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喜糖與分喜蛋
分喜蛋與分喜糖是中式婚禮中,新娘前往男家時,新娘家人則準備好的喜蛋或喜糖分派眾人,或撒向四周,由眾人分拾。分喜糖由分喜蛋演化而來。部分地區則由孩童去掏嫁妝中子孫桶里的喜蛋、喜糖、甘蔗等。
傳說
民間三國故事:周瑜和孫權密謀以許配孫權妹給劉備騙其至東吳,逼其歸還荊州。如劉備不從,便拘其為人質,發兵奪回荊州。由於是密計,無人知曉,所以也不用真的把孫權妹嫁給劉備。不管劉備是死是活,對東吳均有利:如殺掉劉備,荊州群龍無首,便可乘亂奪之。如不殺劉備,襲奪荊州時劉備的荊州留守兵力更是投鼠忌器,不敢抵抗,以免東吳殺掉劉備。此謀遭諸葛亮識破,諸葛亮的對策中之一計便是令荊州兵跟劉備到東吳後個個披紅掛彩,大肆公開高調採購婚禮用品時把孫劉聯姻之事隨口到處宣揚,使得東吳人人皆知,逼得孫權弄假成真,不但真的把妹妹嫁給了劉備,讓二人成功逃回荊州,也沒奪回荊州。[1]民間傳說荊州兵在東吳宣揚孫劉聯姻之事的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分贈喜蛋,民間傳說劉備甚至親自參與。[2]從此江南就有了分喜蛋的婚俗,寓意新人家龍鳳呈祥。
概述
分喜蛋、分派喜糖時有嚴格的次序,必須依次進行。首先是受邀出席婚宴的女方左鄰右舍因種種原因不能出席,其家中適婚但尚未訂婚的子女們須先得喜糖,之後為其家中年幼子女們。再後為受邀且出席婚宴的女方左鄰右舍及陌生人家的兒童,最後為受邀且出席婚宴的女方左鄰右舍及陌生人家的成年人。之所以有此順序是因分享喜糖為的是沾新娘家的喜氣,祈求自家孩子也能像新娘家一樣早日成家繁衍,壯大宗族。因此,未婚的適婚男女為先,兒童先於成人。同時,不能禮數不到,須照顧到受邀但不能出席婚宴的女方左鄰右舍,讓其優先沾光,肇因受邀且能出席婚宴的女方左鄰右舍可籍婚宴沾喜氣。撒喜糖時須同時將麩皮從行踩斗禮時裝滿麩皮的麩斗中撒出,肇因撒喜糖和撒麩皮均由由撒帳演化而來,原因也一樣,同為辟邪,化解青羊、烏雞、青牛三煞。[3]
隨着元末明初明軍從江南北伐成功和統一中國,及後世歷次大規模向北方和西部移民,此俗被傳播到中國各地。由於採購和加工大量雞蛋所費不貲,此俗終究並不普遍,只限於大富大貴人家,一般家庭,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之家庭無力負擔,即使行此禮也多以撒喜糖代替。中國大多數地區只準備數枚(多為雙數)喜蛋自用,或稍多幾枚於鋪房時撒床用。但在此俗的發源地江南地區,如浙江,即使是一般家庭也會普遍行此禮。[2]這又是民間借用名人故事為新人祈福之一例。
舊時一般家庭,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之家庭不但無力負擔提供大量雞蛋以分喜蛋,而且攜帶大量喜蛋派發也頗為不便,遂以價格便宜的喜糖代之(但現在高檔喜糖價格早已超過雞蛋)。
有些地區是在撒谷豆時派發喜糖,所以除了攔轎時,也有在新娘出門時派發,部分地區甚至要一路撒喜糖。[4]以撒帳方式於娶親路上派發喜糖時,根據娶親路線之不同,撒喜糖的方式也隨之有所不同。原路去原路回只在單程沿途撒喜糖大家,一般多為去新娘家時撒,因為去時是空轎,回來時新娘已在轎中,不能因攔花轎討喜糖而耽誤了人家的吉時良辰。但也有部分地區於回程時撒的,意為替新娘增添喜氣。採取不走回頭路的娶親路線時因來迴路線不一樣,所以一般來回雙程都沿途撒喜糖。[5]不同的撒喜糖方式是同一婚俗禮儀因各地婚俗不同而有所不同的體現方式。
扔喜蛋
江南水鄉的部分地區仍保留着扔喜蛋的古老婚俗禮儀。扔喜蛋由分喜蛋演化而來,即新娘的花轎每過一條河,就往橋上扔兩枚喜蛋。在乾旱的中國北方,此俗演變成新娘的花轎每過一條山溝,就往橋上扔兩枚喜蛋。扔喜蛋的婚俗禮儀寓意為迎娶隊伍留下買路錢,防煞氣。[6]同分喜蛋一樣,此俗也僅限於大富大貴的豪門人家,普通家庭多無力負擔,若行此禮,多以撒喜糖代替。家境不佳的人家也有改為過河時不扔喜蛋,而扔幾枚錢幣作過河錢的。[7][8]但在此俗的發源地如溫州,即使是一般家庭也會普遍行此禮。[6]
參考文獻
- ^ 明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 ^ 2.0 2.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hsxqzn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azhang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婚禮上發送喜糖的原因. [2014年5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21日).
- ^ 新人举行仿古婚礼引围观 撒700斤喜糖突重围. [2010年5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20日).
- ^ 6.0 6.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yayaoqianhb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uixihunsu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zhongguowenhuabolan3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