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濂(1885年—1966年8月12日),中華民國實業家、曾任立法委員。字楚材陝西省洋縣(現屬漢中市所轄)東韓村人。

生平簡介

劉寶濂先生 於末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回陝後任陝西優級師範、西安府中學英語教師。

辛亥革命前夕,由陝西籍革命志士井勿幕介紹入中國同盟會。辛亥西安起義時,策動員生三百餘人,參加攻打清軍裝局,守護糧庫,並參加了攻打滿城。後任秦隴復漢軍都督府交通司長,管理郵政電報,倡議改驛歸郵。交通司被裁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礦冶學。留美四年,獲機械採礦工程師。

民國6年(1917),劉寶濂回國,任陝西省實業廳工礦科科長。

民國10年(1921),任華縣縣長,翌年冬升任實業廳廳長。在任三年,曾勘察陝西全省、銀、銅、石棉、石油等藏量,並開採石油、銅礦、煤礦,又改良關中棉種,推廣美國高產棉種,創辦麵粉廠,興修農田水利。

民國16年(1927),到榆林井岳秀部供職。民國18年(1929),任華陰兵工廠少將廠長。民國24年(1935)兼任兵工署技術司訓練處處長。抗日戰爭初,奉派到山東濟南,協助該地兵工廠西遷西安,再遷重慶。民國27年(1938)任兵工署西安辦事處處長。民國30年 (1941)升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動員委員會書記長。

民國32年(1943)任陝西華陰兵工署長,陝西省政府參議長。民國36年(1947)當選為陝西區立法委員。


民國38年(1949),劉寶濂隨中華民國政府台灣,仍任立法委員。1961年患腦溢血,臥床六載,1966年8月12日辭世,時年八十一歲。

其他

其同族兄劉寶鍔,為著名工程師,以監造中山陵而著稱。 劉寶濂之子劉恩蔭(1909—1994),畢業於黃埔軍校騎兵科六期、法國索米爾機械化騎兵專門學校。1949年到台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