今秉政者從哲,文炳鄉人,奴顏婢膝,任好為之。」御史馬孟楨亦言:「敬關節實真,既斥兩侍郎、兩給諫謝之矣。乃伉直之劉策,攻擊不休,而同發奸之張篤敬復驅除將及,何太甚也!」疏入,帝皆不省。策憤謝病去。時攻兆魁、廷弼、賓尹輩者,黨人率指目為東林,以年例出之外。至四十六年秋,在朝者已無可逐,乃即家徙策為河南副使。策辭疾不赴。天啟元年春,起天津兵備。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召拜兵部右侍郎,協理戎政。五年冬,黨人劾策為東林遺奸,遂削籍。崇禎二年夏,起故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內地,策不能禦,被劾。祖大壽東潰,策偕孫承宗招使還。明年正月與總兵張士顯並逮,論死,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