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

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是由斯文·赫定徐炳昶帶隊,於1927年至1935年間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進行系列科學考查的科考團隊。[1][2]

簡介

這次探險斯文·赫定的第四次中亞探險(1927年-1935年)[3],科考隊成員主要由瑞典和中國組成,前後達45人。8年科考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在考古學、植物學、地質地理、氣象學等多個科學領域都有重大貢獻。斯文·赫定作為探險家和地圖測繪家被漢莎航空邀請組織此次探險。斯文·赫定通過時任中國地質局顧問的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獲得中方學界參與。斯文·赫定留下大量科考探險過程的記錄,身後由斯文·赫定基金會管理,基金會將其中的中國西北科考的絕大部分資料託付於瑞典民族學博物館收藏。博物館陸續將館藏檔案電子化公開化,關於斯文·赫定第四次探險的在線資料達10253份(2018-4-12)[4]

考查過程[5]

一九二六年

十一月二十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到達北京,與中國政府協商,協商內容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開闢一條由德國柏林到中國的航線,並且組織一次對中國西北的航空探險和科考活動。

一九二七年

二月份其獲得北洋政府的批准,地質調查所所長與斯文赫定簽訂了協議,同意以西方隊員為主並將採集物先行送交瑞典進行研究的考察方案。三月,北京各學術團體在北京大學聯合召開緊急會議,成立「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發表《反對外國隨意採取中國古物之宣言》(見下) 四月二十六日,協會與斯文赫定在北大研究所國學門簽訂合作協議,組成西北科學考查團理事會,推舉李四光等九名理事。隨後成立西北科學考查團,外方團員十八人,中方團員十人,徐炳昶、斯文赫定分任中外團長。

五月九日,考查團員由北京西直門火車站乘專車出發前往包頭,開始考查征程。 六月以來,考查團在內蒙古、甘肅一帶進行考查。黃文弼發現元代趙王城遺址和明代阿勒坦汗碑丁道衡發現白雲鄂博鐵礦。九月,考查團到達額濟納河,在此重點考查一個多月。錢默滿(Eduard Zimmermann)、馬葉謙等在額濟納河建立蔥都爾氣象台。十一月,各隊陸續出發前往新疆

一九二八年

一月八日,大部隊到達哈密,開始新疆地區的考查。二月以來,氣象組在新疆的烏魯木齊若羌庫車青海鐵木里克設立氣象台,並在博格達等多處建立高山觀測站。三月以後,中外團員分組在羅布泊天山南北麓考查。九十月間,袁復禮等在北疆考察,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一九二九年

一月十六日,理事會開會決定延長兩年考查時間,並增派團員,發行紀念郵票。二月,雙方團長在南京獲得學界支持,政府批准延期計劃。郝德(Waldemar Haude)在七克台建立氣象台。四月,黃文弼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沿和田河考查。五、六月間,袁復禮在阜康挖掘到二疊紀三疊紀時代的動物化石。十月、第二批團員布林(Birgerb Bohlin)、陳宗器等赴內蒙古考查。

一九三零年

一月,貝歇爾(Gerhard Bexel)在內蒙古烏托亥發現大批恐龍化石。二月,黃文弼在吐魯番地區進行古墓群挖掘,獲得大量陶器、墓表。三月,赫默爾(David Hummel)與郝景盛等赴甘肅、青海考查。四月,黃文弼進入羅布泊考查,發現土垠遺址。七月,貝格曼(Folke Bergman)在額濟納旗黑城附近發掘出土大量漢簡,既居延漢簡。八月以來,袁復禮先後在吉木薩爾奇台發現多處爬行動物化石。布林在河西走廊發現恐龍化石。十二月,霍涅爾(Nils Horner)、陳宗器進入羅布泊荒原考查。理事會決定考查期限再延長二年。

一九三一年

二月六日,西北科考團體第一次展覽會在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研究院展出。二月十六日,新團員胡振鐸徐近之由南京到北京,隨郝德去內蒙古考查。三月,考查團獲得行政院批准,再延期二年,至一九三三年五月八日結束考查。四月,氣象組在包頭西北益誠公設立氣象台。貝格曼等在額濟納河多處遺址發掘,前後獲得兩漢木簡一萬餘枚,史稱「居延漢簡」。霍涅爾與陳宗器完成對羅布泊的測繪。八月,劉慎諤退出中法考察團,加入西北科考團,進入天山、南疆、藏北考察一年多,獲得植物標本四千五百餘號。九月,郝德前往額濟納河東岸建立瓦窯淘萊氣象台

一九三二年

一月五日,斯文赫定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展覽會。三月,袁復禮在寧夏、內蒙古交界處的柵欄呼都克發現白堊紀恐龍化石。六月三日,西北科考團紀念郵票發行,一套四枚,所得款項作為整理研究費用。霍涅爾,陳宗器全年在額濟納河以待考察。

