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帝國衛隊

  伊朗帝國長生軍波斯語گارد جاویدان شاهنشاهی ایران‎,羅馬化gārd-e jāvidān-e šāhanšāhi-e irān),又稱帝國衛隊波斯語گارد شاهنشاهی‎,羅馬化gārd-e šāhanšāhi)(英語:Imperial Army)是伊朗末代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私人衛隊,也是伊朗帝國陸軍的一支精銳作戰部隊。它成立於 1942 年,並於 1979 年伊朗革命後解散。它以「長生軍」命名,以致敬歷史上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軍隊中的一支精銳部隊,由一萬名波斯士兵組成,任何戰死、重傷或重病的士兵都會立即被一名新的成員取代,以此維持部隊的人數與士氣,因此得名為「長生軍」。

伊朗帝國衛隊標誌

起源

 
德黑蘭帝國衛隊總部

1921年,一支由 20,000 人組成的波斯皇家衛隊已經存在。禮薩汗於1925年組建了一個近衛師,其中包括騎兵和步兵部隊。隨後,帝國衛隊於1942年由700名志願者組成。它最初是由賈法爾·沙法加特英語Jafar Shafaghat將軍設計和組織的。該師仿照法國共和國衛隊和英國皇家近衛騎兵和步兵衛隊。1953年,該部隊規模擴大為一個師,由泰穆爾·巴赫蒂亞爾英語Teymur Bakhtiar將軍領導。1972年,拉什卡里衛隊師與義務兵旅一起併入帝國衛隊,將衛隊擴大為由兩個師組成的完整軍。

結構

長生軍

帝國衛隊的核心是全志願的長生軍( Gârd e Jâvidân波斯語不死軍),在古代波斯,皇家衛隊被稱為「長生軍」。 「長生軍」駐紮在德黑蘭北部的拉維贊軍營。 [1]到 1978 年,這支精銳部隊已擁有 4,000-5,000 人的旅,其中包括一個酋長坦克營。它負責皇宮的內部和外部安全。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便衣部隊被稱為 Ma'mourin Makhsous(特工)

在1967年帝國加冕典禮之前,巴列維騎兵衛隊成立,為長生軍提供了一支用於儀式場合的皇家近衛騎兵式護衛部隊。根據不同的說法,這支部隊有30到50人。

長生軍的最後一位指揮官是優素福尼賈德中校。

帝國衛隊主力

到20世紀70年代末,整個帝國衛隊(包括賈維丹部隊之外的義務兵)已達18,000人,擁有炮兵、裝甲部隊和直升機部隊。整個衛隊約占軍隊的6%,是唯一永久駐紮在首都德黑蘭的部隊。

招聘

帝國衛隊的新兵必須通過一系列不同科目和難度的能力測試。據說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能夠憑記憶背誦二十三代的家譜。

制服和徽章

帝國衛隊部隊以鮭魚色(淺紅色)徽章為特徵。巴列維騎兵衛隊擁有特殊的藍色和紅色禮儀制服,包括銀色胸甲和鳳頭頭盔。

伊朗革命

帝國衛隊一直忠於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直到 1979年1月他流亡國外。經過2月9日至11日針對武裝平民和持不同政見的空軍陸軍人員的兩天戰鬥後,帝國衛隊撤回其基地。長生軍於1979年2月17日解散,但更廣義的帝國衛隊的仍然存在。這些剩餘部隊被剝奪了歷史上的特權和職責,併入伊朗陸軍第21師。他們參與了兩伊戰爭中的行動。

帝國衛隊指揮官

1979 年伊朗革命時最後一位帝國衛隊指揮官是阿里·內沙特中將。[2]古拉姆·阿里·奧維西英語Gholam Ali Oveissi將軍(1960-1965年)是前衛隊指揮官之一。最初的指揮官之一賈法爾·沙法加特將軍在 1979 年君主制垮台前的最後幾個月被國王任命為沙普爾·巴赫蒂亞爾領導下的國防部長(該職位的波斯語直譯是戰爭部長)內閣直至政府垮台。

參考

  1. ^ Liz Thurgood, Bakhtiar quits after losing army back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12 February 1979
  2. ^ Sahimi, Mohammad. The Ten Days that Changed Iran. Frontline (PBS). 3 February 2010 [31 Jul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