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存書
佚存書是指在中國失傳但在日本、朝鮮和其他地方保存下來的中文古典典籍。 「佚存」一詞據說是來自於江戶時代後期作家林述斎的著作佚存叢書,該書輯佚了16本佚存書,其中就包括遊仙窟以及古文孝經。
歴史
中國的書籍很早就傳到了鄰國,但由於中國歷代王朝的禁書政策和戰爭的摧殘,許多書籍在中國失傳。吳越國國主錢俶根據一個商人提供的信息,從日本引入了有關天台宗的中國佚存書,這是中國有記錄的第一次從周邊國家引入失傳古籍[1]。宋朝的張端義曾表示宣和年間,宋朝有位使臣來到高麗,發現當地有許多中國古籍[2]。北宋時期,奝然向宋太宗贈送了鄭注《孝經》和越王(李貞)《孝經新義》[3]。歐陽修在他的「日本刀歌」中提到「逸書百篇今尚存」。從這些事實可以得出結論,10世紀左右中國就有人意識到其他國家留存有中國已經失傳的古籍。[4][5]
清朝考據學發達,因此當時的學者對古書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清朝從日本引進並出版了皇侃的《論語義疏》、蕭吉的《五行大義》(《佚存叢書》版)、太宰春台版的《古文孝經》、岡田挺之根據《群書治要》編寫的《孝經》鄭注、市河寛斎的《全唐詩逸》,其中有些被高度評價,但有些被懷疑是偽造的。
1881年,被派往日本擔任駐日公使的黎庶昌和他的隨從楊守敬從日本人編纂的《經籍訪古志》中了解到,有很多古籍在中國已失傳,於是他們花大價錢購買了這些書籍,並在日本出版了古逸叢書。中國人通過古逸叢書了解到與中國傳世版本有所不同的玉篇和韻鏡。楊守敬還撰寫了《日本訪書志》一書,詳細介紹了中國古籍在日本的保存情況及其價值[6]。
在楊守敬之後,還有許多人,如董康(《書舶庸譚》)和孫楷第(《日本東京書屋》),也都為尋找和整理失傳的中國古籍做出了努力。
注釋
- ^ 新雕皇朝類苑 巻78・日本 元和7年古活字本. [2023-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2).
呉越銭氏、多因果海舶通信。天台智者教五百餘巻、有録而多闕。賈人言「日本有之。」銭俶置書於其國主、奉黃金五百両、求寫其本、盡得之。
- ^ 張端義『貴耳集』「宣和間有奉使高麗者。其國異書甚富。自先秦以後、晉・唐・隋・梁之書皆有之、不知幾千家・幾千集。蓋不経兵火。」
- ^ 『宋史』巻491・外國列伝・日本國「其國多有中國典籍。奝然之來、復得『孝経』一巻・越王『孝経新義』第十五一巻、皆金縷紅羅標、水晶為軸。『孝経』即鄭氏注者。越王者、乃唐唐太宗子李貞 (唐朝)。『新義』者、記室參軍任希古等撰也。」
- ^ 王勇(1996)「佚書と華刻本」、大庭脩・王勇 編(1996)『日中文化交流叢書 第9巻 典籍』341~431項、大修館書店
- ^ 歐陽脩「日本刀歌」
- ^ 楊守敬『日本訪書志』(1900年)
關聯項目
外部來源
- 佚存書. kotobank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