一九三三年

五月八日,霍涅爾、陳宗器自額濟納河回到北京。六年考察圓滿結束。八月中旬,斯文赫定被聘為民國政府鐵道部顧問,組成綏新公路查勘隊,乘汽車考察通往新疆的道路,成為西北科考團的延續。十月二十一日,斯文赫定率隊出發去歸化。(未完)

《反對外國隨意採取中國古物之宣言》原文[6]

凡一國內所有之特種學術材料,如歷史材料,及稀有之古生物、動植礦等材料,因便利研究,尊重國權等理由胥宜由本國各學術團體自為妥實保存,以供學者之研究,絕對不允輸出國外。乃近數十年來,常有外人所組織之採集隊,擅往中國各處搜掘,將我國最稀有之學術材料,如甘肅、新疆之有脊動物化石,陝甘川貴之植物,莫不大宗捆載以去。當時雖亦有人呼號反對,而政府社會,置若罔聞,不惟國權喪失,且因材料分散,研究不便,致學術上受莫大之損失,興言及此,良堪痛心。

近且聞有瑞典人斯文赫丁組織大隊,希圖盡攫我國所有特種之學術材料。觀其西文原名為Sven Hedin Central Asia Expelitian[斯文赫定中亞探險隊]已令人不能忍受。夫Expelitian[探險]一字,含有搜求、遠征等義,對於巴比倫、迦太基等現代不存之國家,或可一用,獨立國家斷未有能靦顏忍受者。試問如有我國學者對於瑞典組織相類之團體,瑞典國家是否能不認為侮蔑。同人等痛國權之喪失,懼特種學術材料之攘奪將盡,我國學術之前途,將蒙無可補救之損失,故聯合宣言,對於斯文赫丁此種國際上學術上之不道德行為,極端反對。

我國近年因時局不靖,致學術事業未能充分進行,實堪慨嘆。但同人等數年來就綿力所及,謀本國文化之發展已有相當之效果。現更鑒有合作之必要,組織聯合團體,作大規模之計畫,加速進行,將來並可將採集或研究之所得,與世界學者共同討論。一方面對於侵犯國權損害學術之一切不良行為, 自當本此宣言之精神,聯合全國學術團體,妥籌辦法,督促政府嚴加禁止,深望邦人君子急起直追,庶幾中國文化之前途,有所保障,幸甚幸甚。

北京學術團體聯席會議,北京大學考古學會,歷史博物館,古物陳列所,故宮[博物]院,清華學校研究院,中華圖書館協會,中央觀象台,天文學會,中國畫研究會。

中方成員[7][8]

  • 徐炳昶(Siu Ping Ch'ang),中方團長,1927年-1928年及1928年-1929年參與考察。
  • 袁復禮(Yuan Fu Li),1927年-1928年及1928年-1932年參與考察。
  • 黃文弼(Huang Wen-Pi),1927年-1928年及1928年-1930年參與考察。
  • 丁道衡(Ting Tai-Heng),1927年-1928年及1928年-1930年參與考察。
  • 龔元忠(Kung Yuang-Chung),1927年-1928年及1928-1930年參與考察。攝影師。
  • 詹蕃勛(Chan Fan-Hsün),1927年-1928年,1928年參與考察。水利工程師。
  • 崔鶴峰(Ts』ui He Feng),1927年-1928年參與考察。
  • 李憲之(Li Hsieh-Chih),1927年-1928年及1928年-1930年參與考察。
  • 馬葉謙(Ma Hsieh-Ch'ien),1927年-1928年及1928年-1929年參與考察。
  • 劉衍淮(Liu Yen-Huai),1927年-1928年及1928年-1930年參與考察。
  • 陳宗器(Chen Parker C.),1929年-1933年及1933年-1935年參與考察。[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郝景盛(Hao Chang-Shen),1930年-1931年參與考察。植物學家。
  • 徐近之(Hsü Chin-Tse),1931年-1932年參與考察。
  • 胡振鐸(Hu Chen-Tao),1931年-1932年參與考察。
  • 龔繼成(Kung C.C.),1933年-1935年參與考察。[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尤寅照(Yew, Irving C.),1933年-1935年參與考察。

*括號內為斯文赫定基金會標註的姓名拼寫。

參考來源

  1. ^ 斯文赫定基金会.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1). 
  2. ^ 美國國家地理. The Sven Hedin Project. [2018-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7). 
  3. ^ Fourth expedition. The Sven Hedin Foundation.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9). 
  4. ^ Hedinexpeditionen, fjärde centralasiatiska expeditionen (1927-1935). Etnografiska Museet.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2). 
  5. ^ 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纪念展览 北京大学. 
  6. ^ 李學通.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组建中的争议. 《中國科技史料》. [201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7). 
  7. ^ 西北考察团中方考察队员名单. 中國科普博覽.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8. ^ Hedin's co-workers. svenhedinfoundation.org.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30) (美國英語). 

[1]

  1. ^ 條目德文版本. Chinesisch-Schwedische Expedition. [2018-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6).